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阿多尼斯:诗歌是一场在自我经验中的旅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文学报 欣闻 参加讨论


    
    阿多尼斯(中)领取金玉兰奖
    阿多尼斯是个旅人。这不仅因为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87岁高龄还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与持着各国语言的诗人们谈诗歌,谈人生,谈他说了一辈子、仍愿意继续说下去的阿拉伯语;更因为在精神上,他始终在旅行。对阿多尼斯而言,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人来自未知,向着死亡终点出发”,而诗歌也是旅行,是一场在自我经验中的旅行,旅行会影响诗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会影响他的词语,让他创造出新的词语。正因如此,阿多尼斯将自己的诗歌建立在“旅行”二字上,旅行不断更新着阿多尼斯的诗歌风格和理念,他的旅程也许并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而是以生命的长度来度量——他始终和这个世界站在一起,目见路途中所有的可能。30岁时,阿多尼斯就离开故乡叙利亚前往巴黎留学,正如他一首诗的名字《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既行走在远离故乡的土地上,也徜徉在意义丛林的小径中,他的诗篇既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向导,也往往超越了阿拉伯的时空,带领读者站在更高远辽阔的视角,俯瞰人生万象。
    用“诺奖热门人选”、“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等称谓来形容阿多尼斯,并不会让他感到高兴。他从不关注“诺奖”,因为在他看来,大奖会让诗人过于不必要地自信,而“当一位文学家过于自信,就很可能是他的事业终结的开始”。比起各种头衔,他认为自己只是在一条道路上探索的普通人,这条道路的目的是在物质建设之外,使人们获得自由、尊严和幸福。“诗人写作的目的是改变人和世界的关系,首先就是改变词语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那些他曾经去过并喜爱的城市,他总是乐意重访,比如上海。1980年和2009年,阿多尼斯都曾来到上海。在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的多场活动中,他并没有因为舟车劳顿而有所停歇,而是不吝言辞,与前来聆听的观众、读者分享他对于诗歌的见解:“诗歌最能够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它就像‘爱’一样,当哲学和科学不能表达时,诗歌依旧有言说的空间。如同人的呼吸一样,每首诗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古典诗,哪怕格律一样,内在的精神也不一样。诗歌虽然短,但包含着一切美的因素,是人类最美好事物的呈现。”
    写作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因为它注定了写作者需要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缠斗一生,诗人的孤独也许更甚——语言、意义、音韵,一切打磨工作都需要在笔下和脑海完成,人们只看到诗人的作品,也许永远不会了解那些写作背后的故事。但在阿多尼斯看来,诗人的孤独是可以忍受的,某方面来说,诗人并不孤独。在他心里,若把诗歌看作诗人的一种职能和工具的话,就会使诗歌失去它的核心价值。诗歌,是他一种看待世界的观点,也是构建世界的一个基础。“因为诗歌代表的是人内心最深刻的东西。诗歌应该是人的创造性能量的基础,也是人重新审视词语和词语之间,词语和事物之间,人和世界之间关系的一个桥梁。”在谈及诗歌的独特性时,阿多尼斯说,“如果把诗歌当作工具,它就成了遮蔽这个世界的工具。对我来说,诗歌代表着对世界、对人生创造性的看法,发现和建造更美好的世界的一种途径。”而他的诗从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是洞穿既有的概念,在发问与自我追索中重新建立诗歌与万物的联系:生命、死亡、身体、欲望、光明、黑暗、太阳、月亮、云朵、波浪、水、火、风、雨……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词语被重新赋予意义,并成为他诗歌中最明亮的特质。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诗人是随性、洒脱的,也是不羁于现实语境的,但阿多尼斯从未脱离脚下的坚实大地,也从未离开他精神上的原乡。上世纪60年代,阿多尼斯曾在黎巴嫩主编《诗歌》《立场》等文学杂志,推介中青年诗人,阐述写作立场。在近20部学术专著和译作中,阿拉伯文化无疑是他关注的核心。与中国类似,阿拉伯文化拥有浩瀚、丰厚的古诗传统,大量古代诗歌经由不断演变着的阿拉伯语传承至今。“阿拉伯语言就像人的皮肤,是有声音的语言,是有音乐感的语言,也在词和词之间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在阿多尼斯眼中,阿拉伯语言并不是一种载体,其本身就是诗歌。而如今,他眼里阿拉伯语的文化体系正面临各种危机,坚持用阿拉伯语写作则是他对于阿拉伯语之美的忠诚,“我要用巅峰时的美好的阿拉伯语来写,以反抗文化和语言的堕落”。
    正因为对于阿拉伯文化的深切感怀,使阿多尼斯曾耗用大量时间,博览卷帙浩繁的古代诗文集丛,重新梳理流传了千百年的阿拉伯古诗歌的传统与审美特质,并编纂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卷《阿拉伯诗歌选》,让那些被湮灭在古籍和经卷中的诗歌重放光彩。“阿拉伯民族是个诗歌的民族。我们漫长的诗歌史是真正值得阿拉伯人自豪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一资源一直受到遮蔽和歪曲。”在与他作品的中文译者、阿拉伯语专家薛庆国的数次对谈中,阿多尼斯始终认为,诗歌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割裂传统,而意味着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理解古诗,从中汲取养分,同时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以表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