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1],密雨斜侵薜荔墙[2]。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3],犹自音书滞一乡! 【赏析】 漳汀封连四州: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但旋即又遭贬放。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十年顦顇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在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首联二句,先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因其高,故而视野广阔,可以目极千里。可以遥观茫茫的海天。“愁思”二字连锁“海天”与“茫茫”的景色,作者的情感色彩至为浓重。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从登城起有百端交集之感。”这话很是。从本诗来看,柳宗元既慨叹宦游生活的险恶,又为长期迁谪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友人同贬异域、音讯不通而感喟嘘唏。这种种情绪一时涌集,与眼前渺无边际的茫茫海天相融在一起。移情于物,二者几不可分辨。这两句,总领全篇,情景兼到,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 颔联描绘近景。柳宗元六月到柳州,正是盛夏季节。在他登楼远眺的时候偏偏赶上一场骤风急雨。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此情此景,使诗人的心境越发沉重。纪昀评论三,四两句,说是“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借寓震撼危疑之意,好不著相。”采用赋笔,竭力描摹楼前近景,而且鲜明生动,情景交融,这的确是此二句的特点。试看那“惊”,“乱”,“密”、“斜”四字,用词多么准确、生动,透过这极普通的字眼,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暴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残酷无情,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旧说谓此“借寓震撼危疑之意”,指的是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之中抒写了身世之感,这也正如沈德潜所说“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我们知道,屈原在《离骚》中曾多次提到芙蓉与薜荔这类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擘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在屈原,他是以香草象征自己人品的高洁与道德修养的纯正美好的。“其志沽,故其称物芳”。柳宗元此诗同样、也有以香草自况的意味。正直之士惨遭迫害,仕途险恶令人惊恐。那在“惊风”“密雨”的飐侵下努力挣扎抗争的芙蓉与薜荔不是很有点胆量与气骨吗?此种兴寄,缘物见情,物与情水乳交融,了然不见痕迹,须仔细寻绎,方能识其奥义。 颈联写远景,笔触宕开。但此远景乃风雨中所见,故用“重遮”二字加以强调。重岭密林,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楼下江流弯曲盘旋,蜿蜒而去。“江流曲似九回肠”,说江流曲似人们萦回百转的愁肠,而不说人之愁肠百转如汇流之曲,可谓极有情致。 尾联二句,以感慨作收。百越文身地,指岭南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有纹身断发的习俗。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这般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这里,“犹自”与“共来”前后关合,语意有加倍进层的意思。吴汝纶说。“更折一笔,深痛之情,曲曲绘出。”所言极是。“音书滞一乡”,又遥应题目,点明本意。 注释: [1]飐(zhan展):吹动。 芙蓉,荷花。 [2]薜(bi闭)荔(li):一种常绿的蔓生植物。 [3]百越:也称百粤,泛指南方各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