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稻田”里的守望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俊显 参加讨论
李建平、黄伟林等著的《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下文简称《文学桂军论》)是对20世纪90年代后活跃于文坛的广西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这支崛起的“文学桂军”的追踪和及时盘点。
    在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中国文坛风起云涌,百花竞放,广西文坛也历经了“百越境界”大讨论和“’88新反思”两次颇有冲击力的思考,但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直到1990年,《文学自由谈》第2期上还发表一篇名为《被遗忘的土地》的文章,指出:“八十年代已经结束,广西被八十年代遗忘了。”“但愿九十年代的广西文坛,不再是一片被遗忘的土地。”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年,《三月三》杂志第3期推出“广西青年30人作品专号”,《上海文学》也于第12期推出“广西作家作品专辑”,广西作家以一个群落的姿态出场,似乎成了对被遗忘的焦虑的回应。之后的十余年间,广西作家不断在全国知名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或者以群落的方式被推出,作品被转载或者获奖。东西和鬼子先后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李冯等作家开始“触电”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方文坛》逐渐成为名扬全国的理论重镇。广西文坛以近些年来的创作实绩和势头使人们意识到:一支颇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学桂军已悄然崛起。
    《文学桂军论》对文学桂军的经济文化生存背景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将视线延伸到当代文坛来考察广西文学由沉寂到崛起的发展历程。书中对文学桂军的基本队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群落划分,对文学的不同表现样式的创作作了概览式评析,这些总体性的描述与对黄佩华、陈爱萍等签约作家、冯艺、张燕玲等散文写作者,刘春等诗人,“后三剑客”李约热、朱山坡、橙子和王杰、张燕玲、陈学璞等评论家,尤其“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和凡一平等这些文学桂军的重要成员的着重评介结合,尽可能多角度、立体地呈现文学桂军的风貌,尽可能在共性与个性交织的视域之中描述文学桂军,并在时代背景和整体语境之中评述。这也可以说是该著一以贯之的研究原则。
    所谓的文学桂军“崛起论”绝不是该书作者故作惊语,面对着广西文坛这块充满希望的“稻田”,他们真可谓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文学桂军论》是对广西文坛最初的大丰收的及时清点和总结。之所以强调《文学桂军论》的“及时性”,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它并不仅仅是对一支崛起的文学桂军进行一些归纳、梳理和描述,它的学理性检阅更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为文学桂军接下来的进军提供了理论后盾和生长点。《文学桂军论》或许可以划分为两个重点:一是描述出一支文学桂军的明晰风貌和线路图,一是要形成“论”,形成学理性的检阅和省察。
    在《文学桂军论》的引论中,作者申明:该书除了一般的文学理论之外还采用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当代文化理论之第三世界文化研究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文学人类学理论等,既有文本内的形式研究,分析评价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性意义,也有文本外的功能研究,分析和评价文学与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意义。这既是文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一种尝试,也是对所研究的文学桂军的多元化态势的积极应对。这也可以视为该书的又一鲜明特色。
    当然,对于崛起的文学桂军的守望理应包含对其不足和欠缺的警示。书中指出:对有深度的长篇小说的缺乏与小说中的世俗化倾向要保持理论的警醒,并对大师级人物的出现和产业自觉的深化表达了期待。相对来说,对文学桂军的理性反思还显得有些单薄,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本及时的专著并不是“守望”的终结,而是开启了对文学桂军的关注,还有不少的空白需要研究者继续“劳作”和填补,对文学桂军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精雕细刻”。
    原载:《文艺报》2008-1-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