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làng],字逍遥,是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他被人推荐,当过京城最高学府的教官,披罢斥,靠卖药过活。他的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形象也很鲜明。 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观,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作家赞美过它,潘阆便是其中之一。 钱塘江的入海处就是杭州湾,它很象一个正对着东海的大喇叭口。由于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便形成了奇异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每年秋天八月,海潮来时潮峰可达到一丈多高。它仿佛是一座银山,又仿佛是陡立在江中的一堵水墙,从远处疾速地向杭州方向推进,十分壮观。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是从回忆写起。有一年,中秋节前后,他在杭州,看到了观潮的盛况。当时杭州的风俗,观潮如过节,大家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新衣服,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聚集在江边,等待潮水到来。这个难忘的场面,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所以词里说“长忆”。“郭”本来是指在城外加筑的城墙,这里就是城的意思。“争”,竞争。江边人山人海,都想最先发现夭边的一线潮峰,所以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眺望。 潘阆挤在人群中望着江水。忽然有人大叫潮来了,转瞬之间,潮头就到了眼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那海潮的声音象万鼓齐擂,它的声势使人以为沧海(大海)的水整个儿都涌来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所以作者用了个疑心的“疑”字来写他的感受。这样的夸张,想象既大胆又合情合理,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且还能为下片表现年轻人迎着浪头前进的勇敢顽强精神起一种衬托作用。 词的下片就象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转入突出刻画水上健儿的活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就是涨潮时在水上游泳、划船的男子。当时钱搪江上往往成百人在水上游戏。潘阆看见其中有的人置身水中,手持彩旗迎潮而上,用各种姿势表演游泳技巧。这是一些会立泳(踩水)的人,尽管他们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有时还被推到浪尖上去,但手里的红旗仍在飘动,说明并没有被打湿,这场面真够惊心动魄,所以他“剔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剔来”,指作者离开杭州以后。从观潮到写词,这段时间不短了,作者的记忆并没有淡漠下去。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倒真的在梦中多次梦见了弄潮儿在钱塘江上的惊险场面,这使他紧张得梦醒之后心还在那里扑扑地真跳呢。“心寒”在这里是形容担惊害怕的心情。作者正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把读者带入一个使人精神振奋的艺术境界。 原载:《唐宋词选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