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题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这时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靠亲友故旧的资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几间草房,暂时安居下来。浣花溪幽静美丽的环境和难得的安定生活,使饱经离乡背井苦楚、备尝颠沛流离艰虞的杜甫深感愉快、宽慰和轻松。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纵笔抒怀,优游愉悦之情实在难得。 句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得恬静安幽。首联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看似脱口而出,未尝用力,却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于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中间两联在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却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有重复之病。“清江”,指浣花溪。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离左右、相亲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鸥。颔联写物情之幽静。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这一联“见物我忘机”,在诗人看来,燕子与鸥鸟都有一种乐群适性、忘机不疑的意趣,衬托出诗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写法上,“梁上燕”应“村”,“水中鸥”应“江”。两句诗两个“自”字,两个“相”字,及“去”与“来”、“亲”与“近”,都属当句对,读起来轻快流畅,别具韵致。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素纸,画着棋盘;无忧无虑的幼子敲弯细针,作成钓钩。颈联写人事的闲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犹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历代评家一致赞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浅出,清真优美,但对颈联则褒贬不一。批评者贬其“琐屑近俗”,赞美者称其“亲切近情”,“尽其伦理之和”,“宜与智者道”。我同意后者。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周济一些禄米,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尾联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包藏着一丝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没有忘记,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痛点。一旦分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中间两联,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江村幽事,结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题,很简净,很稳当。“故人供禄米”,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此联上句又作“多病所须唯药物”。不论需“药物”还是需“禄米”,都不免过于凿实。“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 评解 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原载:《杜甫诗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