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刚送走了两个朋友,一个洪湖的,一个沙市的,年龄和我相仿,尽管她们对这个人世有万般不舍,但还是早早地离开了。所以生命短暂脆弱,有不可预见性,我们能活着就是幸福的。更幸福的是我们可以围坐着谈文学,谈一种高贵而谦卑、遥远而亲近,甚至是艰难而容易的东西——形而上的,思想界面里的东西,人生里的一束精神之光。 什么是文学?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往大了说,文学是人类的回声,是我们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的一面镜子,是人性的拷贝,是我们缝补苦难,讴歌美好的声音。往小了说,是我们个人那点单薄的生命体验,一点抒发和表达。你的认知,你的审美,你的价值观,甚至你的喜怒哀乐,都是靠文学传递出去,并得到共鸣,然后再回馈回来,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也是自身再成长的过程。所以文学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内心的再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是清泉边的孩子,需要长大,需要照见自己,需要内心的饱满和强大。但能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抵达它的途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思考”,脱离了“思考”,你就是机器,甚至是废墟,只能无谓地重复自己。唯有独立的思考才能促进我们的新陈代谢,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智慧,让我们明辨真理,懂得生命的要义。一个写作者的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见识的广博,思维的锤炼,各种河流汇聚后迸发出的火花。 这是一个快餐时代,能被记住的并不多,很多东西转瞬就被消耗掉了。文学也是。我们只有不断地思考,打开生命的眼界,弥补自己的空白和无知,才能有新的理解,新的思想诞生,人生的殿堂才能一座座被打开,创作的源泉才不会枯竭,表达的思想才富有含金量,才可以走得更远。别的东西都是次要的,比如上刊、发表、获奖、成名之类的。刊物每一期都在出,奖项年年都评选,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快就会被淹没,只有我们的思想,是永恒牢固的,可以不断提升,是流失不走的。当你拥有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思维,深厚的学养,向善的力量,你才是真正的富翁,才能无坚不摧,才可以一层层蜕变,生命之光才会柔和光亮起来,便不愁写不出好的作品。而文字承载了这种使命,把它表现出来,成为纸上构建的心灵城市,温暖别人,再反哺营养自己,相辅相成。当你低着头一步步走上去后,不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而是你能看见更多的人,更多的思想和精神。所以你需要这样的精神高点,而不是洼地。 至于上刊获奖,那只是我们检验自己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对自身才华的证明,证明自己有多行,过分追逐,必将流于浅薄和狭隘。世界很大,没可比性,我们要优于过去的自己,文学是个很纯粹的东西,一个人的劳动,不能过分为一些外物所累。只是我们的作品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进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听到不同的评判,在这样的回声里再一次成长。所以我们通常要学会遗忘,把自己归零,成为赤脚状态,再一次次重新起航。 我从事写作比较晚,现在也只是个文学爱好者,文字于我最初只是简单的表达,把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流淌纸上,这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艺术和快乐。当时,也就在网上发发文章,没有想到要把它变成铅字,或尝试朝这方面进行努力。能够靠近文学,尝试着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人,都是幸福的。它是我们俗世里的宗教,也是我们内心的再成长。我很幸运,并一直感谢这种幸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