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话语与生态语言学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建设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区域融合、跨洲跨洋合作以及全球互通互联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但要使外界能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倡议,话语的建构至关重要。通过话语,“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智慧才能得以表征和传递。话语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表征者,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流者,更是“一带一路”思想的信息传递者。“一带一路”的思想精髓:合作、共享、对话、和平、平等、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语言所倡导的生态智慧相一致。换句话说,生态语言学要求“一带一路”话语建构中语言结构要表征出合作、共享、对话、和平、平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语言结构模式反过来也影响“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及自然世界之间的交往方式。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一带一路”话语的建构方式将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学术观点:(1)语言是人类独特的社会认知生态,语言反应并建构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广阔的自然世界之间的交往方式。(2)语言模式是社会认知结构的投射。(3)“一带一路”话语建构中隐含的语言结构要表征出合作、共享、对话、和平、平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语言结构模式反过来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4)根据生态智慧(哲学),“一带一路”话语构建的话语类型有三类:有益性话语类型、破坏性话语类型、矛盾性话语类型。 研究价值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审视“一带一路”话语建构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第一,有助于揭示“一带一路”话语深层次隐存的语言结构模式;第二,有助于发现有益的话语类型,破坏性的话语类型以及矛盾性的话语类型,以便在“一带一路”相关文件起草、新闻报道、相关宣传等活动中尽量多用有益的话语类型,规避使用破坏性以及矛盾性的话语类型;第三,有助于审视语言及其使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否真正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享、对话、和平、平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第四,将生态语言学和“一带一路”话语建构相联系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带一路”语言,包括外语教育教学中,不但提高“一带一路”话语建构的水平,而且提高语言应用的生态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高透过语言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理念的能力。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话语建构生态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17ZDA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