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阿列克西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李冬梅 参加讨论

    
    2015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Светлана Алексиевич)摘得桂冠。 
    阿列克西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从事过记者工作,并在柏林等地侨居十年之久,现居明斯克。 
    此次获奖之前,阿列克西耶维奇在世界文坛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屡获大奖,如1996年瑞典笔会奖、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5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13年德国书业和平奖等,2014年,她还获得了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阿列克西耶维奇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1985)、《最后的见证人》(1985)、《锌皮娃娃兵》(1989)、《被死神迷惑的人》(1993)、《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记事》(1997)及《二手时间》(2013)。其中四部(《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最后的见证人》、《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记事》)已译成中文出版。 
    女作家采用对当事人做访谈的方式来积累素材和进行创作。在她笔下,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苏联解体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得到了呈现,众多亲历者的个人命运组合成集体记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记实性与文学性共存的“文献文学”。诺贝尔奖评委会称她的复调式写作“是一座记录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在评价阿列克西耶维奇时指出:“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记录的不只是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情感历程。”  
    《世界文学》曾于1995年第2期发表过高莽先生翻译的《锌皮娃娃兵》节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