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学会会长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参加“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因为我们都有这样几点共识。 第一,什么是语言?语言不仅指说的话,还指说话本身,指说话行为。说还是不说,这么说还是那么说,现在说还是以后说,在什么场合什么心态下说,这些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问题。说话很少是自言自语,至少是两个人对着说,所以说话就是交谈者之间的“互动”。 第二,什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不仅指语言结构上的递归能力,还指语言运用的能力。很有意思的是,汉语里“他不会说话”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这个小孩还不会说话”,英语是The baby cannot speak yet,还有一个意思是“这个人笨嘴笨舌真不会说话”,英语是He cannot express himself,这两种“不会说话”缺失的都是语言能力,不是只有前一种才算语言能力。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应答自如、察言观色、听话听音、借东说西、指桑骂槐、有条有理等等,都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探究语言能力的来源,最根本的要探究语言运用能力的来源。 第三,什么是语言共性?有人认为,语言共性就是语言结构的共性,原则上讲,只要深入研究一种语言(比如英语)的结构,从中概括出一些抽象到不能再抽象的规则,也就找到了语言的共性。曾经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火星上来访的科学家一定得出结论,除了词汇互相听不懂,全体地球人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但是,来参加这个会的人大概都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共识是,要找出语言的共性,先要充分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语言大同而大不同,大同在语言运用的一般原理,大不同在语言的结构。上面提到的那句名言应该改为:“火星上来访的科学家一定得出结论,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人类的语言也多种多样。”语言的运用遵循的是一些具有倾向性的原则而不是一成不变、说一不二的规则。语言共性何处求?不在语法在用法,而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交谈者之间的“互动法”。总之,从互动的角度去观察语言,才更清楚地认识人类语言的规律。 最后,我从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体会到,也许大家跟我有同样的体会,汉语是一种特别重视用法的语言,讲汉语的语法离不开讲用法,或者说离开了用法就没有多少语法可讲,这方面已经有许多的例证,大家为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也说明了这一点。我相信,研究互动语言学可以大大加深我们对汉语运作规律的理解,对汉语运作的深入研究也一定能反过来为互动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