笔者曾对以温度词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词进行了穷尽性搜集,发现《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对以温度词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词有漏收情况,并且有些释义有不足之处。现举例说明,为辞书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现汉》第7版当收却漏收的以温度词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词有四个:“冰块”、“冷鲜”、“凉伞”、“热评”。“冰块”是一种块状冰,一般用来冷敷降温或者放在饮品中增加口感;“冷鲜”是指低温储存、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的肉类产品,笔者认为“冰块”、“冷鲜”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衍生出的新词,词义凝固,且使用频率较高,《现汉》第7版应收录。“凉伞”是人们在夏季乘凉、遮阳的常见用品,《现汉》第7版既然收录了“凉棚”、“凉鞋”、“凉帽”,也应该收录“凉伞”。“热评”这个词近年来常出现在媒体尤其是网媒上,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名词,指引起许多人关注的评论,如:网络~;另一个是动词,指很多人关注、评说焦点话题,如:~世界杯,《现汉》第7版既然收录了“热播”、“热议”,笔者建议也应收录“热评”。 笔者认为“冰凌”和“烫面”两个词的释义过简,见《现汉》第7版解释:【冰凌】bīnɡlínɡ 冰。(92页)水在0℃或低于0℃时凝结成的固体为冰,积冰为凌。冬季,黄河一夜之间出现大面积冰凌,此“冰凌”与“冰”并不等同,从成分上来说,“冰凌”既包含冰又包含水,因此《现汉》第7版对于“冰凌”的解释过于简洁,存在知识性错误,有失严谨,建议增补、完善释义。而对于“烫面”(1275页)的释义则应该突出其在口感上的特点,如“粘牙”等,只解释为“用很烫的水和(huó)的面”总有种稀里糊涂的感觉。 《现汉》第5、6、7版都收录了“冰释”、“热肠”、“热货”、“冷货”这四个词条,但笔者认为这四个词与缩略前的四字格和三字格相比,可接受度不高。众所周知,“冰释”、“热肠”分别来自四字格“冰释前嫌”(或者“涣然冰释”)、“古道热肠”,离开四字格后不能在句中独立使用,不具备“词”的功能和特点,“热肠”也只有在“古道热肠”和“热心肠”的固定格式中才能激活其精神品格方面的引申义,脱离固定格式后的“热肠”,最容易激活的是“肠”的本义即动物内脏(大肠、小肠)或者由其制作的食品——香肠,因此,建议《现汉》第7版在修订时,将“冰释”和“热肠”删减,增加“冰释前嫌”词条。“热货”、“冷货”来自三字格“热门货”、“冷门货”,笔者认为既然《现汉》收录了“热门货”、“冷门货”,就不必再收录“热货”、“冷货”,且缩减后的“热货”、“冷货”语义并不透明,不如“热门货”、“冷门货”更加明晰达意。三字格和四字格在词义上自成一体,具有结构语义上的凝固性和完整性,拆散截取未免显得牵强生硬,有生造词的嫌疑。 收录新词、增补新义的过程是个取舍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增补新义的时机成熟与否、会不会将生造词收录了等问题,如“冷风”、“热风”这两个词条没有必要把“特指吹风机、空调吹出的风”单列一个义项出来,因为吹风机、空调(包括车载空调)经常使用,所以这个义项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再如,“冷点”这个词单独使用的频率极低,只有与“热点”对举使用时,“冷点”这个词的词义才相对明晰,收录有生造词嫌疑的“冷点”似显牵强。 《现汉》第7版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捕捉时代信息,修订过程中及时增补了一些反映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观念变化的新词,虽然尚存需要继续修订之处,但瑕不掩瑜,《现汉》将在不断修订中更加完善。 (本文系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GG15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