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部电视剧好不好,首先当然要看它好不好看。电视剧是叙事艺术,要好看,自然得有一个好故事。但仅仅讲了一个好故事,还是不够的。迄今为止,国产电视剧中故事讲得最好的,莫过于《暗算》。可几年过去了,不知还有多少人能随口说出《暗算》的主人公是谁?而这些年一直被观众和业界视为经典的《亮剑》、《潜伏》则不然,只要一提起它们,人们马上想到了“李云龙”、“余则成”。可见一部真正好看的电视剧,不仅要故事好,更重要的是还得塑造出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日前由北京卫视播出,创下全国11.7%收视率奇迹的抗日题材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再次证明了叙事艺术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冀中大地上,一群“被鬼子追着腚跑”的穷苦人,为了生存,为了给死去的亲人报仇,他们攥紧拳头,抄起长茅,聚集在民兵队长李大本事身边,跟着他用从戏台子上学来的“孙膑斗庞涓”、“岳飞大战金兀术”、“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法子,奋起抗击凶残而强悍的日本鬼子。一支仓促成军的杂牌队伍,竟然用迷魂阵和一口行军锅不仅掩护了八路军主力转移,还牵动了保定乃至华北的日军;他们的声势日渐壮大,震慑住了燕赵大地的伪军,也招致鬼子亲王率关东骑兵杀奔而来,然而这不可一世的滚滚铁骑,却消殒在这支没有番号的杂牌军的地雷阵中。就是这样一支没有番号的“土八路”,他们不仅挫败了鬼子在华北实施细菌战的阴谋,打退了鬼子精心策划的“治安战”,而且以区区几百人的兵力,生生挡住了鬼子飞机大炮助阵的精锐师团的轮番进攻,以顽强意志武装起来的血肉之躯,粉碎了鬼子对八路军的合围。这样的故事,奇特,而且壮烈,其结局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但它却用诙谐、幽默的喜剧甚至荒诞剧,辅以正剧的手法讲述出来,这样的演绎方式使传统的抗战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艺术形态,因而更添了几分由陌生而来的新鲜感,自然也就有了不一样的观赏性。 “番号”的故事好看,而更好看的是活动在故事中的“李大本事”、“丁大算盘”、“地瓜”、“热闹”、孙成海、纵队司令等一干八路将士,以及鬼子亲王、山下师团长。他们生动、鲜活,个个都是不一样的“这一个”。当然,最打眼的,还是剧中着墨最多的杂牌队伍当家人“李大本事”。他跟他脚下贫瘠的土地一样质朴、卑微,他内敛不事张扬,但心底却滚动着勇敢的热血,他要当英雄,要拢着别人跟着自己干,因此他好吹牛: “我就是李逵、诸葛亮绑在一起”,“我祖上就是大英雄,李闯王就姓李”, “关羽、张飞的本事比刘备强,但他们都听刘备的,你们得听我的”。他没有文化,但他善于从前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习打仗,学习带兵,因此在吹牛之外,狡黠机智“玩阴的”也是他“李大本事”的特色。民兵队伏击落单的鬼子运输车,打死了鬼子,要炸车,李却留下车,把它推到悬崖上,然后用民兵冒充鬼子做人质,逼着敌人用武器弹药交换,然后又炸了车。李要打掉二郎庄炮楼伪军的嚣张气焰,他从纵队借来了只有一发炮弹的山炮,为了迫使自恃人多势众、武器精良的伪军不战而降,李先用三枪连发的手法冒充重机枪,继而凑齐几身军服让战士穿上集体亮相,然后再让山炮登场,如此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不仅使伪军相信遇上了八路军主力,也使县城的鬼子害怕被“围点打援”不敢出动,因而,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支枪的“李大本事”,让一百多号据险固守的伪军当了俘虏。 如此等等,“李大本事”带着他的民兵队打成了县大队,打成了独立团,打成了主力新一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李大本事”的其他本事。他识大体、顾大局,为了保护老百姓,不惜抗命坚守险地“要在鬼子的肚脐眼上挠痒痒”。为了团结抗日武装,“九路军”偷走了他们缴获的鬼子装备,他不追究,“只要他们打鬼子就行”。他反对政委攻打小王庄,但绝不袖手旁观,失利后他又主动承担责任。他守纪律但也重情义,赛貂蝉逼他结婚,他不从,他不能违反自己的级别不能结婚的纪律,但是为了让石头成亲,他到纵队求情并亲自操办婚礼。他坚决执行纵队命令,牺牲自己,掩护主力突围,战前他“煽乎”新战士:“你们算是抄上了,几个主力团都轮不上的立功机会让你们赶上啦!”转而他又噙着眼泪为战士们梳头祈祷:“让子弹绕过你飞!”无疑,这都是一个八路军指挥员应有的素质,但是李所表现的这一切,却是以他独有的行为和语言展示出来的,就如结尾处他率领全团仅剩下的几位战友簇拥着红旗冲向鬼子,此时是何等的壮烈、慷慨,他嘴上高喊的却是——“就这最后一哆嗦啦!” 这就是“番号”,它的主人公“李大本事”和他的战友们,有着一样的底色,又有着不一样的“各色”,因此他们让人崇敬,让人感动,也让人亲近,让人过目不忘,交口称赞。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9月02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