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张颐武:别让抱怨文化取代励志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张颐武 参加讨论

    前两天,在一个会上遇到了一个高个子、戴眼镜的中年人,旁边的人告诉我,他就是引发了“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窄”的讨论的“潘晓”之一。我突然发现好像时光倒流了20多年,流回到那场关于人生的大讨论。
    虽然最后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但却形成了年轻人必须要努力奋斗、克服环境和自身的局限、给自己打开人生新的道路的基本共识。今天想来,这些“共识”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价值。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就等于给这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机会。
    我还记得当时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来中国,在写的诗里这样形容当时的中国青年:“我不能移山,但是我能够发光。”移山可能太难,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却是可以做到的。安格尔为了这些年轻人的努力而感动,也为中国新的希望而感动。正是这种“励志文化”才是我们“中国梦”的核心所在。
    我想,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发光”的“励志文化”。今天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文化和舆论氛围的年轻的“草根”,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中等收入者”后备军的年轻人。他们在网络的跟帖和博客中形成的气氛里,对于社会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对于许多不良现象有尖锐批评的同时,却也存在着在今天的社会变化和剧烈的全球竞争面前,缺少一种努力向上,发挥个人能力的愿望和决心。往往会在发出许多正当的抱怨和指责的同时,却对于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缺少信心。这使得一种“抱怨文化”好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一种“励志文化”,一种对于长辈的指责和呵斥代替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对于社会的要求在某些方面取代了对于自己努力的要求。
    社会在今天当然要改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让大家,特别是底层民众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不会有任何疑义。但同时在剧烈的全球竞争中每个个人和民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进则退、逆水行舟仍然是中国面对的现实环境。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里面有一段让我非常感动,他讲到他送女儿上大学,却感到忧郁而不是欣喜。他说自己家里永远还有女儿那张温暖的床,但女儿灿烂的未来却只能依靠她自己的奋斗,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方面社会有责任关爱年轻人,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需要以最大的热情倾听他们的声音和要求,但另一方面,任何年轻人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都会面临坚持的困难和成长的危机。这也需要一种“励志文化”,鼓励年轻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给自己一个灿烂的未来。
    我有点怀念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励志文化”,我也希望今天我们有更强烈的“励志文化”的氛围。“发光时代”的中国,让大家有“能够发光”的机会。(每日新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