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王志民教授主编的《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以下简称《书系》),选取了山东历史上在各领域、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28个文化家族,每家写成一书,对所写家族分别从源流盛衰、婚姻交游、代表人物和家风家学等作了详细考察。这种系统研究一省内文化世家的大型丛书,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这套丛书以历代山东文化世家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而展开对齐鲁地域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总览《书系》,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选题上,侧重学术世家,尤其是文学世家。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这里的文学,泛指对各种文献典籍的学习,包括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不限于当今“文学”之“语言艺术形式”的意义。从《书系》选定的这28个家族中,可以看出山东世家文化以学术尤其是以文学留名后世的较多。先秦时期儒学创立,汉代儒学独尊,孔、孟、颜、曾四大家族因儒学兴家,也以儒学传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文化世家灿若星辰,文化成就也蔚为大观,如高平王氏家族中王粲的文学、王弼的玄学与易学,兰陵萧氏家族中萧统的《文选》,东海徐氏家族中徐陵的《玉台新咏》。兰陵萧氏是因军功由寒门上升的世家大族,因萧道成屡立军功,代宋而立,为萧齐开国皇帝,成为皇族后的萧齐家族并未忽视对文学的发展。唐宋时期,政治文化重心西移,山东文化世家的发展进入低谷,但仍有可称道者,如临淄段氏家族中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宋代巨野晁氏家族中晁公武的目录学著作《郡斋读书志》、晁补之的散文、晁端礼的词,章丘李氏家族中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词。明清时期以科举取士,山东自古崇文重教,一时涌现出众多科举世家,典型的如清代聊城傅氏家族,傅以渐从一介寒士到清朝开国状元。济宁孙氏家族中孙毓溎为道光甲辰状元,这些家族大多以学入仕,以仕养学,以学传家,养成了重教好学的家风,在学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文学方面,山左诗人表现突出,以至形成了“本朝诗人,山左为盛”的局面。如临朐冯氏、新城王氏、安丘曹氏、莱阳宋氏、博山赵氏、德州田氏皆是以文学显名者。冯惟敏是明代著名散曲家。清初诗坛有“六大家”,即“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祯)、查慎行、赵执信,其中三家出自山东,三家中,王士祯是康熙诗坛领袖,影响诗坛数十年。“德州先生”田雯也是康熙朝赫赫有名的诗人,曹贞吉则是“二安”易安、幼安之后山东另一位出色词人。其他一些与政治密切的家族,如两晋泰山羊祜家族、魏晋南北朝琅邪诸葛亮家族、魏晋南北朝琅琊王导家族、唐代齐州房玄龄家族、清代诸城刘墉家族,在宦海沉浮中也不忘对学术的追求,每个家族无一例外都有文集传世。另外还有以藏书闻名的家族,如清代聊城杨氏藏书世家,杨绍和所撰目录学著作《楹书隅录》有丰富的目录、校刊、版本、辑佚、辨伪知识,非一般书贩商业家庭可比,是齐鲁好学重教之风的体现。 其二,《书系》注重通过对文化世家家风学风的总结,来揭示代表人物成长的规律,为后世家族治理、家庭教育提供借鉴。人才成长与家族文化关系密切,有什么样的家学门风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琅琊王氏和颜氏都是南北朝南迁的世家大族,颜氏世代保持儒学传统,南迁始祖颜含年轻时因孝亲闻名,从政后,不阿附权贵,一生言行一依儒学为旨归,对其后裔影响很大。颜含曾孙颜延之继承家学,精通儒经,刘宋初被推举为博士,立身处世清廉节俭,淡泊名利。颜之推为延之玄孙,虽历种种磨难,始终坚守“儒雅为业”的家族传统,所著《颜氏家训》是对颜延之的《庭诰》家教的继承。 其三,注重对文化世家婚姻、交游等社会关系的论述,把家族放在更大的区域文化和时代背景中,以探索家族文化形成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新城王氏家族与淄川赵氏家族、临朐冯氏家族都有联姻,王士祯交友范围遍布北京、扬州、山东,包括京师同僚、诗坛宗匠、乡党等,知名的有赵执信、田雯、蒲松龄。王士祯在顺治十四年(1657)作《秋柳》组诗,“和者不减数百家”(王士祯《自撰年谱》);又于康熙十七年(1678)应皇帝之诏在懋勤殿试诗,“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卷一七三)。这数百家“和者”和“天下翕然应之”者中,有姻亲、有师友,有同僚,有同仁,形成了以王士祯为首的山左诗坛。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唱和,影响和促成了清代诗坛的繁荣。 习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于2006年撰写《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特别指出,可以通过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这确使我们深受启示。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对地域文化古今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加以重点阐述和展示。《书系》必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