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贾顺先:东游访学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贾顺先 参加讨论

    提示:这篇访学记,是我1985年去日本筑波大学参加国际退溪学术讨论会,会后又参观万国博览会等地,访问东京大学、天理大学,回国后整理而成的。送交某某出版社,因种种原因被未之高阁,后竟不知下落,我只有感到白费心血而已!?
    今年我在编选文集时,无意中从一束旧草稿内发现此游记的手稿,虽残缺不全,但能保持基本轮廓,遂请胥立志帮我整理、打印成稿后,我再加修缀,基本恢复原来面目,编入此书之中。
    筑波学园和筑波大学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日本的成田机场。一眼看见的,便是平坦的绿色草坪和高耸的楼房。当我们离开飞机进入日本海关检查口时,一看四周写着不少的汉字,如“成田”、“本国人入口”等,完全与中国的汉字一样,没有体验到已经到了异国他乡的特别感觉。但是一到海关入口处,一下子便被带到了“外国人入口”处去排队,接受日本海关的检查,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异国。海关入境检查很严格,入境登记表每行都得填写清楚,否则必须重新填写。但当他们看了我们的护照后,却非常的有礼貌和友好。一位海关工作人员,还走出来用汉语指导我们填写表格,直到我们全部入境,进入机场大厅后,他们才休息。?
    我们走出机场大厅后,便受到筑波大学派来的迎接人员和过去在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的日本留学生的欢迎。我们坐上筑波大学的专车,观赏着黄昏前这个岛国的迷人景色,向着筑波学园前进。?
    筑波学园是日本一座新建的学术机构云集之地。它由一群又一群各自分散一处,四周环绕着绿色草坪与葱茏树木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附设的商店、旅馆和几条高速公路组成。它兼有都市和田园的特色。在这里除了小汽车穿梭往来以外,路上很少见到行人。这个学园的位置,在日本东京市东北方向约五十公里的茨城县土浦市内,是日本尖端科技研究机构和新兴高等学校所在地。所以,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日本人的头脑”,它是日本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聚集地。筑波大学,是筑波学园中由日本政府直接领导的综合性大学。全校设有26个系,其中文科有哲学、历史、语言、文艺、现代文化、现代语、心理、心身障阻、社会学等系;理科方面有生物、农林、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球学、基础医学等系;工科方面则有电子情报、构造工程学、物质工程学、物理工程学等系。他们把这些系共分为六大群:第一群是基础学群;第二群是文化生物学群;第三群是经营工学群;第四群是医学专门学群;第五群是体育专门学群;第六群是技术专门学群。这所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共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国际通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所学校不仅与各国交换留学生,还招聘外国教师来校讲课。第二个目标是培养21世纪高标准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人才。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具有踏实基础知识和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问题解决型人才”。因此,这所学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到晚上八点多钟,我们坐的车才到住宿处。一下车便看见宾馆门前写着:“第八届李退溪思想讨论大会,中国代表驻此”。旅馆的主人和服务员都穿着整洁的服装,笑容可掬地说:“欢迎你们到我们旅馆来,我们一定很好地为您效劳”。当领队的学人交上我们的名单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我们便都被安排好了房间,并被领到了各自的房间。刚放下行李,洗完脸,服务员便摆好了晚饭,请我们用餐。当我们下楼到餐厅时,本次大会的主持人,筑波大学哲学系的高桥进教授早已笑容满面地,像老朋友一样站在餐厅前欢迎我们,将这次大会上我们的发言、安排名单、复印好的论文、大会的日程表,人手一册地发给我们。他们这种井井有条的安排,以及待人接物很有礼貌的做法,给我这个初次到日本的人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
    进入筑波学园的第一个早上,醒来后已经是太阳高照了,可是一看自己的手表才五点。起床后再看旅馆的挂钟,已过六点。我怀疑自己的手表发生了什么故障,一问大家的手表都是这样,这才知道北京时间与东京时间有一个小时的时差,于是便将我们的表向前拨了一小时。七点吃早饭,早饭后坐专车去筑波大学的礼堂,参加“李退溪思想讨论大会”。?
    李退溪,朝鲜人,名李滉。他生于朝鲜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他的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都在朝鲜的李朝时期,相当于我国明代的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他在朝鲜传播朱熹的哲学,并使这种哲学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对朝鲜历史的发展起了巩固和推动作用。?
    当接我们的车在筑波大学礼堂外停下后,两边站立的校警队便笑容可掬地向我们敬礼。东京时间八点,大会开幕。大会主席团成员在前排就座。筑波大学的校长致欢迎词,韩国退溪学研究院的理事长李东俊讲研究退溪学的现代意义,主办此次大会的高桥进教授扼要地说了一下这次大会的宗旨。他们每个人的发言都不过二十多分钟。约一个多小时,这样隆重、庄严的国际讨论大会开幕式就结束了。?
    开幕式后,大家稍稍休息一会,便开始做学术论文的报告,每个发言人都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论文要点扼要地加以说明,然后再由其他的人对你的论文提问,请你回答,有的问题可以反复提问,直到规定的提问时间已到为止。?
    中午包括吃午饭只休息一个半小时,上、下午各分为两段,每段的中间可以休息15分钟。所以每天的会议从上午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六点半才结束,然后便参加宴会。宴会结束后常常是深夜十一点钟了,再各自乘车回到自己的住所。我们就这样既紧张而又愉快地开了三天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主要是全面讨论李退溪思想。可是问题的实质,对许多到会的学者来说,却不仅仅是研究朝鲜历史上的这位与中国宋明理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是正如一切哲学家所思考的问题那样,这次大会,不仅讨论一些社会现象的和历史问题,而且思索隐藏在这些社会现象背后,影响人类社会和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
    有人说,从17世纪起,东方社会发展的步伐便逐渐地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在近百年来,东方一些具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却变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东方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取得飞跃发展,而且还出现了西方社会想从东方,特别是从中国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寻找按其原有的思想体系和方法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为什么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均首先在欧洲爆发?为什么用目前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能实现世界和平?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均各自从个人私利、私欲、金钱等出发,导致道德伦理崩溃、家庭解体、社会秩序混乱?人与人之间产生互不信任感与缺乏为、集体、国家和他人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等问题,用西方的一些学者的话来说,就是“物质丰富、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难以用原子弹、氢弹和电子计算机解决的。一颗原子弹或氢弹固然可以炸毁一个城市和暂时击败一个国家,可是它却无法解决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一台电子计算机,固然可以计算出很多问题的答案,可是它却不能动员人们,为了公利而做出自我牺牲,为了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幸福去忘我地工作。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然而自然科学却不能代替社会科学,解决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制度、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人类要科学地和真正幸福地生活下去,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还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所以目前一些西方具有深谋远虑的学者,便想从东方的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寻找出能解决西方社会难以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办法。目前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既不是用西方人的那种生活方式来改造东方,也不是按东方固有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古老的道德伦理原则要求西方社会接受,而是各自吸取东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优秀传统,舍去其糟粕,共同创造一个既有高度物质文明,又有高度精神文明,东、西方并进,共同繁荣和文明、幸福的世界。英国著名地理学家、作家格仕迪斯?希克曼博士说:“中国人现在更朝气蓬勃了!但我觉得中国要开放,一定要在对外开放时,保持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我认为只有中国保持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才会给世界以启示,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榜样。这是我作为真正的朋友对中国的祝愿。”﹙《中国旅游报》,1985年10月29日﹚?各种文化由对立而走向各取彼长,各舍己短,逐渐融合为一种更新、更先进的文化,不仅是目前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而且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各国文化发展的一条规律。例如,中国先秦时期,便有儒、墨、道、法等各派针锋相对的“百家争鸣”。进入汉代以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旗帜下,实际上实行的是“霸、王道杂之”,即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融合起来加以利用的策略。使儒法对立的斗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变成了儒法融合,共同为巩固汉代的政权服务。到魏晋时期,又打破了“独尊儒术”的局面,产生了儒道相结合的玄学。玄学成为当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孤芳自赏、不求利达的穷巷竹林隐士都津津乐道的学问。甚至从西方(印度)传来的佛学,也必须通过与玄学相结合,用玄学思想去宣传佛学,才能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唐代是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社会,但是从唐代的柳宗元等人起,逐渐地又出现了将儒、释、道三种思想相互融合的学风,到了宋代便产生了以融合儒释为特点的宋明理学。这种哲学,统治了中国数百年,而且还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成为东方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到了近代,虽然在五四时期,国粹派和西方派争论得非常激烈,但实际走的却是一条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由并存、斗争逐渐趋向融合的道路。中国的情况是这样,日本的文化也是以在它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为特点的。京都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梅原猛教授说:“绳文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有过灿烂的文化,由于日本原来的文化没有中国发达,好比人的身较轻﹙注:指原来的文化知识少﹚,所以接受外来文化快。过去吸收中国文化,近代吸收西洋文化。但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消化。”(《金秋访日谈文化》,载《光明日报》,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
    日本京都西龟尾山天龙寺的禅文化研究所所长平田祖师说:日本的茶、酱汤、咸菜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原来认为木屐是日本的,经考证,也是中国木屐的变种。日本京都天龙寺的家田精耕还说:古代中国的佛教、儒教、道教传入日本,融合日本民族的特点,形成日本精神,叫“和魂”;一百年前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传入,叫“洋才”。明治维新后,以日本的精神加西洋的科学技术,建设国家,进入了“和魂”、“洋才”并重的时代。在大正时代,崇拜“洋才”,批判“和魂”,出现了片面性。因为西方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将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不幸?欧洲人有一句话:需要是发明之母。中国和东洋文化则认为,不需要者弃之。现在应该考虑,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人类需要什么?到21世纪,应该是“和魂”、“洋才”真正结合为一体的时代。需要是发明之母,不需要者弃之,两者如不能结合为一体,人类就不能真正幸福。﹙同上﹚?
    从上述日本学者的言论来看,日本的文化,也是根据日本国情,以原有文化为基础,根据“不需要者弃之”的原则,吸取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使之具有“和魂”和“洋才”相融合这种文化特点。?
    不仅日本文化发展的情况是这样,新加坡目前的文化,也并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根据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东方国家的情况是这样,西方的美国、英国、法国的文化,也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文化。他们的文化,也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中形成的。所以世界文化的发展,由彼此对立,到互相舍短取长,融合为一种更新、更先进的文化。这是哲学上的扬弃,是一种存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新陈代谢作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只能按照这种规律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和发展,才能永葆旺盛的青春。
    ?
    我们都是中国人
    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很难知道离开自己家后的滋味。没有离开过自己国家的人,同样也很难知道离开自己的国土后,在语言、生活习惯、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对自己国家的留恋,对自己同胞的热爱。在我们这次出席大会的一百多位学者中,除了日本人、韩国人占绝大多数外,其次便是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人。
    由于每个代表都佩戴着写有自己工作单位和姓名的胸章,因此一看胸章,便知道这位学者是哪个国家(地区)的什么单位的。有了这个胸章和语言上的共同性,一听讲话、一看胸章,便知他是否中国人。因此在三天的讨论会进程中,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就有了共同的语言、文字;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共同的爱好和情感,在会后,这些共同点便逐渐地把我们这些中国人都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在大会上,相互讨论;在休息室里,一块喝茶、聊天;在宴会上互相敬酒。甚至在离开筑波学园的前夕,为了不辜负这次各个地区的中国人的聚会,在大会结束的晚上,所有的中国人还在一起,举行了一次联欢会。?
    在这次联欢会上,我们桌子上虽然只摆了几瓶啤酒、饮料和几样下酒菜,但同胞之间的兄弟般友谊,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人的这种自豪感,却胜过一切。一位外籍华人对我说:“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分有合的。但由于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和语言,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所以总是分的时间少而短,合的时间长而多。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连日本青年学生在参观了中日历史展览馆后,都承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先进。”他还说:“我们中国人今后只要能共同努力,携手前进,中国一定会在不久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其他的先进国家。”?
    在这个晚会上,我们互相敬酒、谈历史故事、说笑话、赋诗、唱歌,气氛融洽,一位美籍华人和几位台湾同胞都明确地说:“中国只能是一个中国,台湾和祖国不能分离,某些人想让台湾离开中国独立的做法,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卑鄙的做法。”我们对这种说法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在澳大利亚教学,年近七旬的老学者,为庆祝这次海峡两岸和亚洲、美洲等各地的中国同胞聚会,还专门唱了京剧《黄天霸》中几位草莽英雄相会的片断。当然像我们这些平凡的以教书为职业的人,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们的后代谋幸福,为全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献出我们的一些见解和建议之心。?
     万国博物展览会
    退溪学术讨论会结束后,我们参观了在筑波学园举办的“万国博物展览会”。这种展览会,在日本最早开办于1851年,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交流会。这个展览会的主题是:“人间?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国际科技博览会”。日本政府举办这个会的目的,是展示日本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如何为经济、教育、文化以及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展馆有五十多个,除由日本政府举办的总展示主题馆两个和历史馆一个外,其余便是以参展国或参展企业命名的展馆。如:中国馆、美国馆、英国馆和“三菱未来馆”、“松下电气馆”等等。我们最先参观的是概括了整个展览内容和宗旨的主题馆。这个馆除集中展示日本现代科学技术外,还展示了人类应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成果,改善和创造更美好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学习环境的设想和蓝图。?
    我们一进入这个展馆,首先看见的便是各式各样的鲜花。参观者可以从服务员那里领取这些鲜花的种子,这些鲜花的种籽,用标有花名的纸袋装着,并注明了种植条件﹙时间和温?度﹚。?在展览期间,主办方散发这些种子的目的,是使参观者拿回这些种子,去美化自己的环境,丰富自己的生活。?
    大厅里面陈列的是声、光、电子、机械等各式各样的现代科学仪器。解说员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为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功能、特点,同时说明这些先进仪器的应用会造福人类。例如,用电子计算机遥控导航,用激光治疗各种疾病和探测矿藏资源,用声学原理诱捕鱼群和预防地震等。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精华集中的馆里,主办者在历史部分,还展出了这些精密仪器的原型与发展,以说明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随人类历史发展而不断进步。我很高兴地看到,在这一部分展品中,有不少的仪器,均标明“来自中国”的汉、唐、宋、明时期,如天文仪、计时器等。这些仪器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一些改进。?
    主题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在城市和工业建设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各种现象,使清清的河水变成臭气冲天的浊流,使水生物死亡,美丽的山峦和森林变成了浓烟滚滚、空气污浊的地方。工业的发展,本应为人类造福,但却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灾难,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加之住房建设不合理,既不能满足人类对和谐、美丽和安静的住所的需要,又造成了道路狭窄,交通事故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为了改变这种违反科学的城市建设现状,展览者提出了今后建设城市和农村,以及改造旧的城市和农村的一些蓝图。?
    为了解决目前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土地面积日益缩小,蔬菜供应不足的状况,这个馆还展出了一种“水气耕种栽培装置”。这个“水气耕种栽培装置”,完全是用人工来控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植各种、植物。?
    这个馆还展出了充分利用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的设想,提出了把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作为人类将来的主要能源,并设计了一种“太阳自动集光传送装置”,利用它来代替目前的发电厂,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用户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烧煤、烧柴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核辐射等危害。?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住房紧张的状况,展馆里还展出了弧形的空间建筑和拼凑组合式的设计结构,不仅能缓减目前住房紧张的状况,减小占地面积,还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展馆里还展出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在家里就能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购物、娱乐、安排家庭生活、与朋友交往等活动场面,以减少人员的流动,减轻交通的压力。总之,把那种千百年不变的、定型的住宅设计成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的层次结构,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东京三日游
    八月三十一日,我们与几位台湾同胞同坐一辆车离开筑波学园去东京。
    东京会馆和东京大学?
    大约十一点钟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东京会馆。这个会馆并不是一般的旅馆,而是东京大学、筑波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学者在东京开学术交流会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它座落在一个一次只能通过一辆小汽车的幽静小巷里,院内几株青翠的大树,宛如一把大伞把小院与繁华的街道隔了起来,使这座会馆更显得宁静和幽寂。?
    当我们走进会馆时,会馆的负责人和东京的几位知名学者,早在那里等候我们了。这些朋友对我来说,虽是新交,但却和老朋友一样,彼此毫无拘束。?
    午餐刚毕,我们便乘车去东京大学的东洋文化研究所,参加学术交流座谈会。车到这个所的门前时,主人们已经彬彬有礼地站在那里等候我们。所长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这个所的历史与研究情况,接着便展开了相互之间的交谈。日本学者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是相当熟悉的,他们不仅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概况,而且熟悉我们许多历史人物较详细的史料和我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问题。如一位研究我国近代张骞的研究员说:“你们把张骞说成是卖国的洋务派,我看张骞还是爱国的。”对此我们说:“对洋务派不加区别地统统称为卖国贼,这是‘文革’时期极‘左’思想的观点。最近几年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对洋务派的不同人物加以区别,就是对同一个人,对他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也采用功与过、是与非各自分明的两分法。张骞主张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当是爱国的。他在某一段时期,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某种错误,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这种答复,他也感到高兴,认为这是符合科学精神的。
    ?
     (二)东洋文库?
    九月一日,我们参观了东洋文库,这个文库是日本的国会图书馆,它的藏书量是日本最大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这个书库的汉文部分。我们发现,不仅我国的经、史、子、集等著作样样俱全,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我们所没有的孤本、善本和草稿本等。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所拥有的四川地方志是我国最多和最全的,可是我这个四川人专门看了看这里的四川地方志,便发现凡是我所知道的四川各县的县志,这里都有,而且我在这个馆中所看到的孤本、善本,是四川大学图书馆所没有的。在报刊、杂志方面,这个馆不仅拥有我国国内出版、国外能订阅的报纸,而且连我们《四川大学学报》(文科版)这份只能在国内发行的刊物,这里也有。可见这个图书馆藏书之多、之广了。?
    这个图书馆的管理办法是较科学的,它采用衡温的方法来保存书籍,所以既不会发生虫蛀,也不会出现霉烂和变质,一些数百年前的古本都宛然如新。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井井有条,一些学者、专家(据说要求大学以上水平的人才能持证件来这里看书)来到这里查寻资料和书籍时,很快便能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书籍。这座图书馆实际上是为日本高级社会科学人才储藏“精神粮食”的一座仓库。?
    馆长和研究员对我们都很友好,他们不仅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而且将这里所藏的汉书目录和研究情况等材料送了一份给我们,并表示今后在图书、资料方面愿与我们建立互通有无的关系,对我们所缺少的孤本、善本,他们都将尽可能地复印给我们。他们这种不把这些图书、资料据为己有,而在国与国和科学工作者之间互通有无的做法,是符合科学研究精神的,对弘扬东方文化的优秀传统,促进世界和平应该说是有益的。?
     (三)皇宫外貌?
    九月二日,我们坐游览车,走马观花似地观看了东京城的名胜和古迹。这一天应该说是我们此次会议中最轻松的一日,坐上游览车,在那穿梭的车流和狭窄而繁华的街道中奔驰。从车上看,大小商店、公司、银行、旅馆、酒吧分布在街道的两旁。街道上的人有的是西装革履,有的则是木屐宽衣,他们都是匆匆忙忙地走着,很少看见有人在悠闲自在地散步。?
    游览车最先停下的地点是日本天皇的皇宫。皇宫的外面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城墙,高约几米,它既没有用现代化的材料进行装饰,也没有用各种颜色加以粉刷,而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如古代城堡一样的城墙,有点像中国有些乡村中保留下来的山寨。城头上长满了绿草,城墙外的一条护城河里,缓缓的流水中长满了水草和青苔,好像很久都没有人过问它们一样。地面除了几条小道是用水泥修筑的外,其余全是用小沙石铺成。总之这里的一切,都呈现出了一种古老而朴素的自然本色。由墙外的街道经护城河通往皇宫的是一座大石桥,桥头长着几株柳树和柏树,桥两头各站了几名守卫这座石桥和皇宫的卫兵。由于今天不是天皇的寿诞节日,所以一般参观的人只能站在城墙外看一看,而不能进去观赏皇宫中的景色。
     (四)明治神宫?
    从皇宫外的广场再乘车出发,我们又经过了日本的国立剧场、迎宾馆等。当车经过一座非常雄伟、高耸入云、可以俯视东京主要景观的高楼时,导游高兴地说:“这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住过的地方。”我们听了也很高兴,都伸出头来向窗外望去。
    车又经过了一些大街小巷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座绿草如茵、古柏参天的大寺庙。这座大寺庙,便是日本人民为了纪念日本历史上将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而导入现代社会的改革家——明治天皇而修建的神宫。明治天皇本来是人,由于他有功于日本,在他的领导下,日本的历史出现了飞跃发展,他死后,日本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为他修庙塑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他就由人变成神了。就像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孔子、老子和关公、岳飞等人一样。?
    明治天皇出生于1852年,他是日本孝仁天皇的第二个儿子,十六岁时当了天皇。在他当上天皇后,便将日本的国都从京都迁往江户,并把江户改名为东京,开展了使他在日本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维新事业。他的主要功绩是继位后的第四年,便废除藩王,设郡县,把政权集中在日本的中央政府(天皇)手中,结束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结束了日本历史上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军阀专政和内战局面。接着他又兴办实业,开矿、修工厂、筑铁路,以发展国民经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和振兴军队。他的这些措施使日本由一个封建军阀统治的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一跃而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进国家行列,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都有不少的革命家企图以日本的变法维新为榜样,改革中国当时的封建独裁专制制度,可见明治维新对我国当时思想界的影响。?
    当我们走进这座“神宫”内,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手执拂尘、身穿道袍、足踏木屐的道士。这位道士手执拂尘,向参观者致礼,所有的参观者也向这个道士肃立,以表示对这座神宫的尊敬。道士则用拂尘在每个参观者的头上轻轻一拂,以表示神赐给你幸福和吉祥,使你免去灾难和痛苦。?
    从道士身边再往里面走,
    经过一段走廊,旁边有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下来,泉水佟的声音,使你顿时忘掉这时正是温度高达?36°C?度的暑天。清泉的下面是一个大的水池,水池上放着喝水用的小木碗和木勺,你可以用这些碗和勺舀起泉水来喝,也可以用泉水洗洗手,然后再进入庙内。这好像保留了中国古代敬神时必须斋戒沐浴这个传统。?
    进入大殿内,能看见的只是供桌上的供品和遮掩神像的纱帘,在纱帘的后面,隐隐约约可见到明治天皇和他的妻子昭宪皇后的塑像。据史料记载,这位皇后比明治天皇大两岁,是天皇左大臣一条忠香的三女儿。皇后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明治天皇提倡社会福利事业,开办女子教育等。由于她有这些功绩,所以在她死后,便不是单纯凭与明治天皇的夫妻关系而被接入这座神宫之中,而是以她本人的功绩,随她的丈夫在这座神宫里享受祭祀。目前在这里的展览品中,还保留有他夫妻二人兴办教育时的《教育训语十二德》。这《教育训语十二德》集中了天皇、皇后关于兴办教育的一些方针、政策和设想。这“十二德”的内容是:?
     第一德是孝行。主张子女对父母应该担负起奉养和孝顺的责任。?
     第二德是友爱。主张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互友爱。?
     第三德是夫妇和。主张夫妻之间应该相亲相敬,彼此尊重,和睦相处,而不能因一件小事或一时的不满意便彼此反目,视若仇人。?
     第四德是朋友信。主张朋友之间要互相讲信用和帮助,不能有表里不一、尔虞我诈等欺骗行为。?
     第五德是谦逊。主张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诚恳待人,而不要骄傲自满,欺上压下。?
     第六德是博爱。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友爱,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相处。?
     第七德是修学习业。要求每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和至少掌握从事一门工作的实际能力。?
     第八德是智能启发。要求人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九德是德器成就。要求人要经常培养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
     第十德是公益事务。要求人要关心集体,关心大家,热心公共事业,并积极从事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公共福利事业的工作。?
     第十一德是遵法。要求人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的法律。?
     第十二德是义勇。要求人们为了国家、民族和正义的事业,要勇于牺牲自己和与不利于国家、民族的行为作斗争。?
    明治天皇教育臣民的“十二德”,只要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稍具基本知识的人,一看就知是中国儒家孔子《论语》一书中早就具有的内容。不过这“十二德”在这里,不是用来巩固封建专制制度,而是作为明治天皇在变法维新时期教育臣民的一种思想,而且直到现在,当日本已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时,这些思想还被作为一种美德进行宣传。这就使我不得不思考,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应当怎样对待我国固有的这些思想文化传统问题。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只有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革新的道路。
    天理大学的见闻和宗教问题
    九月二日,我们由东京乘火车,沿着日本最现代化的铁路——新干线去奈良。我们住在奈良的目的,一是因为奈良是京都、大阪、天理市三个地方的交界处,住在这里,去以上三个地方,坐汽车大约都只需要一个小时。其次,这里是日本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日本的许多文物和古代建筑。第三,天理大学的校长为我们在奈良安排了很好的住处。?
    当我们坐的火车沿着大海边的铁路飞驰时,我们既可以凭窗眺望海上的波光船影,又可以饱览沿途宫殿式的农庄和蜿蜒起伏的山林景色。特别是车上的服务员,每进出车厢都要向乘客鞠躬,有什么事问他们时,都能获得很有礼貌的回答,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每个人的座位前面,都安装有放果皮、烟灰和废物的网篮和铁盒,整个车厢很清洁。服务员来来往往,向乘客出售各种物品和纪念品。每到应停的站台,车刚停好,车门便自动开关,乘客有序地上、下车。出站口只有一两个人检查旅客的车票,查票员、售货员、服务员与旅客吵架的事,我一次也未看见。看来他们对铁路上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训练和教育是有一定办法的。我们从新干线铁路到奈良的途中,转了两次车,直到傍晚才到达奈良,而好客的主人早已在旅馆前面迎接我们了。他们还特别为我们安排了一顿很丰盛的中国晚餐。席上的青椒肉丝和炒米饭,既激发起了我对主人盛情招待的感激情意,又引发了我怀念家乡的感情。?
    九月三日,我们去参观天理大学,并与这所大学的一批学者座谈。这是由天理教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在这个城市里,不仅这所大学是天理教办的,就连这个城市本身,原来只是有二三十人家的农村,由于天理教在这里的发展,才发展为拥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这个城市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信仰天理教,因此这里便命名为天理市。天理教在这里不仅办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还办了餐厅、医院和火葬场。天理大学的曹本教授对我说:“在我们这里,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应有尽有,这里完全是一个按天理教宗旨建立起来的社会,人们可以在这个社会里度过他的一生。”?
    天理教是怎样的一种宗教呢??
    据说这个教的第一代教主中山美伎,是一名农妇。当她四十岁的时候,自称天地父母神天理欧诺弥格多附体,从此以后,便作为父母神天理欧诺弥格多的化身,进行传教活动。所以,这个宗教是以天理欧诺弥格多为最高神,这个宗教便称为天理教。这个宗教的教旨主要是:世界人类皆是兄弟姐妹,应该共享康乐生活。所谓康乐生活,就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救人就是救自己,使别人幸福,自己的心灵也会感到幸福。幸福与不幸福都是由你个人的心灵所决定的,向神作祈祷,就是要使你自己的内心变成和父母神所盼望的一样,使自己和他人共同进入幸福之境。人之所以产生烦恼、疾病和邪恶,就是由于心灵上蒙上了灰尘,所以要治好疾病,清除烦恼,驱除邪恶,人每天都必须自觉地清除自己心中的灰尘,去掉连自己眼睛都看不见的微小错误,这样便可以使人人都享有康乐的幸福生活。?
    天理教的这套教义和修养方法,除去父母神天理这件神学外衣以外,它把人心作为唯一真实的实体,把人心作为人的一切观念和善与恶、幸福与不幸福的源泉。人的为善去恶活动,便是通过自我的修养,除去人心上被外界物质所沾染上的不洁灰尘和作恶的邪念,培养人心中善的观念。从哲学上来说,这个宗教的理论基础和修养方法,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中国墨家的“兼爱”思想,太平天国的“人人都是兄弟姐妹”,王守仁的“致良知”等思想综合而成的。当然,中山美伎这位农妇,不一定能了解中国的这些思想,但程朱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在日本思想界有强大的影响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才使日本这位农民,在日本近代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从治人心出发,将王守仁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这种强调内心的自我修养的工夫,发展成为天理教的教义和修养方法,企图以此来解决日本社会的矛盾,而求得日本农民能过上幸福、康乐的安定生活。我既不是一个宗教徒,更认为这种否认客观事物对人身心所起的决定作用,强调人心决定一切的理论是错的。但这种信仰,不仅使这个只有二三十家人的农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且天理教的影响不止在日本,它还被传到了东南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在这些国家里,都有信仰这种宗教的教徒。这种宗教在日本这个经济发达、科学先进的国家里,拥有众多的信徒,它是这个社会里具有相当影响的一支社会力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宗教能为这个国家和社会提供什么呢?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我在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这所大学,受到了这所大学的校长和各位学者们热情的欢迎。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天理教的礼拜殿和教祖殿,观看了许多信徒为了怀念教祖中山美伎,在每十年举行一次的教祖年祭上所摄的录像片。这些都完全是一种宗教活动,看不出这种宗教能吸引成千上万人信奉的原因。?
    从教堂出来后,一位日本朋友指着一些新建的医院、饭堂和体育馆等对我们说:“天理大学不仅有宗教学科、文学国语学科、朝鲜学科、中国学科、英文等外语学科,还办了体育学科,很多日本有名的体育健将都是这里培养的。”除此而外,他们还教育教徒经常通过自我的修养方法,以培养自己笃信父母神关于人类应共同过康乐生活的教导与教徒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带领我们参观的朋友还说:“天理教的教徒,如有困难,还可享受免费医疗和由教会供给他们的价格低廉的伙食。信教的儿童在假期中可以来这里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和义务劳动。青年们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甚至如婚姻、家庭等纠纷,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也有义务给他们以可能的帮助和为他们做思想上的疏导和教育等工作。”根据这些介绍,我想如果这些有关生、老、病、死、苦和教育、救济等方面的问题,真的都由这个教会承担下来,那么,这种宗教实际上成了一种宗教、教育机关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它在这个竞争激烈,一切以私利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缺乏恩义的社会,无疑起了一种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经济生活,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缓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等作用。这些宗教组织的信徒,并不一定真正相信父母神、上帝、佛祖和社神等能保证他们的一切,而是通过这些宗教教义和慈善措施,使他们能从精神上或物质上得到某种安慰和好处。所以宗教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和使这些信徒被束缚在这些宗教的精神生活里。从这些方面看来,宗教在这个国家中,对于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稳定这个社会的社会秩序是有用的。所以这些宗教才能在“宗教自由”的旗帜下,受到政府的保护,在群众中得到传播。过去我们常说,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只要科学发展了,宗教便会自然消失。从现存的事实看来,如果单纯是科学发展了,而有些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宗教还是有它可以活动的余地的。愚昧自然会导致人们相信宗教,但使人们相信宗教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愚昧。一切宗教的教义,除了愚昧、迷信这一方面外,还有人们社会精神生活、道德情操等方面某些所需的东西。所以在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时,对这个问题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处理。
    七、奈良的佛寺
    奈良是古代日本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保存日本古代文化最集中和最完整的地方。要了解
    日本的古代文化,你就必须去奈良。奈良保存的日本古代文化,应该说表现在这座城市中的一批寺庙和古老的建筑上面。在这个城市里有名的古庙和古代建筑,便有唐招提寺、东大寺、西大寺、福兴寺、法隆寺、元兴寺、十轮院、法华寺、药师寺等。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参观奈良所有的建筑和寺庙,只能集中参观唐招提寺和东大寺。 
    唐招提寺是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去日本后创建的,它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律宗寺院。在鉴真
    去日本前,日本的各种佛教名目繁多,教义各不一样,而且各派之间互相攻击,在人民群众中难以起到巩固当时日本封建统治的作用,因此日本的皇太后才邀请鉴真和尚去日本传播佛学。鉴真去日本后,便在唐招提寺里讲法,日本各地都派僧人到这里来学习,很快日本的佛教按鉴真所传授的教义、戒律等建立了起来,日本的佛教从分裂达到统一。所以,我国的高僧鉴真在日本的佛学史上,是起了统一当时日本各派佛学的作用的。鉴真终身在这里讲经说法,现在这里还保留了他当时讲佛经的经堂,他和他的弟子所住的禅房,以及他使用过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现在都被日本政府作为国宝加以保护。 
    庙宇的建筑结构基本与我国宫殿形式的寺庙一样,但不同的是这座庙宇除房顶的瓦是用
    泥土烧制而成的外,其他的一切如墙壁、门窗等全都是用木板做成,一大块墙壁,便是一大块木板,门窗上的雕花,只是一些纵横交错的朴素线条,偶尔出现一点花鸟,雕刻的技术也很简单。这座庙宇的建筑,基本上保持的是老聃所谓的“归真返朴”、“道法自然”,以自然素朴为特色。 
    这座寺庙掩盖在一片苍松、古柏和翠竹之中,我们沿着小道深入寺内,经过几处楼阁与
    丛林,来到了我国高僧鉴真和尚的坟墓前。鉴真墓的前面有一条小溪,正流着从后山而来的清清泉水,好像这位献身于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事业的高僧,正在用他那智慧的清泉灌溉着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花一样。溪上是小石桥,我们穿过小石桥来到了鉴真墓前。墓是用石条砌成的,
    墓碑上写着:鉴真大师之墓。墓前修了一座石砌的宝塔,塔内正燃着一盏祭祀鉴真的神灯。这盏灯日夜长明,它说明鉴真这位为中日文化交流献出了自己一生的高僧,虽然已经死去一千多年了,可是到现在还受到日本人民的怀念。我心潮起伏,写下了游此寺的诗。
    游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古庙巍峨响钟声,苍松翠柏掩山门。
    鉴真东渡传佛法,扶桑从此得真经。
    双目失明心如镜,翠竹清溪伴仙魂。
    墓前宝塔明灯闪,中日友好万古存。)
    离开唐招提寺以后,我们又去了东大寺参观奈良的最大佛像。在我们入东大寺的庙门之
    前,经过鹿苑时受到了一大群悠闲自得的鹿群“欢迎”。我们刚下车,这群鹿便老老少少,又蹦又跳地向我们跑来,把它们的头和嘴凑到我们的手上。它们跟我们并排走着,亲切得好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我被夹在它们中间,好像回到了庄周所谓的“上古之世,人与禽兽居”“与鹿豕游”的境界一样。我看见几个日本的小朋友,正一面给小鹿喂饼干,一面搂着小鹿的脖子玩耍,真是有趣极了。假如我不是作为客人来到这里参观,我也将坐在这片草地上,抱一只小鹿,静静地享受这纯朴、自然的原始美景。日本友人说:“鹿在这里是表示吉祥,古代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鹿群,鹿常常是与人同行、同游的,人们不仅不伤害它,而且都很爱护它,常常出现幼鹿进入人家,与小孩一起玩耍和睡觉的事。当时的政府规定,谁伤害了鹿,或谁家门前死了鹿,都要受到处罚。所以当时在这里居住的人每天早上起来,首先便要看一看门前是否有死鹿,如果有,便要立刻悄悄地搬走,以免受罚。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奈良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喜欢早起这种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鹿也多了起来,它们常常乱蹦乱跳,影响了市内交通的安全,所以经过研究才将鹿集中到鹿苑,使这个已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仍然保留了一块反映古代人民“与禽兽居”“与鹿豕游”的地方。 
    我们与这群悠闲自得的鹿群分别之后,便进入了东大寺。刚进入庙门便受到了寺里负责
    接待的和尚的欢迎。这位和尚才二十多岁,据说他有一定的佛学知识,是大学毕业的,寺里了解到我们这批参观者都是大学的教师,便选他来接待我们。他身穿僧衣,脚踏僧鞋,笑容可掬地向我们合掌致意。他谈笑风生,向我们解释各种问题,还与我们一起合影。 
    由大门通向大佛殿,中间要经过一个院坝,院坝内的过道是由一条用三种颜色不同的石
    板并排修成的。我们好奇地观看着这条由三种颜色并排修成的过道,这位年轻的和尚对我们说:“这条过道的三种颜色是表示佛教传播的先后源流关系,左边的一条表示印度的佛教,中间这条表示中国的佛教,右边的一条表示日本的佛教,就是说佛教先由印度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到日本。”经他这一解释,我们才恍然大悟,看来这位年轻和尚对佛学史还真的具有一定的知识。 
    进入佛寺后,则见一尊与房顶差不多高的大铜佛像,微闭双目,面带笑容地坐在那里。
    座台有三米多高,台下摆满了敬佛的果品和鲜花。我曾见过各式各样的大佛,但全部用铜铸成这样大的体形,从头到足能铸得浑然一体,耳目口鼻做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在艺术和文物价值上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日本政府将它列为国宝加以保存,来这里拜佛的信徒和游览参观者,只准在铜佛的座台下向它朝拜和观看,不许登台接近铜佛或用手摸铜佛。可能是出于对我们的友好和尊重吧,这位年轻和尚带领我们穿上拖鞋,登上了大佛的宝座,让我们坐在大佛的脚边,为我们讲解这座以宣传佛教华严宗为主的庙宇的建设经过和这尊大佛的有趣故事。他说:“这座庙宇最早是由日本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建立起来的,以后几次在战争中被烧毁。现在这座庙宇是1708年日本江户时代修建的,全部采用木质结构。这座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铜佛像。”他还开玩笑说:“一般人都说摸一摸佛像便可以清除疾病和得到吉祥,今天特别欢迎你们这批客人去摸一摸佛像,祝你们这次从日本回国后一切顺利。”我闻言轻轻地摸了一下大佛的腿,说:“希望佛爷能保佑我这条腿不生病,回国去好好工作。”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参观完毕年轻的和尚笑容可掬地把我们送出了这座古庙的山门。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办法是错误的,不顾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照搬外国的经验,也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通过总结近百年来对外政策上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今世界潮流,总结出一些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来。这些问题不仅是未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奈良这座古城中凝聚着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那么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更应该在科学、文化等领域增进我们的交往,发展我们之间的友谊,应该按照胡耀邦同志提出的“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处理好我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使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长久友好地相处下去,这才是对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都有利的。
    八、惜别岚山 
    九月五日,我们去京都瞻仰周恩来总理的诗碑。 京都原名平安京,是日本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到第二阶段时的古都。794年到869年,它都是日本的首都。由于当时日本文化深受我国文化影响,所以京都仿照我国的西安、洛阳这两座古城修建,特别是它的皇宫四门的方位和式样,全都与唐代长安的宫殿一样。今天你一进入京都市内,便可以看见一条条东西向和南北向垂直相交的干道,把一群又一群古色古香的庙宇、宫殿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隔起来,使这些古代和现代的房屋,宛如放在(这座城市)棋盘中的棋子一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在京都城内久留。当我们离开京都市区,在岚山脚下的美术
    馆门前停车后,经过渡月桥,便沿着小道来到了“大堰川(桂川)”。跨过了大堰川的石桥,我们便进入了岚山。山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深山中的古树郁郁葱葱,有绿树丛中隐隐约约出现的是酒家的小店和供游人休息的古阁、凉亭。由于今年九月这里的气温还高达摄氏三十多度,所以当我们徒步来到山脚后,从山谷中吹来的几股凉风使我们更感到心旷神怡,似乎这座名山正在欢迎我们这批来访者,立刻便沉醉在这座名山的景色之中。据同行的日本朋友说:“这里每到深秋的时候,枫叶火红,白果鹅黄,松竹苍翠,再加上西下的夕阳,林中的鸟语和微风中的松涛,更是一番迷人的景色。”可是我们却等不及了。 
    沿着上山的小道前行时,正好遇到我国派往京都大学学习的留学生小黄。小黄的妈妈滕
    荣同志是我们的翻译,她是一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要求进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来我国工作的好同志。小黄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和汉语,因此常常代替她妈妈做我们的义务翻译。 
    小黄带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的诗碑前。诗碑是用一块褐黄色、石质坚硬的马鞍石雕刻成的,
    碑上刻着1919年4月,周总理结束在日本京都大学的留学生活即将回国,游岚山时所写的
    《雨中岚山》这首诗。诗碑的位置在岚山前山头的一个小山岗上,诗碑的四周是一片樱花树和一些苍松、古柏,前面是一座的凉亭,后面是一条通往后山的大道。这里可以近览岚山景色,又可以远眺京都烟云,不高不低,俯视自如,可见树立这座纪念碑的中日友好协会的吉村孙三郎等是费了一番心思和工夫的。 
    我们来到诗碑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献了鲜花和照了合影像,一次又一次地读刻在这座诗碑上的周总理的诗。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朦朦;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见姣妍。
    当我一面读这首诗,一面对照岚山景色时,那绕石照人的泉水,两岸的苍松,娇嫩的樱桃,朦胧的云雾,更显得比我们刚进山时可爱,而且仿佛看见周总理正穿云而出,站在岚山的山头,要我们奋发图强,继续追求真理和光明,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建设得更加“娇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