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意大利作家安德雷阿·卡米雷利的《女人》,冒上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读到的是什么?短篇小说集?随笔集?似乎两者都属于,又似乎超越任何一种文体。从目录来看,全书39章,每章题目就是一个文学著作中的女人名字。似乎作者想写的是自己在书中读过的一个个女性形象,譬如读书界耳熟能详的贝雅特丽奇、卡门、海伦、贞德、克尔斯汀、奥菲利娅等等。该书首先让人误以为是作者在精心解读那些文学中的不朽女性,但翻开书本就会发现,作者的确在告诉我们他的阅读经历——他读过那些书,那些书中的女性也的确在作者的阅读生涯里留下无可磨灭的印象,但惊异的是,作者在生活中居然遇见了和书中几乎一模一样的女性,这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譬如,开篇为《安杰丽卡》。安杰丽卡是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托斯《疯狂的罗兰》中的女主人公。年少的安德雷阿·卡米雷利被这部书吸引,乃至感觉自己爱上了书中虚构的安杰丽卡。到作者上高中时,班上的女同学莉莉亚娜“主动牵起我的手,在我的脸颊上轻轻一吻,悄悄说‘我喜欢你’……也是在那时候,我发现,原来在每一个女人身体里,都或多或少地住着一点儿安杰丽卡的影子”。这种奇异的描写令我们忽然体会,那些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人形象绝非那些作者的向壁虚构。他们着力刻画的几乎就是生活中的形象。这些形象从来不受控于时空,而是活生生地可以在任何一代女性身上得到还原。 如果说,这些少年时对异性的感受或多或少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话,那么成年人的感受会成熟得多。当安德雷阿后来在罗马一家餐厅居然又遇见了另一位“安杰丽卡”时,他的感受不同于过去的初恋,更何况,他此时遇见的是一位年逾花甲的女性。对方最初给他的印象是像自己的祖母,但这个女性的“笑容和目光有着难以言说的魔力”。安德雷阿忍不住走过去和她说话,才得知对方竟然是俄罗斯的女革命家、列宁的朋友巴拉巴诺夫。政治没有影响安德雷阿的感受,他在意外中竟然再次感觉她就是自己内心念念不忘的“安杰丽卡”。当他们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时,安德雷阿亲吻了对方的手,这一吻令读者感到惊心动魄。因为那可以说是尊敬的吻,也可以说是崇拜的吻,更可以说是童年时就开始渴望的爱恋的吻。 《安杰丽卡》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全书所写,无不是作者从阅读到生活的个人经历。阅读的对象是女性,在生活中他同样遇见一个个女性,那些生活中的女性奇异地叠合他曾经的阅读,也就是奇异地叠合自己的内心。作为读者,我们一方面看到安德雷阿的阅读宽宏,另一方面,我们还能感到作者将阅读的古典性和生活的现代性进行重叠。作者从古典著作中抽出这些女性,然后将她们一个个放置在自己的现代生活经历之中。譬如作者写到“贝雅特丽奇”,这个在《神曲》中引领但丁到达天堂的女性,同时也是但丁青年情感生活中的真实女性。当她离开但丁,也来到20世纪和安德雷阿相遇。 安德雷阿和“贝雅特丽奇”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的倒数第二年。在安德雷阿的战友中,贝奇和菲利普宣布了他们的相恋之事。但很奇妙的是,贝奇内心爱的似乎是安德雷阿。于是,被压抑的情感在安德雷阿和贝奇之间展开。事情的结局是他们尽管有过结合,但还是得像但丁和贝雅特丽奇一样永远分开。战争中的爱情永远身不由己,也永远令人心痛。安德雷阿在这里叙述的,几乎就是活生生的古典著作的现实翻版。 也许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在那些伟大著作中找到和自己经历相近的影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将那些影子和虚构一一对位。尽管从古典到现代,表面上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但人的情感始终没变。《女人》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和经历,将著作中的伟大女性和生活中的平凡女性进行了对位处理。简言之,伟大中包孕平凡,平凡的也可以变得伟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爱的本身属于伟大,所以我们从书中感受最深的,不是安德雷阿的经历多么跌宕起伏,而是他始终对女性充满着虔诚与近乎崇拜的爱恋。歌德曾说,“伟大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无数伟大的文学艺术家都多多少少地有这一情结。女性在男人眼内和心中的位置不是非此即彼的单纯,也说明了女人对男人和世界的改变,更不是那么简单地就可以随意忽视。 安德雷阿用整部《女人》,极为深入地解剖了作为男人的自己是如何面对女性,也同时解剖了一个一个女性的心灵。人认识人很难,认识女人其实更难。从这部书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的,是安德雷阿在细致描写这些和女性有关的故事之时,也未尝不是在展开对女性的认识深入过程,这一过程有爱、有恨、有性,还有复杂的个人情感起伏。他让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女人的世界其实多么丰富;关于女人的话题,又岂是哪个作家的哪部著作所能涵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