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电视剧为什么要“注水”?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阳 参加讨论

    2009年的春天,对曾经靠电视剧《暗算》一炮走红的柳云龙来说,并不明媚。由他自导自演的《血色迷雾》眼下正在各地热播,观众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故事拖沓”、“台词空洞”、“大杂烩”等词频频见诸报端。有观众疑惑,“明明一集能说明白的事,为什么非得掰成两集说?越看越没耐心!”
    电视剧为什么要“注水”?观众的反应,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电视剧按集论价,“注水”已成业内“潜规则”
    实际上,《血色迷雾》并非一无是处。吴冕、史可、周海媚、柳云龙……演员班底还是值得信赖的。于是,有人将《血色迷雾》的失败看做编剧的败笔。
    面对责难,该剧编剧林和平百口莫辩。他告诉记者,“剧中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地讲道理,以及大段大段抒情、颇有卖弄之嫌的台词”和“片子前面那场毫无由头的打斗戏”都是制片方加上的。“我看了也很失望,节奏彻底乱了。”他表示,制片方将原来25集的剧本硬抻到了42集。
    刚刚过去的2008年底,曾经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红遍大江南北的编剧石钟山发表《谁为编剧买单》一文,诉说作为编剧的委屈。他说剧本交出去后,怎么拍,拍成什么样子,自己也做不了主。他自己眼中一部30集的“上乘之作”,投资方给硬抻成了38集的电视剧。
    一位制片人坦言,电视台购买电视剧是按集论价的,给电视剧“注水”早就是业内的“潜规则”,是制播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驱使下形成的一种“默契”。
    为了实现艺术追求,维护自己在业内的口碑,石钟山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无独有偶,今年1月8日,一家名叫喜多瑞的影视公司成立,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公司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20名国内一线编剧出资组成的,出资人包括石康、彭三源、费明、高大勇、汪海林等。此外,著名编剧邹静之担任公司的艺术顾问。汪海林表示,编剧们成立公司的初衷在于:通过对剧本创作权和修改权的维护,推动国内影视作品艺术质量的提高。
    卖个好价钱就行,一些制片方不考虑观众满意度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剧开始推广制播分离的方式,电视剧一般由制片公司一次性拍摄制作完成,再销售给电视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成为购买电视剧的资金来源以及盈利的途径。此举大大推动了中国电视剧产业化的进程,为制播双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然而,随着电视剧创作成本的不断提高,在按集论价的情况下,电视剧篇幅越长,卖个好价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一些不负责任的投资方开始给电视剧“注水”,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北京福缘视线影视文化公司总经理铁佛表示,“有的故事有拓展的空间,就像胖大海,加了水,形还在;有的故事则像爆米花,一旦注了水,形就没了,这就要靠创作主体的自觉性。但凡目光长远一点的制作单位,都应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问题的关键在于,制播各环节各自为阵,都只顾眼下的短期效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说,“各个环节的利益共同点不一样,风险共担不够。比如制片方在卖出作品后,就不需要考虑观众的满意度,但从长远来看,艺术质量低下的电视剧对观众、对制播双方的伤害都是很大的。一部作品的失败,往往会导致观众对制作班底长时期的不信任、不买账。”
    制播双方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艺术质量才有保障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美国、韩国等电视剧产业发达的国家,电视剧的策划、制作、播出流程,一般由制作单位和播出机构通过流水作业式的深度合作来实现。这样做,可尽量减少制播各环节的潜在风险。“应该说,中国电视剧的制播双方迫切需要战略性深度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只有这样,电视剧的艺术质量才有保障。”尹鸿说。
    随着产业化的纵深发展,湖南、江苏等地方电视台已经尝试将部分资产剥离,成立集电视剧投资、策划、发行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司。与过去各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中心不同,这些公司将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铁佛介绍说,他们公司今年与上海文广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完成一部墨西哥电视剧的中国本土化制播。“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制作方在拍摄之初就获得了播出方提供的部分资金,并且落实了播出问题。电视台也在作品质量和购片成本等方面实现了有效控制。”
    尹鸿认为,中国的电视剧行业正面临着新的资源整合,既有优质内容、又有优质渠道,今后将是电视剧制胜的关键。
    原载:《人民日报》(2009年2月20日1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