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献给记者节的一份特殊礼物——专访《记者节》纪念邮票设计师韩秉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郝天韵 参加讨论


    
    11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的《记者节》纪念邮票。 郝群英/cnsphoto
    “记者是真善美的守护者,更是老百姓最真实声音的传递者。我设计的《记者节》纪念邮票是为了展现出那些坚守信仰、以笔为剑的新闻工作者们刚直的性格和专业的精神!”11月8日,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新中国第18个记者节当天,中国邮政特安排发行《记者节》纪念邮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关注与讨论。为了解这套邮票背后的故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了这套邮票的设计师、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韩秉华。
    “记者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用笔书写文字、记录时代,因此设计之初我便用一支旧式钢笔作为参考图形。为了画有所据,我还特意把收藏了几十年的老式钢笔找出来当作参考。”韩秉华告诉记者,从设计之初到最后成型,这支钢笔始终作为主要元素在邮票的中心,因为它既能表现出记者以文字工作为主的职业特征,又象征着记者秉持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专业精神和自信风范,同时寓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内涵。
    除了中心的这支传统钢笔造型,邮票两边是两个半圆,离远了看似蝴蝶翅膀,与钢笔组合呈现出一种放飞的形态。左侧的半圆是用银色方块构成的网格状,右侧的半圆则是以曲线组合的数字化界面。“这隐喻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韩秉华告诉记者,两边区域中有若干表现新时代新闻采编工具和装备的图标:笔和纸、照相机、键盘和鼠标、实践十三号卫星、麦克风、摄像机、录音笔和地面发射站等8个符号,既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记者的工作特点基本概括,也突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影响力。
    然而由于画面上元素较多,正式图稿出来后,局部经过多次反复调整。“主要是左右两侧的图标反复更改变换,比如卫星和地面发射站等,因款式和型号有多种,换了几次图形,最后在专家建议下,卫星改用了今年4月12日发射的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韩秉华说。
    除了邮票,整套设计还包括一个大版边饰、一个首日封、一个品邮折封套和一个邮戳。韩秉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构思出3个小概念草稿、1个彩色设计手稿提案,又经过两个月时间在电脑上完善调整,在反复修改、设计、审核后,这套《记者节》纪念邮票最终以极具现代感的构成手法及色彩表达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进步,描绘着新时代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风采与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