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在北宋南宋之交,也许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他虽然推重苏轼和黄庭坚①,却更佩服陈师道②,把对这些近代人的揣摩作为学杜甫的阶梯,同时他跟江西派不很相同,因为他听说过“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以有意于用事”③。我们看他前期的作品,古体诗主要受了黄、陈的影响,近体诗往往要从黄、陈的风格过渡到杜甫的风格。杜甫律诗的声调音节是公推为唐代律诗里最弘亮而又沉着的,黄庭坚和陈师道费心用力的学杜甫,忽略了这一点。陈与义却注意到了,所以他的诗尽管意思不深,可是词句明净,而且音调响亮,比江西派的讨人喜欢。靖康之难发生,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塌的大变动,在流离颠沛之中,才深切体会出杜甫诗里所写安史之乱的境界,起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同感,先前只以为杜甫“风雅可师”,这时候更认识他是个患难中的知心伴侣。王铚《别孝先》就说:“平生尝叹少陵诗,岂谓残生尽见之”④;后来逃难到襄阳去的北方人题光孝寺壁也说:“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⑤。都可以证明身经离乱的宋人对杜甫发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新关系。诗人要抒写家国之痛,就常常自然而然效法杜甫这类苍凉悲壮的作品,前面所选吕本中和汪藻的几首五律就是例子,何况陈与义本来是个师法杜甫的人。他逃难的第一首诗《发商水道中》可以说是他后期诗歌的开宗明义:“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他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又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表示他经历了兵荒马乱才明白以前对杜甫还领会不深。他的诗进了一步,有了雄阔慷慨的风格。在他以前,这种风格在李商隐学杜甫的时候偶然出现;在他以后,明代的“七子”像李梦阳等专学杜甫这种调门,而意思很空洞,词句也杂凑,几乎像有声无字的吊嗓子,比不上陈与义的作品⑥。虽然如此,就因为这点类似,那些推崇盛唐诗的明代批评家对“苏门”和江西派不甚许可,而看陈与义倒还觉得顺眼⑦。 陈与义在南宋诗名极高,当时有几个学他的人,像他的表侄张嵲和朱熹的父亲朱松。然而他的影响看来并不大,也没有人归他在江西派里,张嵲讲他的诗学的时候,就半个字没提起黄庭坚⑧。南宋末期,严羽说陈与义“亦江西之派而小异”⑨,刘辰翁更把他和黄庭坚、陈师道讲成一脉相承⑩;方回尤其仿佛高攀阔人作亲戚似的,一口咬定他是江西派11,从此淆惑了后世文学史家的耳目。 《简斋集》有胡穉的注本,在宋人注的宋诗里恐怕是最简陋的一种。 ①《简斋外集》晦斋引。 ②方勺《泊宅编》卷九,徐度《卻扫编》卷中。 ③《卻扫编》卷中。 ④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九《雪溪集》。 ⑤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⑥参看吴乔《围炉诗话》卷一论“七子”的“瞎盛唐诗”“有词无意”,而宋人“不剿说,故无此病”。 ⑦例如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二十七《答章秀才论诗书》,李开先《中麓闲居集》自序,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一百十八《与顾叔时论宋元二代诗书》之二、《诗薮》外编卷五。 ⑧《紫微集》卷四《赠陈符宝去非》、卷三十五《陈公资政墓志铭》;参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载张嵲《读黄山谷集》,那是《紫微集》漏收的 ⑨《沧浪诗话•诗体》。 ⑩《简斋诗集序》。 11散见方回的著作里,例如《桐江集》卷五《刘元晖诗评》,《瀛奎律髓》卷十六陈与义《道中寒食》诗批语等。 襄邑①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②。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①在河南。 ②船趁着顺风,半天就走了一百里;沿堤都是榆树。 中牟①道中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②。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蜒近马忽相猜③。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①在河南。 ②陈与义《至陈留》也说:“烟际亭亭塔,招人可得回?”“浮屠”就是宝塔。参看苏轼的《南乡子》词:“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③风里柳条向人飘袅,仿佛轻狂得很,没等人介绍就来讨好的样子;蜻蜓飞近,忽然似有猜疑,又飞远去了。 清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①。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②,急搜奇句报新晴③。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①天空一小块云像江面一个小滩。陈与义在《晚步》诗里也说:“停云甚可爱,重叠如沙汀。”《山谷内集》卷六《咏雪和广平公》:“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任渊注:“沙以喻雪”;手法相同。 ②采用杜甫一个诗题里的字面:“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 ③“报”是答报、酬报、不辜负的意思,就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所谓“报答春光知有处”的“报”;可以参看陈与义《清明》的“只将诗句答年华”,范成大《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后顿凉》的“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石湖诗集》卷十一)。 登岳阳楼①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③。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①见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注①。 ②三国时吴和蜀夺取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③这是建炎二年(公元一一二八年)秋天的诗,陈与义从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春天开始逃难,所以说“三年”。要是明代的“七子”作起来,准会学杜甫的《送郑十八虔》、《登高》、《春日江村》第一首等诗,把“百年”来对“万里”,正像他们自己一伙人所说:“‘百年’‘万里’何其层见而叠出也!”(李梦阳《空同子集》卷六十二《再与何氏书》) 春寒 二月巴陵①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②。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①就是岳阳。 ②陈与义《陪粹翁举酒君子亭下》说:“暮雨霏霏湿海棠”,不过像杜甫《曲江对雨》所谓“林花著雨胭脂湿”,比不上这首诗的意境。宋祁《锦缠道》词的“海棠经雨胭脂透”和王雱《倦寻芳》词的“海棠著雨胭脂透”,也只是就杜甫的成句加上炼字的工夫,没有陈与义这首诗的风致。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①,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①这里的“伤春色”,跟下面选的《伤春》都是杜甫《伤春》第一首所谓“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或者《春望》所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①。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③。 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 ①边疆上告急的烽火信号把皇帝的宫殿都照得红了。《史记•匈奴列传》:“边烽火通于甘泉”,汉帝行宫在陕西甘泉山。 ②这是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年)春天的诗;建炎三年冬天金兵过长江,打下南京,宋高宗航海逃亡。 ③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伤春》第二首说:“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陈与义把两句古人名句合成一联。 ④向子諲字伯共,是李纲的政友,反对秦桧卖国求和。他这时候正做长沙太守,组织军民去抵御金兵。他原直秘阁,所以陈与义借用汉代史官的延阁,作为他的头衔。陈与义在岳阳时有《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再别伯共》等诗,都勉励他学张巡,好好保卫国家。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①路漫漫。 青墩溪②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③。 ①河南的伊河洛水。这是绍兴六年(公元一一三六年)所作;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六年)金人攻破汴京到此时整整十年。 ②在浙江桐乡北。 ③洛阳是北宋的西京,也是陈与义的故乡,以牡丹花闻名,参看欧阳修《戏答元珍》注④。陈与义这首诗的意思在南宋诗词里常常出现,例如陆游《剑南诗稿》卷八十二《赏山园牡丹有感》也是看见牡丹花而怀念起洛阳鄜畤等地方来,还说:“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七《六州歌头》、《木兰花慢》、《昭君怨》等咏牡丹词用意略同。 早行①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①《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张良臣《雪牕小集》里有首《晓行》诗,也选人《诗家鼎脔》卷上,跟这首诗大同小异:“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磐清。路人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诗,跟这首只差两个字:“露”作“雾”,“分”作“野”。 ②横斜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