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优秀电视剧的拍摄,可以展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文化品格和历史魅力。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周恩来在重庆》表现了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难忘岁月,塑造了周恩来的鲜明形象,这就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和一座英雄的城市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对于周恩来来说,在重庆的八个年头,是他漫长革命生涯中一段极其辉煌的日子;对于重庆来说,周恩来在重庆的工作和战斗,又是重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极为宝贵而又极富特色的一部分。因而,《周恩来在重庆》的拍摄和播出,不仅宣扬了周恩来的杰出人格和伟大精神,宣传了红岩精神,促进了民族精神的树立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突出地表现了重庆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展示了重庆人民的铮铮硬骨和凛然气节,展现了重庆的光荣历史和文化形象,有力地提升了重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品不仅塑造了周恩来的鲜明形象,还表现了重庆人民的战斗生活和爱国情怀。作者通过大有农场的主人献出红岩村的房子给南方局使用,通过郭沫若、老舍、洪深等带着年轻演员为重庆遭日寇轰炸的伤员和群众演出;音乐家贺绿汀带着十几个孩子演唱《嘉陵江上》《游击队歌》;重庆人民在周恩来指导下演出《黄河大合唱》;重庆隆重上演和观看《屈原》的演出,以及张文和罗莹在飞机轰炸中坚持举行婚礼,小学生唱《大轰炸》的儿歌等等情节、场面和细节,表现了山城人民坚毅、顽强、诙谐、乐观的性格。 《周恩来在重庆》的拍摄和播出,不仅是对周恩来110周年诞辰的隆重献礼,对周恩来革命精神的颂扬;而且也是对重庆历史的发掘和展示,对重庆人民性格的描写,是重庆影视文化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它充分体现出重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题材发掘和选择上的锐敏眼光和思想修养。我们祝愿重庆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祖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浓墨重彩塑英豪 □王逸虹 1938年至1946年的重庆,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舞台,当时中国主要的党、政、军、经、文的精英俊杰,都在重庆这个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有过精彩的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周恩来。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方局在重庆八年多的战斗生涯,是周恩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周恩来在重庆》将重点放在周恩来这位伟人本身,以人物塑造为中心,不仅写了周恩来为革命胜利所作的伟大贡献和事迹,还通过这些事迹折射出周恩来的人生理想和个人追求。作品没有面面俱到,更多的是从周恩来同志对人对事,以及人格魅力上去刻画,他的个人情感也在这部戏当中有较多的涉及,包括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等等,浓墨重彩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影视人物的塑造,需要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其一,创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是以深厚、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周恩来在重庆》中所创造的个性鲜明的周恩来形象,是主创人员将历史资料中获得的独特发现和独特感悟,糅进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悟,创作出来的。 其二,主要人物必然处在剧本所描绘的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上。《周恩来在重庆》中,周恩来自始至终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领导南方局、国统区和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军队工作、统战工作及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充分展示了周恩来过人的智慧、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丰富的人格魅力。 对影视人物的塑造,落脚点应该在精神境界的体现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上,通过生动的具体情节和细节来呈现,这部戏这样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周恩来父亲弥留之际,他找来一张木板床,靠在父亲床边和父亲彻夜长谈。此后周恩来自己大病住院,病中他惦记父亲,邓颖超、董必武为了让周恩来的病能够尽快恢复,没有告诉他父亲死了。周恩来一生中和邓颖超一直是相敬如宾,只发过两次脾气,这是其中一次。他说,不忠不孝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说着跪在父亲的面前,嚎啕大哭,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性格的真正动力来自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深度。正是借助这些能够展示周恩来内心世界独特性格的精细刻画,浓墨重彩地塑造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撼人心魄的伟人形象。 原载:《文艺报》2008-3-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