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学,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和几个繁荣的时期。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究竟有多少创新,其创新取得了多少成效,却彼此大不相同。而在创新这一点上,拉美文学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今天它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其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那么拉美小说发展的过程及其创新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对拉美文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一番考察,就会发现它的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时期,即开创时期或曰早期,传统时期或曰成熟时期,和创新时期或曰崛起时期。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也不妨把三个时期的作品分别称为早期小说、传统小说或成熟期的小说和创新时期的小说。 一 早期的小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拉丁美洲小说产生得比较晚,算起来,至今也不过190多年。在开创时期产生的小说家中,最早的代表人物应推墨西哥的费尔南德斯•德•利萨迪(1776-1827)。他于1816年出版拉丁美洲第一部长篇小说《癞皮鹦鹉》。作者利萨迪深受法国哲学熏陶,文学创作上受到卢梭的个性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的影响。《癞皮鹦鹉》写于席卷美洲大陆的独立革命战争前夕,描写得是一个外号叫“小鹦鹉”的青年(因为他身穿黄上衣、绿长裤)经历的多次冒险:他当过大学工役、流浪汉、江湖医生和小贩,最后狼狈不堪地返回家园。这是一部典型的流浪汉小说。显然是以宗主国西班牙称著世界的文学高峰《堂吉诃德》为榜样的。为了模仿塞万提斯,利萨迪在小说中穿插了许多独立的故事;为了使他得主人公具有堂吉诃德式的特点,作者描写了他的幻想和美好的打算。“新时代堂吉诃德的骑士妄想那样地与日俱增,与时俱增,几乎变成疯子,要不是上帝掀起一场风暴,我在圣伊波利多就该坐进囚车了!”小说明显地打着西班牙古典文学的烙印,深受它的影响。这对早期的拉美小说来说,是难以避免的。开创时期的另一位代表作家是哥伦比亚的豪尔赫•伊萨克斯(1837-1895)。他于1867年出版拉丁美洲浪漫主义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玛丽亚》。这是一部具有半自传性质的伤感主义小说。它写的是青年埃弗拉因和丧失双亲寄住在他家的表妹玛丽亚相爱,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料玛丽亚遗传的癫痫病发作,一次重似一次。埃弗拉因已去伦敦求学。等他闻讯赶回来时,不幸的姑娘已与世长辞。小说的爱情故事写得细腻、自然、哀伤,同美丽得乡间景色和风格揉和在一起,酷似一首亲切、古朴、哀婉的田园牧歌,处处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玛丽亚》产生于美洲大地,具有浓重的乡土味儿,是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小说。但是它的出现却深受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它那浓厚得抒情意味,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所不在的伤感主义描写,同欧洲浪漫主义大师们的著名作品如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圣皮埃尔的《保罗与维吉妮》、夏多布里盎的《阿达拉》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作者接受英法文化熏染、效仿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物,这从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伤感气氛和异国情调等方面不难看出。总之,它同当时涌现的其他浪漫主义小说一样,和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欧洲文明、欧洲美学在拉丁美洲的典型体现。早期小说的其他代表作家和作品还有秘鲁纳西索•阿雷斯特基(1826-1869)于1848年出版的秘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奥兰神父》、另一位秘鲁作家玛托•德•图内尔(1854-1909)于1889年出版的表现印第安土著人野蛮的奴隶制度的长篇小说《没有窝的鸟》、阿根廷何塞•马莫尔(1817-1871)于1851年出版的阿根廷第一部长篇小说《阿玛莉娅》和墨西哥阿尔塔米拉诺(1834-1893)于1870年出版的重要浪漫主义小说《蓝眼盗》等。 综观这些早期小说家的作品,可以看到这样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它们一般都具有拉美本土的特色,从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到环境气氛和风俗习惯的描述,都是以拉美的历史、现实、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基础的。二是它们或多或少都带有模仿的痕迹,表现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实质上,拉美的浪漫主义是英法等国的舶来品,是当时拉丁美洲的先进知识分子借以宣传“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理想王国的民主运动。作家们一般都比较广泛地接触过欧洲文化和文学,在创作上直接借鉴甚至模拟欧洲名家们的作品。这对发展较晚的新大陆来说,不但是作家们的一个局限,恐怕也是他们的一条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 二 成熟时期的小说 拉丁美洲小说的成熟大约经历了三十个年头,即从1916年到1946年。1916年,墨西哥作家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73-1952)出版了开创20世纪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新纪元的长篇小说《在底层的人》。而1946年,则是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出版具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总统先生》的年份。成熟时期的其他小说家及其代表作还有玻利维亚阿西德斯•阿格达斯(1879-1946)的《青铜的种族》(1919)、哥伦比亚欧斯塔西奥•里维拉(1889-1928)的《旋涡》(1928)、阿根廷里卡多•吉拉尔德斯(1886-1927)的《堂塞贡多•松布拉》(1926)、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1884-1969)的《堂娜芭芭拉》(1929)和秘鲁西罗•阿莱格里亚(1909-1967)的《广漠的世界》(1941)等。这些作家的小说创作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它们已经孕育着当代具有创造性的拉美新小说的某些萌芽。这个时期的小说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打破了对欧洲文学的模仿,竭力表现拉美的现实。正如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指出的:“西班牙殖民者退出拉美大陆三个世纪之后,作家们发现了美洲的土人和现实。”作家们审视的重心和表现的重点已经回归到拉美大地。这个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清楚地显示出创作的社会意图和思想倾向,这就是反对大土地所有制、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种族的偏见和歧视、独裁统治和社会的愚昧与落后等,具有了丰富的现实主义内容和社会批判意向。 其三,突出了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因为拉美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是人民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因素,是拉美的重要现实。 其四,在表现手法上,比较自觉地注意寻找新的主题,比较严格地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表现拉美的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使作品具有拉美本土的民族特色,成为可以称为“拉丁美洲的小说”的小说。 其五,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现实问题和社会冲突的看法和表现有时过于简单,对人物的刻画有时也出现偏颇,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等等。 但是,不管怎样,成熟时期的小说在推动拉美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发挥作家的创作才能等方面,毕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推进文学的民族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世纪初以来拉美大陆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问题,如墨西哥的民主革命,玻利维亚的印第安群众问题,哥伦比亚的热带丛林及其对人的危害,委内瑞拉的某些现实问题,厄瓜多尔农民面临的冲突,秘鲁山区的大地主同公社社员之间的斗争,危地马拉的不安政局等等,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了表现,占有了一席之地。如此这般,拉美文学由于表现了拉美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而变得丰富了,艺术上也臻于圆熟了。 三 创新时期的小说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小说作品并非产生于传统小说之后,而是产生在传统小说的鼎盛时期。所以,如果确定创新小说起始的时间的话,那就是1939年。因为在这一年,乌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1909-1994 )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井》。这部小说借助一个心情忧郁的人物的不幸经历和大胆的冒险活动,揭示了人的孤独心境和对周围世界以及重要事件的冷漠态度。 一般说来,拉美小说从成熟时期到创新时期的变化,不但意味着小说创作从农村题材到城市题材的转移,而且更是意味着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突破,意味着创作的角度从社会和大自然转向表现人本身。 创新时期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幻想题材的重视。和传统小说家相比,创新时期的小说家们对现实的理解更广泛。在他们看来,现实不但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包括人的想象、梦幻和种种下意识活动。仅从这个层次上讲,创新时期的小说家就已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可以说,这是拉丁美洲小说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当代的多元化的现实主义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没有这种转变,就不会有当代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崛起。 迄今为止,创新时期的小说或拉丁美洲新小说,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段时期里,拉丁美洲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才能的小说家。如果开列一个名单,那是相当长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根廷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4)和胡利奥•卡塔萨尔(1914-1984)、危地马拉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委内瑞拉乌斯拉尔•彼特里(1906- 2001)、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1904-1981)和吉列尔莫•卡夫列拉•因方特(1929-2005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1918-1986)和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2012 )、乌拉圭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巴拉圭罗亚•巴斯托斯(1918-2005 )、智利何塞•多诺索(1924-1996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和秘鲁巴尔加斯•略萨(1936- )等。他们的作品在大学的课堂上、文艺刊物上和文艺团体里受到广泛的评论和特别的重视。作品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流行一时。美、英、法、德、意、苏俄等许多国家的出版界竞相翻译出版他们的作品。这些新小说家之所以能够写出名噪一时且影响深远的作品,是他们不知疲倦地深入探索拉丁美洲的现实、在继承传统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广采博取、锐意创新的结果。卡彭铁尔的小说《迷失的足迹》(1953)所表现的美洲和采用的“神奇的现实”手法,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1955)所展示的墨西哥农村景象和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科塔萨尔的《跳房子》(1963)所描述的发生在巴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地的故事及其巧妙的构思和两种阅读法,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百年孤独》(1967)所再现的哥伦比亚的历史变迁和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及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196 6)所暴露的当代秘鲁社会的现实和采用的结构现实主义等等,无一不是成功的。 四 借鉴与创新 拉美新小说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本身的文化素质、创作才能、勤于耕耘和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外,借鉴和创新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读一读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没有一种小说不采用欧美现代主义的某些技巧或手法。内心独白、意识流、艺术夸张、荒诞描写、打破时空界限等手段,都被他们驾轻就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无庸置疑,他们对欧美现代派技巧的运用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借鉴。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性的价值。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为了进行令人嗤之以鼻的亦步亦趋的仿效,不是为了抄袭欧美的某些杰作,写出那种一无激情二无风格的小说,而是为了达到技巧上的深度,更生动更真实地把拉美人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出来。更何况在文学技巧这个特殊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化和其他地区的文学表现形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用的,就可以“拿来”,作为心摩手追的典范。 正是在“拿来”的思想指导下,普鲁斯特、乔伊斯、海明威、福克纳、卡夫卡、吴尔夫等人的小说成为拉丁美洲一代新小说家的必读之书。在读这些小说时,他们往往觉得像发现了一块新天地,不禁为现代派大师们的高超技巧而惊呼。加西亚•马尔克斯初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时的反应就是如此。当他读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时,哆哆嗦嗦地合上书叫道:“他娘的!原来可以这么写呀!”第二天他就写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奈》。《观察家报》文学编辑萨拉梅亚•博尔达在发表这篇小说时兴奋地评论说:“这篇精彩的小说证明,哥伦比亚一代文学天才已经出现。” 当然,光靠“拿来”是不够的。水有源,树有根,还必须有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相当丰富的,前面提到的《癞皮鹦鹉》、《在底层的人》、《旋涡》、《堂塞贡多•松布拉》、《堂娜芭芭拉》、《广漠的世界》等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它们的作者在编织故事、刻画人物、抒情状物、运用语言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很高的造诣。浪漫主义时代也不乏优秀作品,如《玛丽亚》、《阿玛莉亚》、《没有窝的鸟》、《蓝眼盗》等,这些作品的哀婉动人的故事、诗情画意的景物描绘和诗一般美丽的语言,表现了作者们艺术水平的高超。拉丁美洲新小说家没有忘记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深知这些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他们没有一个人不精通拉美文学的历史和历代产生的重要作品。博尔赫斯十分熟悉《玛丽亚》的故事情节,他在《为“玛丽亚”辩护》一文中严肃驳斥那种认为《玛丽亚》没有可读性的论调,他亲自读了这本包括370页的书,认为它的可读性非常强。巴尔加斯•略萨为了写他的长篇巨著《世界末日之战》,也曾反复阅读《腹地》①。加西亚•马尔克斯更是一位博览群书的作家。他不但读拉美历代的,也读当代的。他自己曾说:“我能够背诵全书②,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通过这种广泛的阅读,作家们有意识地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但是他们又不满足于这种汲取和丰富,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而是勇于突破,大胆创新。譬如现实主义那种毫无变化的直线叙述方式和正常的时空观念,已经不能表现当代拉丁美洲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纷纭多姿的人情世态和在新生活背景下人们的各种心理特征。这就注定这新一代拉美小说家必须寻求新的表现技巧,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手段。向哪里 去寻求呢?一是向古老的印第安文学和宗主国西班牙文学寻求;二是向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欧美文学寻求。前者容易办到,后者却需要勇气。谁能敲开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学大厦之门,谁就是胜利者、成功者。为了这种寻求,阿斯图里亚斯、彼特里和卡彭铁尔曾亲赴法国,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发现超现实主义的技巧可以用来表现拉美的神奇的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从卡夫卡、福克纳等人那里拿来了现代派的某种表现技巧。巴尔加斯•略萨所熟用的颠倒时序的叙事结构形式和意识流手法也是从福克纳和萨特等人那里得到启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由于他们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的各种手法,大胆地尝试,积极地创新,灵活地运用,才闯出了自己的路子:找到了适合表现拉美的历史和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神奇的现实”、“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幻想主义”等新颖独特、卓有成效的艺术手法。他们运用这些手法,写出了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使拉美文学终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爆炸性的世界影响,引起了东西方文坛的一致瞩目。 注释: ①巴西作家库尼亚的小说,写于1901年。 ②指墨西哥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朱景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