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视角的定位 角色的认同 ——透视部分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背后的男性中心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盛永宏 参加讨论

     最近几年,表现家庭爱情的影视文学非常走红,很多作品在热播的同时成为畅销书,报刊杂志中也不断出现对某剧情、人物的简要介绍,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调刻划了一些个性丰富的形象,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在书写这些看似写实的人物时都有意或无意地遵循了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将人物的塑造都圈定在男性视角内,以男权的视角来定位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一、女性独立背后的物化倾向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形容“外观”之美的笔墨,尤其表现在修辞乎法上,即将所写女性形象“物品化”,借物象象喻女性外观最常见的譬喻有如花似玉、弱柳扶风、眉如远山、指如春葱,以及软玉温香、冰肌玉骨,等其他的比兴惯例。“这些修辞方式中流露出某种欲望象征化的过程……那些用之于女性的物象……是一些掺杂了过多文化杂质的物象,在其覆盖下,女性在被视作性对象的同时被视为物对象一一客体。”[1]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的,就像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条肋骨,转化而来的一样,没有她们的空间及独立存在的领域,她们经常是被赋予一定的角色一一妻、母、妇,她们的使命好似尽自己的能力,行使一定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工具,一种非人类的生物所能取代的工具——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相当于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一性》中指出的在.权社会中,女人自身并不具有主体念义,而只是“相对男人的不能自主的人”,“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2]。
     时代的发展,女性在法律上拥有了同男性同等的政治权、经济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在生活中一部分女性也确实行使了这些权利,但另外的一部分女性也是绝大部分的女性却没有享受到这等的待遇,并且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总体的社会范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可女性同男性拥有相同的权利地位,对于女性来说当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的女性会为家庭做出牺牲,放弃自己的事业,这使得她便又由原来独立的自我再次重归于某一角色的认同,行使其职能。许多作家正是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塑造人物时,便将他/她笔下的人物进行了定位,由他/她所认同的社会视角来决定他/她笔下人物的一言一行。像《中国式离婚》中的几个人物便鲜明地带有这种倾向。林小枫最初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一一经济上、思想上,并且是一位很优秀的中学教师,丈夫宋建平到私营医院任职后,家中实实在在缺少一个人手时,林小枫无法在拥有自己事业的同时兼顾好家庭,于是二者相较舍其“轻”,她选择了家庭,成为丈夫的坚实后盾,认真做好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由一个独立的女性走向职能的认同,这好象符合大多数女性的自我认同,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快乐、祥和,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独立的女性重归于家庭后,家确实在她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父母、丈大、孩子都开心,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她行使了她的职能,但之后却发现没有了自己,她精神上感觉空虚、寂寞、无助,于是演变为对丈夫的依赖,她彻底改变了,成为一个物,一个附属于丈夫的物——妻子。但这却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作者在使这些女性重新走入那种无聊、等待、希望的生活方式,使“她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消耗在极其琐碎、沉闷的事情”[2](P255)“履行作妻子、母亲的职责”[3](P93),这使作者实现了他们对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的定位,当然在客观上这也是对男权社会下的现实生活的再现。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