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浅谈古籍伪书的编撰意图及其价值挖掘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简文辉叶锦青 参加讨论

     众所周知,“伪书”系指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的书,或简言之“著者不真实的书”①。伪书的产生历史悠久,纵观其踪,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为无意误成。如《逸民传》旧题“少元山人皇甫涍撰”,在《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两书中却因“涍”与“濂”经常连用而误题为“皇甫濂撰”,皆成伪书。另一种则是有息伪之书(见下文详述)。然而,不论是否有息,“伪书”都不同于“伪事”。或许“伪书”在末被辨伪之前曾给科学研究以极大的棍乱,可经证伪,还原其历史真实,“伪书”终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有息制伪者的六类编撰动机,思考“伪书”蕴涵价值的挖掘意义。
    1“托古传道”意图及其价值挖掘
     以“托古传道”为意图编撰的伪书,大抵都是著者“心血之所寄,甚或累世相传之经验,若谓作者不欲自举其名,殆无人信,其所以依托他人,则在借币他人之名,以传其书。”②可见,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想继秦汉之后,业己演化成“尊古卑今、贵远贱近”之学风,世人普遍认可了古代的东西可信,古代的东西价值大的观点。于是,著书立说中以“托古传道”、“借名传学”为意图之古籍伪书日渐丰益。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托古”伪书己有“儒家托于周公;农家托于神农;道家托于黄帝。”后《四库提要》又将兵家伪书总论作“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更有数术之书托名唐代大文数学家李淳风者,先见于《旧唐书·经籍志》的仅有五种,后经宋元明清,竟多达27种。无怪乎,《四库提要》对此现象感慨万千:夫古书日亡而日少,淳风之书独愈远而愈增,其为术家依托,大概可见矣!
     由此可见,“托古传道”作伪者,多有托“风范之家”,传己学识与心思的心理。他们或假托他人之名而传播,如《大禄阁外史》;或沿袭旧名作新书,自著自注以流传,如《孔子家语》等,意在借世人“重古之风”达到流传个人作品的目的。然而,排除此类伪书之盗名瑕疵,还原它真实的历史内容,我们不应当错视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如前所述《孔子家语》一书,虽确系王肃伪造,然而,“其流传己久,且遗闻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③滤其虚伪,仍可见其极高的史料价值;至于融入作者学术研究的伪书,如《银海精微》,虽伪托医药大家孙思邈之名而获流传,却能“辨析诸症颇为明析”、“其法补泻兼施,寒温互用,亦无偏主一格之弊。”蕴藏了中华民间医药之实践偏方而颇具有药学研究价值。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