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呸呸呸”背后的语言规律:互动视角下的话语叠连研究--《自然口语中的话语叠连研究—基于互动交际的视角》简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参加讨论

    论文作者简介:
    李先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受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编号:16YJ0500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编号:2016M59134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4AYY015)资助。
     
    话语叠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策略,是互动口语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用法之一。文章从互动交际视角切入,对自然口语语料中的话语叠连现象(如“好好好”、“呸呸呸”等)进行了考察,指出话语叠连具有完全叠连和不完全叠连两种形式,通常用于肯定性、否定性及祈使性三种话语场景中,而作为互动交际中常用的话语操作手段,话语叠连主要是服务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更多地体现为语用价值,用来强化说话人反应的语义强度和情感强度。
    文章大致分为五个部分:一、引言;二、话语叠连的形式;三、话语叠连与话语情景的互动;四、话语叠连的功能;五、结语。
    目前学界对于话语叠连的认识并不充分,尤其是汉语学界对于话语叠连的形式、叠连规律及话语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仍旧有可以讨论的空间。文章首先将“话语叠连”定义为:互动交际中某个独立的语言形式被同一个说话人多次重复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调单位,即由起始高调逐渐下降,如“对对对,没有那么远”。相比之下,“话语重复”中间则可以有停顿,也可能由语气词“啊”隔开,书面上有标点符号,韵律上每个重复语词构成一个语调单位,如“对,对,对”是由三个语调单位构成。本文所考察的对象为前者。
    文章认为汉语的话语叠连主要有完全叠连与不完全叠连两种形式。完全叠连是指话语形式完整重复连用,如“别问了别问了”;不完全叠连是指对话语形式的某一部分进行重复连用,如“你这是作孽啊你这是”。这两种形式的使用条件与话语形式的长度以及话语的结构形式有关,一般来说,三音节以下(含)的语言形式倾向于完全叠连,非主谓形式倾向于完全叠连。此外,据作者统计,话语叠连的次数远比语法重叠(如“看看”、“研究研究”等)高得多,叠连次数从两次到七次都有用例,比如“去去去去去去去。懂什么啊你。”。
    接着,文章对不同话语叠连现象常常出现的话语场景进行分析,指出话语叠连经常被用于互动交际中的应答语部分,分为三种情况,即肯定性反应标记语的叠连、否定性反应标记语的叠连以及祈使性反应标记语的叠连。其中,肯定性反应标记分为以“哦”、“啊”、“嗯”为代表的应答类叹词,以“是”、“好”、“对”、“行”为代表的表达肯定判断和评价的动/形容词,以及一些短语或惯用表达、习语性构式,如“没错”、“可不是”等。否定性反应标记分为以“呸”、“哼”、“嘁”为代表的否定性叹词兼拟声词,以“不”、“没(有)”为代表的否定应答词,以及话语否定标记,如“你看你”、“好了”、“得了”等。祈使性反应标记主要指诸如“快”、“快点”、“别走”、“走”、“滚”、“去”等语词。由上可见,话语叠连是供说话人调用的一种语言资源,是说话人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为了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而采取的话语操作手段,从而实现交际的互动性功能。
    最后,作者指出话语叠连更多体现的是其语用价值,叠连本身并不会增加或减少话语的意义,但是会带来语气上、态度上、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为“强化”,即增加说话人的语义强度和情感强度。语义强度的强化体现出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即形式的增加带来意义的增加,从而造成信息的强化;而情感强度的强化是通过话语表达说话人爱憎疏离等主观情感和态度,据考察,叠连多是说话人情感高涨的状态下下意识的反应,与说话人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另外,作者指出语言使用中,除了话语叠连的手段之外,重音、语速、语调等手段都可以用来强化语义强度和情感强度。
    (本文刊于《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