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受到经济与政治的约束,其内在的应变因素则是文化,是优秀的、进步的文化,是民族的高度发展的智性形态,是那些具有文化精神、价值的精品,正是它们维系着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样,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就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不过,真要做到这点,文化自身是要不断地进行改造与创新的。文化的活力,民族的生命力,表现在它自身的不断创新之中。在一个时期里,我们的民族思维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墨守成规、抄书抄报的方式,严重地压抑了我们民族的思维,致使我们民族在很长一个时期失去了思维的创造力。随后,又是大量的西方文化的介绍,这自然十分必要,但又发生了相当热闹的新的照搬照抄,可这并未给我国新的文化建设增加特别的分量。文化、理论的滞后,严重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处境中,文化、理论的改造与创新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了。 文化、理论的改造与创新,有个面向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受到现代意识精神的制约,这是一种具有科学的、进步的促使社会不断前进的理性精神与启蒙精神,一种现代意识精神与时代的文化精神。体现现代意识精神的现代性,应该成为指导我们现代化的主导意识。我们说的现代化,不是别的国家的现代化,而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必须是适合我国自身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外国的现代化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我们自然应该将自我与他者进行比较,从中进一步认识自己,但不能拿西方的现代化或者后现代化来套我们的现代化的需求。面对一百多年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生存处境的变迁,文化精神领域的种种危机,学术的严重滞后,信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本发展对人的挤压与异化,我们应当有所体悟。在当今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后现代现象、后现代意识,它们正是我们生活自身的部分表现,其正负影响都是客观存在:一方面可以激发我们思维的活力,促使我们与时俱进,思索新问题;另一方面则往往使我们以虚无主义的态度消解事物的价值与精神。因此我们不能不加分辨,全盘给以肯定。 作为伴随、指导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性,其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应当赋予这个矛盾体认识自身内在矛盾并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文化批判的功能,这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使我们的思想真正与时俱进,摆脱理论教条,从而永葆青春活力。在这种现代性意识观照之下的文化、理论的改造与建设,应当广泛地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传统是我们创新的过去,而创新则是传统的未来,继承传统,不仅是为了保存传统,其更高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以为传统和现代思想不可通约,不承认优秀文化传统中有属于未来的、全人类的、和今人相通的成分,将这些成分排除在新的文化、理论创造之外,这将使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变成一句空话。新文化的创造是融会了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发掘,是新的文化创造的积累与准备,但还不能替代整个新文化的创造。同时,现代性是被赋予历史具体性的、具有历史指向性的意识,受制于本土化,又是具有国际文化背景与世界进程同步的现代意识精神,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不断冲突而又有融合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独立自主的又富于积极进取精神、善于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主体性意识。 如果在上述问题上,我们十分盲目,对于所要建立的新文化、新理论没有自己的坚实的立足点,那么难免就要去照抄他国的所谓先进文化,别人有什么,我们就搬运什么,或是别人有过的我们也一定要有。一些人在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思想影响下,对文化、艺术中的负面东西十分宽容。但是,在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后面,还有半句话,即凡是存在的并不都是合理的,那些消极的生活现象就是如此,它们的出现,固然有其原因与理由,但是这些原因与理由并不就是合理的。我们有时见到,有的媒介就把那些别人的垃圾文化也当作宝贝,加上一些不做真正的引导的“导师”的指点,如所谓“性革命”之类,力图使之流行起来。只满意于性革命如何实现了弗洛伊德的人的性本能的快乐原则,却避而不谈有的国家如美国的性革命不知带来了多少社会问题,以致发展到今天,在这些国家里出现了可以集体交换各自的配偶回家寻欢作乐,定期归还,然后选择时机再来的伦理的彻底解体。 文学理论学科的现代性问题,与文化理论一样,存在着积极适应当前实践急速变化的迫切需求。今天的文学艺术已非昔比,文学艺术部分地改变了自己的面貌,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媒介文化、网络文化的传播,或是说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有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格局,于是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创新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了,不少同行已经注目于大众文化、媒介文化,他们的论著多有创见,解释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也说明了它们如何满足群众的广泛需求,但是作为理论的阐释,还缺少对人的精神的真正需求与提升的关怀,所以还需要有高瞻远瞩的力作。 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上述种种现象,在有的学者看来,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就成了问题。比如,当今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装设计、时装表演、商品包装、街头广告、公园建筑、室内装饰,无不具有审美色彩,而文学本身也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学体裁正在产生。生活中的具有审美因素的种种非文学现象不断向人们袭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要求阐明,而对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已大为减弱,那么,当今的文学理论能阐明它们吗?要是难以阐明问题,那么它还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吗?文学理论会不会被大众审美文化理论所替代?这种种方面,可说充满了论争,同时也充满了理论的创化的新机。 自然科学家创造设计的思想,发现认识事物物理的规律,从而促使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在文化、理论的创新方面,他要善于洞察变化着的现实与文化的实践,使理论适应急速变化着的现实的与实践的需要,同时要使理论具有前瞻性,从而从精神方面发生积极的作用。在建设新文化的思想的指导下,人文知识分子应是具有思想创造力的人,他创造的是传之久远的文化精神与价值。 原载:《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