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部灾难大片,不久前在全国上映的《超强台风》备受瞩目,创下2000万的票房佳绩。用在电影发行工作中有独到眼光的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的话讲,该片思想性上有亮点,艺术性上有特点,商业运作上有卖点。 影片《超强台风》以2006年8月10日17级超级台风“桑美”在浙江温州登陆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表现了当地在短时间内组织实施百万人员大转移,把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的艰难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当地政府带领人民抗台斗争的全貌。 在中国电影纷纷引入外资的制作背景下,《超强台风》是一部纯粹的“浙江制造”。这表明了一级政府所具有的灾难意识和职责。自然灾害是当前每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中国浙江沿海是台风频发的地区,浙江省独家斥资拍摄该片,体现了面对自然灾害的一种国家意识和政府意识。可以说,针对中国今年发生的几次自然灾害,该片的拍摄适逢其时,具有现实意义。 该片两个效益的凸显吸引了电影专家的关注。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日前在京召开该片研讨会。与会者从该片对中国主流电影创作的影响和启示展开了讨论。张宏森认为该片借鉴了灾难片的样式,是主流影片纳入类型片的一次主动尝试,对主流影片的制作和运作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主流大片不能盲目追求好莱坞的制作模式,要探索中国式的制片方向。尹鸿认为这些年的中国主流电影一直在进行着类型化的探索,这也是把中国主流电影拍得好看的必然出路。该片导演冯小宁是国内最早尝试这一做法的导演,他的电影始终传达着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饶曙光认为《超强台风》就是我们需要的主流电影。王强肯定了该片所表达的人性力量和集体力量,宣示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执政理念。沈卫星认为该片是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在文艺创作上的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部影片通过台风灾难,凸显了国家在防台、抗台上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条主线在片中始终是非常清晰的。杜高强调无论影片是否类型片或其它什么片,电影能引起观众震撼的永远是人的力量,是中国艺术家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理想的表现。郭运德认为《超强台风》既是我们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艺术家对民族、对社会面对多灾多难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影片有什么样的不足,都应该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记上一笔。 专家们对该片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比如细节处理得不够,对部分情节的取舍不妥等问题。 原载:《文艺报》2008-12-0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