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定代词“有”与“或”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代换。“有……者”句,“有”可能是代词,也可能是动词;“者”可能是语气词,也可能是(构成者字结构的)助词。句法结构因此而不同。代词“有”前面可以出现先行词。本文还根据语法规则,认为人名“直躬”本是谓词性的。 关键词: 无定代词 动词 有 句型 直躬 作者简介: 潘玉坤,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主要研究古汉语语法和文字训诂。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图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号:10&ZD118)、“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项目号:13&ZD130)、上海社科项目“上博战国楚竹书(二)文字考辨”(项目号:2014BYY004)成果。 一、“有”与“或”的代换 “有”、“或”都是肯定性无定代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彼此代换。如: 1.古之人曰:“一夫不耕,受之饥;一女不织,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闻:“一男不耕,受其饥;一女不桑,受其寒。”(《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2.初,曹人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左传·哀公七年》) ~伯阳三年,国人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谋欲亡曹。(《史记·管蔡世家》) 3.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有一死,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汉书·司马迁传》) 以上三组,第一组是引言,二“或”、二“有”严格对应,最为明显。第二组,代词前有先行词,对应也很齐整。第三组文字的差异,大体可归入版本异文的范畴,有意思的是,《司马迁传》内部,前用“有”后用“或”,彼此映照。也有前为“或”后为“有”的: 4.推前王之风,可行于当年;引救敝之规,宜流于长世。(《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因为“有”、“或”这样的同义关系,所以它们有时会“同义复用”。如:①六年冬,命复天下县邑。或有告楚王信谋反。(《前汉纪·高祖纪》)②令众贤围而议其病,或有长于上,或有长于下,三百六十脉,各有可睹。(《太平经·灸刺诀》) “或有”多义,作为无定代词同义复用,是其用法之一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