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2页。 [2] [德]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3] [德]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32页。 [4] [德]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86页。 [5] [德] 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1—42页。 [6] 冯宪光:《试论社会主义文艺产品的商品性》,《当代文坛》1985年第2期。 [7] 赵敏俐:《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方式》,《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 [8] 尹奇岭:《民国时期新旧文学经济状况的考察》,《人文杂志》2009年第6期。 [9] 王永钦:《从莫言获奖看经济学与文学的相通性》,《东方早报》2012年10月23日。 [10] 参见刘瑞华:《财富的文学:一种文化经济学的见解》,《南方周末》2005年6月23日。 [11] 韩毓海:《笛福、经济学与文学及其它》,《天涯》2005年第2期。 [12] [英] 唐·汤普森:《疯狂经济学》,谭平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207页。 [13] David Throsby. Cultural Capital.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9, (23): 6. [14] 金宏宇:《财经小说创作谈片》,《写作》1994年第10期。 [15] 高建平:《发展中的艺术观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意义》,《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16] 张荣翼:《文艺与商品经济》,《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17] 王国荣:《文艺经济学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2期。 [18] 钱理群:《我的文学史研究情结、理论与方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0期。 [19] 吴福辉:《以广告为中心的文学编年史写作断想》,《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0] 崔志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范型与新时期文学批评形态》,《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5期。 [21] 潘凯雄:《论文学与经济的互动》,《作家》1998年第9期。 [22] 莫言:《市场经济下的文学并不悲观》,《电影艺术》2006年第3期。 [23] S. Zizek.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Verso,1989,p.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