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赵宝刚的青春剧离现实究竟是近还是远 ——以电视剧《北京青年》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高小立 参加讨论
赵宝刚近年拍摄的都市青春题材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每一部都能引起热议,要么特别喜欢,要么直言批评,喜欢和批评的理由都是因为其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喜欢的认为贴近观众,直击观众内心的痛点;不喜欢的认为脱离了生活,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剧中的故事和人物。其实,这恰恰是赵宝刚青春题材电视剧中浓厚的理想化色彩的突出特征。他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展示矛盾,他给观众的多是超越现实、令人向往的理想中的东西,更多贴近了观众的精神需求。同样地,正在四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也使观众分成两个阵营,喜欢的认为这才是青春的活法,是我要的生活;质疑的认为27岁的何东怎么可能轻易地就辞掉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还放弃身为大学教授的未婚妻而固执地要重走青春,甚至认为这是在教唆青年人拿辞职不当回事。其实看完全剧,就明白了主创的用心良苦,听起来不可思议的重走青春,实际上是针对当下青年存在的安于现状、思想禁锢、缺乏挑战、懒得创业、能力欠缺而发出的呼声。
    电视剧《北京青年》中的北京已不是以往强调的地域特征的文化定位,这里的北京青年可以理解为土生土长在大都市的一个群体——在优越的都市环境、优厚的家庭条件下按部就班成长起来的一代独生子女。
    《北京青年》用一种为了生活而生活的现代都市年轻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开篇——公务员何东在与博士未婚妻前往登记结婚时,突发奇想,要重走一回青春,于是,两本结婚证,一本盖了戳,一本没有。大多数观众会想,当众多“80后”在为工作、买房、结婚压得喘不过气时,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但是,这就是赵宝刚的青春剧,不在青春时寻找自我、实现梦想还等何时,钱不是年轻时拥有的财富,经验和历练才是青春的财富。这也是走过青春几十年后的赵宝刚对青春的理解,亦或是赵宝刚对自己青春的补偿。
    对于何东四兄弟重走青春的决定,该剧没有定下对错的基调,剧情重要的特征就是“在路上”。无论他们在烟台求职的失败经历,还是深圳乌托邦般的小院,行走在风光旖旎的云南边陲小镇。这伙年轻人都在践行着重走一回青春、重塑一次人生。他们失败过、被骗过、吵过、闹过、打过。观众又会问,他们这么做图什么?作为生长在北京的年轻人,他们远比中国大多数生活在中小城市、边远农村年轻人的生活优越;可是走过青春的许多观众也一定会问,这种按照父母规划好的方框生活就是人生的全部吗?正如主题歌中唱的“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该剧恰恰给出另一种青春活法:好男儿志在路上。在这看似荒唐举动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人生哲理,当你亲自领略大山大河的壮美,你才可能拥有大山大河般宽阔的胸怀,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你经历了人生的失败坎坷,方能笑对人生。这些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恰恰是当下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所缺乏的。
    这次的重走,也给了每个人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的机会。何东认识到自己当初抛弃未婚妻是个错误的决定,他终于明白自己最爱的人其实就在身边。为情所伤的丁香敢于再次接受何西的爱情,印证了她重走青春之路的价值。海归的何南在求职推销他的专利设计一再受骗后,真正明白了社会的复杂。吊儿郎当的何北经过一路的磕磕绊绊,也懂得了创业的艰辛。
    该剧提供的重要启示就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不管你是富还是穷,你可以失去工作、失去财富,甚至爱人,但是,永远不能失去理想。正如剧中提到的,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矗立的一块墓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段话给我们的最大触动是,假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年轻人都失去了理想,只看眼前,那么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一定缺乏朝气与创造力,这是不可想象的。年轻人只要有理想,并且有为理想付诸行动的勇气,哪怕过程中犯过错误,走过弯路,我们这个社会也应当包容甚至是鼓励。现任搜狐总裁的张朝阳,当年如果没有实现理想的创业精神,只是安于现状找份踏实的工作,用手头的钱交个首付,娶个媳妇,那就是另一个无人知晓的张朝阳,也就没有现在的搜狐了。当今生活优越的年轻人的确缺乏当年那一代年轻人具有的创业精神。
    青春剧不能少了爱情,对爱情忠贞是该剧想要表达的一个核心创作理念。“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是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以此更证明了赵宝刚力求脱俗的理想化爱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尤其生活在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年轻人在情感上遇到的诱惑会很多。爱情世俗化、情感游戏化是当下年轻人普遍面对的困惑,是妥协还是坚守,是自由还是敬畏。各种价值观念、各种思潮都在影响着这代年轻人。但是,赵宝刚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对爱情坚守这样的创作态度。剧中的年轻人都经历过情感的诱惑与考验,比如权筝加入重走青春,考验的是对爱情的执著。何西一边是自己追求很久却依然端着的不冷不热的丁香,一边是将他视作生命全部寄托的任知了,何西虽也彷徨犹豫过,但最终选择了丁香。因为爱不仅仅意味着两情相悦,更意味着要对你爱的人负责。该剧结尾,也是全剧的高潮,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上,四对新人,洁白的婚纱,鲜红的玫瑰,璀璨的钻石,再一次向观众诠释了爱情与婚姻的美好与圣洁。
    但该剧的另一种理想化不可取。作为青春剧,最大的受众是青少年,俊男靓女适当的服饰搭配无可厚非。但每集男女角色频繁地更换时装,动辄聚在一起大吃一顿、痛饮一通,不但不太符合“在路上”的经济条件,反而有些喧宾夺主,这些细节处理上的理想化,就显得太过随心所欲了。其次,在堂兄弟四人与其父辈关系的剧情内在逻辑合理性上,略显浮浅,在对剧情发展推动上缺乏必要的说服力。总之,赵宝刚的青春剧很有鼓动性,有梦想就即刻上路吧。
    原载:《文艺报》2012年08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