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序 熟悉普希金生平的读者差不多都知道普希金是决斗死的。但具体情况却若明若暗。例如大家都知道决斗的起因是一封匿名信,但这封信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却并不知道。再如丹特斯及其义父起初并不愿决斗,决斗后他们受到了什么处罚,大家也未必知道。再如普希金决斗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其夫人和子女的命运如何?可能也是大多数读者不知道的。这些问题,沙皇时代就有人研究,苏联时代这种研究也没有中断,历史早已给出各种答案,但在苏联时代官方刊物却看不到,我们当然也无从知晓。苏联垮台以后,学者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专著,竞相还原历史真相。探赜索隐的很多,推理揣测的也不少。本文试图把无可争辩的史实和值得注意的观点梳理出来,简要地介绍给读者,以期引起注意,进一步去研究。 二、结婚 普希金夫人叫納塔利娅·尼古拉耶夫娜(1812-1863),娘家姓贡恰罗夫,1812年8月27日生于坦波夫省。祖上经营工商业,伊丽莎白·彼得洛夫娜女皇时期(1741—1762)获得贵族称号,祖父曾被叶卡捷琳娜女皇授予世袭贵族称号。父亲尼古拉·贡恰罗夫受过极好的教育,通晓法文英文德文,还能用俄文写作,曾任莫斯科总督秘书。母亲是乌克兰盖特曼(统治者)的玄玄孙女,担任过宫廷女官。纳塔利娅受过很好的教育,不仅精通法文,英文德文也很好,也能用俄文写作,而且极其聪明,漂亮。 1828年12月在舞蹈教师约格尔为少女学习成人舞而举行的舞会上,普希金第一次看到了纳塔利娅。纳塔利娅身材修长苗条,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金发箍,跟当今皇上尼古拉一世的配偶亚历山德拉·费奥多洛夫娜皇后一样,身材高挑,腰身纤细,异常匀称,目光娴静清澈,举止端庄高贵,而且那美丽面庞像一朵罕见的美丽鲜花震撼人心。那时她刚刚十六,像婴儿一般天真无邪。普希金在她身上看到了圣母的容貌。后来,订婚以后,普希金给她写信,说她跟意大利著名画家彼特罗·佩鲁西诺(1446 – 1523)画的圣母像两滴水一样相似,并写了一首题为《圣母》的诗送给她。 1829年4月他便托朋友费奥多尔·托尔斯泰(绰号“美国人”)去求婚。未来岳母没有完全拒绝,只是说十六岁结婚太早。求婚不成,普希金失望至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种油然而生的惆怅”驱使他离开莫斯科,随伊万·帕斯科维奇的作战部队去了高加索。同年9月,他从高加索回到莫斯科,受到未来岳母一家的冷遇。 1830年春,普希金在彼得堡通过共同的熟人得到贡恰罗夫家使他感到鼓舞的信息。他回到莫斯科第二次去求婚。1830年4月6日,他得到同意结亲的答覆。 在谈话过程中,未来岳母提出两点疑虑。一是普希金的政治处境问题。她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受到皇上怀疑的人。二是她担心普希金的财产状况不能让女儿过上应有的生活。在这次谈话之后,普希金便通过第三厅主管本肯多夫给皇上写信说明自己求婚面临的政治处境问题。皇上通过本肯多夫否认普希金受到监控,祝福他喜结良缘。关于财产问题,普希金写信给父母,说他要结婚,请求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大概因此,父亲把自己的博尔季诺庄园的部分家产送给了他。 两个问题解决以后,1830年5月6日,举行了订婚仪式。但因谈判嫁妆问题推迟了婚期,接着是普希金的伯父逝世,以及普希金到博尔季诺去接收田产遇到防疫被封锁在博尔季诺三个月,接着筹款交给岳母买嫁妆。1831年2月18日才得以举行婚礼。 婚后,普希金感到十分幸福。他的朋友诗人、作家韦尔特曼对他说:“普希金,你是诗人,你的妻子是诗的化身。”他的话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他们婚后在皇村公园散步,遇到了沙皇和皇后。沙皇和皇后停下来跟他们谈话,皇后对纳塔利娅说,很愿意结识她,对她说了许多赞美的话,并指定了进宫见她的日子。不管愿意不愿意,纳塔利娅必须到宫里去。她很腼腆,不知如何是好。但普希金很高兴,回家以后,不知如何爱抚自己的太太,不断地对妹妹说:“妹妹,现在不仅我这个诗人有名啦,纳塔莎也要成为名人啦……”(普希金的妹妹奥莉加8月19日给丈夫的信)。 于是纳塔利娅就开始参加宫廷和上流社会的舞会。她的美貌和风度使她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人追逐她,她很开心,也喜欢跟许多人调情。从普希金给她的信里,我们可以看到,普希金并不反对调情,但告诫她调情不会有好结果,在1833年10月30日的信里还给她讲了伊斯梅洛夫(1779-1831)的一则寓言:福马招待库兹马吃鱼子酱和鲟鱼,库兹马要酒喝,福马没有给,库兹马认为福马是坏蛋,就把福马揍了一顿。寓言得出了一条教训:美人,要是不想给酒喝,那就不要给鲟鱼吃。否者就可能遇上库兹马。看来,纳塔利娅是只想给鲟鱼吃而不想给酒喝,结果就遇上了库兹马。 三、匿名信 丹特斯(Georges Charles de Heeckeren d'Anthès,1812-1895),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Région Alsace)一个不富裕的贵族家庭。先在普鲁士军任士官,后来拿着某权贵(一说是普鲁士王子,一说贝里公爵夫人)的推荐信到了俄国,经过简单的考试,1834年2月8日被沙皇任命为近卫军骑兵团少尉,1836年被升为中尉。 可能是在来俄国的路上,他被荷兰驻俄国公使黑克仑(Jacob Derk Burchard Anne baron van Heeckeren tot Enghuizen)认作干儿子。当时黑克仑不到五十,他也不过二十刚出头,而且他的生父还在世,因此当时就引起了上流社会的注意,有人认为丹特斯是黑克仑的私生子,但找不到根据;特鲁别茨科伊公爵以及丹特斯与黑克仑通信集出版者维塔利认为他们是同性恋者。 丹特斯1835年开始追逐普希金夫人纳塔利娅,步步紧逼。于是流言蜚语迭起,有的甚至说丹特斯已取得了胜利,有的学者研究指出,纳塔利娅始终忠于丈夫。普希金自始自终都是相信夫人是清白的。 1836年11月4日,市邮局给普希金和他的几个朋友送来了这样一封法文匿名信: 绿帽称号证书 绿帽骑士团一级团员、高级团员和绿帽光荣勋章获得者在德高望重的大团长纳雷什金阁下主持下在大会馆举行会议,一致选举亚历山大·普希金先生为绿帽骑士团副大团长和绿帽骑士团史官。特发此证 常务秘书、伯爵博尔赫 接到匿名信后,普希金就断定是黑克仑写的,把这封信拿给他从事印刷业的朋友雅科夫列夫看,雅科夫列夫认为纸是外国产的。这就肯定了普希金的判断。普 希金11月21日 给本肯多夫写信说: “11月4日我接到了三份侮辱我和我的妻子名誉的匿名信,根据纸质、文笔和写法,我第一分钟就明白了,它是出自一个外国人、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一个外交官之手。我查问了一下,有七八个人当天收到了用两个信封装的同样的匿名信,里面的信封上写着我的姓名地址,以便收信人转寄给我。大多数收信人怀疑是一封下流信而没有转寄。 “收信人普遍为这种卑劣无耻的侮辱感到愤慨,他们坚信我的妻子是无可指责的,说这封下流信的起因是丹特斯纠缠我的妻子。” 普希金11月4日傍晚就写信给黑克仑要求决斗。在俄文版《普希金全集》收录的一封未发出的信的草稿里,普希金说这封匿名信作者伪装得极其拙劣,他没用三天就调查清楚是谁写了,他说黑克仑到处追着普希金夫人劝说她接受丹特斯的爱,早就引起他不满,这封匿名信给他提供了一个了断的机会。 顺便插一句,决斗从彼得大帝时代法律就严厉禁止,违者要处以极刑。但是青年之间仍然普遍采用这种法式解决恩怨问题。普希金也不例外。据普希金研究专家统计,对普希金来说这起码是第21次决斗(他主动提出的15次,进行了四次,其余几次大多由于普希金的朋友们斡旋双方以和解告终;6次是对方提出的)。 黑克仑和丹特斯起初看来是不愿决斗的,因为这会毁掉他们的前程。但是又不能提出不决斗,因为这会使他们被认为是懦夫。黑克仑接到要求决斗的信以后,立即去见普希金,请求推迟两星期。普希金同意了。这期间普希金夫人纳塔利娅知道了,便通过哥哥伊万请普希金的好友茹科夫斯基出面劝阻。茹科夫斯基便同纳塔利娅的姨妈扎格里亚日斯卡娅一起劝说普希金和黑克仑取消决斗。黑克仑父子通过茹科夫斯基告诉普希金说丹特斯追求的是叶卡捷琳娜并且准备向她求婚。一星期后,丹特斯向普希金的妻姊叶卡捷琳娜求婚成功。这样,普希金便不得不撤回决斗的要求。同时,茹科夫斯基为了制止这次决斗,把决斗的消息告诉了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于1836年11月23日要普希金进宫谈话。谈话的具体内容,无人知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普希金允诺不进行决斗——这从他弥留之际给沙皇的信里可以看出来。这对制止这第一次决斗也起了一定作用。 四、决斗 1837年1月10日,丹特斯跟叶卡捷琳娜结婚。纳塔利娅参加了婚礼,但没有参加婚宴。普希金夫妇没有容许新婚夫妇上门,但在社交场合还跟他们见面。1月23日在沃龙佐夫-达什科夫家的舞会上,丹特斯侮辱了纳塔利娅。1月26日,普希金再次给黑克仑写信要求决斗。在这封信里,普希金说:“像个无耻的老太婆,你到处追着我的妻子大谈您的私生子或所谓儿子对她的爱情, 而你的所谓儿子身染花柳病,本应让坐在家里,您却说他爱我的妻子爱得要死,对我的妻子念叨着:还给我儿子。”普希金知道,这封信言词尖刻,极具侮辱性,会迫使黑克仑不得不接受挑战。果然,黑克仑当天便通过法国大使馆秘书 达尔莎克(Vicomte d'Archiac)用书信通知普希金说丹特斯代表黑克仑接受挑战。 第二天,即1月27日,便举行决斗。地点在彼得堡郊区卫戌司令别墅附近。双方距离20步,各离分界线10步。向分界线迈近过程中,随时可以开枪。丹特斯首先开枪,普希金中枪倒下,一时失去知觉。但很快醒来,他以为是股骨受伤,说他有力气回击一枪。丹特斯重新面对分界线站好,普希金一枪击中他的胸部(同时擦伤他的手)。后来的刑事侦查表明,丹特斯中枪后腹部曾遭受震荡。现场重建和弹道调查显示,如无专门保护,丹特斯很难活命,可是十天后他出庭受审时却安然无恙。传说是他衣服上的一颗纽扣救了他一命。而有些学者则断定,黑克仑在伦敦给他定作了金属防弹马甲。 普希金当即被运回家。伤势严重,经许多名医合力抢救无效,两天后去世。 五、尾声 甲 军事法庭审判 警察得知发生决斗的情况以后,立即报告军事首长。丹特斯所属的近卫军独立军司令卡尔·比斯特罗姆1月29日接到报告以后,立即向沙皇报告。沙皇当天下令由军事法庭对丹特斯和普希金及其他涉案人员进行审判,同时指出如有外国人涉案,不要审判,只把他们涉案程度另行上报即可。初审根据彼得大帝时代定下的法律,决斗双方均判绞刑(死者也要把尸体悬吊起来)。 判决上报以后,军事法庭总检察长诺因斯基建议:剥夺丹特斯军衔和在俄国获得的贵族称号,降为列兵,到监察局服役;关于对普希金的决斗陪同、中校丹扎斯的处罚,鉴于他的战功和其他可以减刑的条件,建议再监禁两个月(他已经被监禁),然后恢复原职;至于普希金的处罚,鉴于他已死亡,建议免于追究。沙皇同年3月18日批示:“照此办理,不过列兵丹特斯因不是俄国臣民着派宪兵没收其军官证件押解出境。” 乙 皇上抚恤 普希金逝世以后,尼古拉一世下令: 1)替他还清债务; 2)替他赎回被抵押的父亲庄园; 3)付给其遗孀赡养费,付给其女儿赡养费到出嫁為止。 4)送其两个儿子入贵族子弟军官学校,每人支付1500卢布教育费,到供职时為止; 5)用公费出版其著作,以资助其遗孀和子女; 6)一次性支付10000卢布。 丙 普希金夫人纳塔利娅的遭遇 普希金逝世使她大为震惊,大病一场,几乎要精神失常了。她像普希金请求的那样守孝两年。后来有三个身份显赫的人向她求婚,但不愿意跟普希金的孩子住在一起,因此被她拒绝了。普希金逝世七年后(1844年7月16),她才嫁给了她哥哥伊万的朋友兰斯科伊将军(他把普希金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跟他生了三个女儿。她一直没有忘记普希金。普希金是星期五去世的,每到星期五她都不外出,在家里终日不进食,回忆悲惨往事,直至她逝世。1863年11月26日逝世时,她苍白的嘴唇还念叨着:“普希金,你会活下去的!”这时普希金离开她已将近30年了。 她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位女性,争议迄今不断。 尽管普希金决斗受伤被运回家跟她说过:“安心,你没有任何过错!”但是许多人仍然都把普希金的死归咎于她的轻浮风流。不过有学者在贡恰罗夫家档案里发现了她给哥哥的一封信,表明她虽然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而且被誉为第一美人,追逐者很多,但并不是一个轻浮风流女子。她关心家庭,爱护丈夫,尽力减轻丈夫的负担。她在给哥哥的信里说:“我坦率地承认,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候我简直不知道如何维持家里的生活,急得团团转。我很不愿意用一些家务琐事去打扰他,即使这样,我看到他也发愁, 压抑,夜里常常睡不着,而处在这种精神状态是无法写作养家的:要写作,必须心无旁骛。我的丈夫对我表现得那么客气和无私,因此我尽力减轻他的负担是完全应该的。” (见普希金夫人1836年7月给德·尼·贡恰罗夫的信。)从普希金给她的信里,我们可已看到,普希金离开彼得堡时也委托她办一些出版业务方面的事(见普希金1836年5月11日从莫斯科给她的信)。但是从普希金给她的信里可以看出来,她的确是喜欢调情的,许多男人的心被她征服,使她感到快活。她把这些都告诉了普希金。普希金在回信里告诉她,征服许多男人的心,像一条母狗引许多公狗跟着跑,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一再警告她调情不会有好结果。例如在1833年11月6日的信里,他就说过:“我再温和一些重复一遍,调情不会有好结果,尽管它使人感到惬意,但没有什么能像它那样使一个年轻女人那么快地失去保障家庭幸福不可或缺的东西,失去别人的尊敬——这是保持在社交中保持安然自若所必需的……好好想想吧,不要让我担心。”可惜,她并没有接受丈夫的规劝,结果就酿成了一场历史悲剧。因此,人们责怪她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丁 黑克仑和丹特斯的结局 荷兰駐俄公使黑克仑被召回国,尼古拉一世明确表示不希望他再留在俄国。他1842年6月至1875年10月任皇家驻维也纳全权代表。为了表奖他在外交方面的功勋,他曾被授予许多勋章,其中包括荷兰狮子勋章。 丹特斯回到法国从事政治活动,最后成了法国很有名的政治活动家,被选为法国参议员。他的妻子,普希金的妻姊叶卡捷琳娜跟他去了法国,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子一个儿子,1843年因产褥热去世。看起来丹特斯跟叶卡捷琳娜结婚是认真的。 戊 匿名信是谁写的? 引起决斗的匿名信是谁写的?当时普希金认为是黑克仑写的,普希金皇村学校同学、陪同普希金决斗的丹扎斯却怀疑是加加林公爵写的。绍格列夫在其《决斗与普希金之死》一书中根据1927年刑事侦查员萨利科夫的笔迹鉴定证明是多尔格鲁科夫写的。后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海特组织了一次更广泛更权威的、由全苏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实施的笔迹鉴定,结果认为既不是多尔格鲁科夫写的,也不是加加林写的,而且这两个人生前也坚决否认自己跟这封匿名信有任何关系。2012年,瓦季姆·斯塔尔克在Вокруг Пушкина: К 175-летию со дня гибели поэта里认为是仇视普希金的伊·波列季卡写的。各种猜测很多,而且层出不穷。 主要参考资料: 1) Последняя_дуэль_и_смерть_А._С._Пушкина/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2) Гончарова,_Наталья_Николаевна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3)Дантес, Жорж Шарль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4)Геккерн,Луи/https://ru.wikipedia.org/wiki/ 5)Н.Я.Петраков . Последняя иг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Пушкина http://discut1837.narod.ru/01.htm 附记:这里应当说明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用的是俄历(即儒略历),因此,本文所用的都是俄历。俄历,在1900年以前比公历早12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