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今日的客家山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叶惠薇 参加讨论

    客家人原本是中原一带居住的汉人,由于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现居住在粤北、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其中地处粤东北的梅州市(包括梅县地区周围六县一区)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客家山歌正是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它历史悠久、简朴流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本文以梅县地区客家山歌发展脉络,了解今日客家山歌的新变化,探究客家山歌在中西文化交融时代,是如何从震荡、冲击中走上多层次、多样化、多色彩的发展时期。
    一、更新观念,树立对本土传统音乐的自信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变革,闭塞的客家山区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如潮水般涌入的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不但改变了客家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也使客家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震荡和冲击下,代表客家音乐特色的客家山歌已无昔日的光彩,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客家人缺乏对本土音乐的信心,忽视了山歌的价值和存在意义。2000年,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王宏伟以一曲《西部放歌》艺压群芳,以信天游为基础的曲调唱红了中国大地。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土得掉渣”的山歌音调赢得了观众。这一典型事例,足以唤醒困惑已久的客家人,唤回应有的自信。
    “音乐从来都被各个民族视为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1]“人类越是需要发展,创造自己的文化,就越是要在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和挖掘自身文化……”[2],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小小分支——客家山歌,悠久的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基础,造就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要让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得以延续,必须立足于传统音乐文化,挖掘本土音乐资源,保存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兼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为客家山歌注入新鲜血液。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客家山歌呈现了新变化,朝更高的层次升华。
    二、今日客家山歌的新变化
    (一)从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到专业创作
    1.改变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并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这样,造成了山歌流传的变易性和局限性,容易使山歌散失和遗忘。今日客家山歌加入了专业创作队伍,用乐谱方式固定下来,改变了原来“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虽然目前的乐谱记写方式不够完备,无法将山歌中的艺术风格、神韵一一体现,但对山歌的传承,毕竟有了一定的书面依据。
    2.现代创作技法丰富了客家山歌
    今日的客家山歌,通过现代专业作曲家的创作,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客家山歌的音调,增添了山歌的时代气息,丰富了客家山歌。以梅州音协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勋华的作品《春江恋》为例。《春江恋》是以梅县松口山歌号子为基础创作的,传统的梅县松口山歌号子用散板唱,节奏、节拍自由,句法不讲究,音域较窄,旋律多级进,少跳进。而《春江恋》一方面遵循了山歌号子的音阶、调式的作品,登上了舞台,熟悉的客家山歌音调再次牵动了千万个客家人的心另一方面大胆应用现代创作技法: (1)扩展了原来单段体曲体结构,加头续尾,中间插入客家山歌中少见的快板的音乐节奏; (2)扩大音域,最高音到小字二组a,八度跳进的应用,推陈出新,增强了音乐的起伏变化; (3)现代和声、配器、伴奏织体变化等技法的完美结合,使山歌更加流畅,富有动感。类似的作品还有《共产党恩情长》、《欢腾吧梅州》等等。这些具有丰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登上了舞台,熟悉的客家山歌音调再次牵动了千万个客家人的心。
    (二)丰富内容,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客家山歌
    客家人在时代的召唤下从大山里走出来,从围龙屋里走出来,建设城市化的家园。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传统客家山歌的题材形式,从爱情为主题趋向多样化。唱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如梅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山歌独唱《三高农业展新容》,山歌表演唱《今日梅州像花园》),歌颂党的政策(如梅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山歌独唱《党绘蓝图领路走》),还有联系海外客属乡亲等内容的山歌作品,甚至渗透到小学音乐教育中(如梅县丽群小学的山歌表演唱《种瓜谣》)。
    山歌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独唱、对唱发展到二重唱、合唱、表演唱、山歌剧等(如梅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合唱《共产党恩情长》、表演唱《迎亲门口》)。本人曾于1997年在星海音乐学院聆听过一位客家籍学生的毕业音乐会,其中一首作品是以客家山歌为主题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中交织的客家山歌音调,在交响乐队的演绎下,别有一番韵味,这也是客家山歌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大胆尝试。
    (三)从真嗓演唱到科学发声方法
    客家地区多为丘陵地带,绿水青山。隔山对歌,多以真嗓唱或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唱。中国音乐学院金铁林教授曾说:只有科学的、民族的、艺术的、时代的才是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宗旨。虽然历代的客家山歌手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但“时代的、科学的、艺术的”要求需要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进一步提高。因此,今日客家地区的民间歌手或山歌剧团的演员纷纷到各艺术院校学习、深造。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经过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学习了科学的发声理论,无论发声技术、气息调节、共鸣腔体运用、演唱水平都有很大程度提高,使她在演唱每一首山歌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且歌声更加丰满动听、圆润。
    (四)从客家方言到普通话、再从普通话到客家方言
    为了发展客家山歌,让客家山歌拥有更大范围的听众,有一些学者提倡用普通话唱客家山歌,结果,使客家山歌陷入“尴尬”局面,丧失了原有的鲜明个性。“离开客家方言,就没有客家山歌,或者说不成其为客家山歌。”[3]客家方言是客家山歌最主要、根本的特征之一,曲调、歌词、客家方言构成客家山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语言的独特韵味更是其他山歌或其他民歌所无法代替的。例如,客家山歌中的“榄子打花花揽花,郎就榄上妹榄下,牵起衫尾等郎榄,等郎一榄就归家”。其中“揽”“榄”同音,双关语的应用增添了歌曲的诙谐、幽默。这些都是按客家话来说的,用普通话或其他语言将无法准确表达其中的情趣。坚持客家方言的演唱,成为传承客家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根基。
    以上四个方面是今日客家山歌的最显著的变化,可以看出,创作手法、内容、表演形式、唱腔等变化,不但没有影响客家山歌风格,反而使这朵山歌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客家山歌正是在冲击、交融、转化过程中,摸索前进,不断完善自身,走向成熟。这就是今日的客家山歌。
    参考文献:
    [1]谢家幸.走进音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05.
    [2]张天彤.重树民族音乐文化观[J].中国音乐,2001.
    [3]胡希张,余耀.客家山歌知识大全[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48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