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的名篇.作家与作品皆是声名显赫。关于《哀江南赋》的注释.一般有两个系统.一是为庾信全集作注释者.自然不会遗落这篇千古名作;另外.由于此赋的影响、文人的偏爱以及赋当中涉及大量当时典事.读者在辞采之外要想比较清楚地解读比较困难.所以历史上有文人专门为此赋作注。 从为庾信诗文集整体注释的角度考察《哀江南赋》的注释情况.需要首先了解庾信集的出版源流:“《庾信集》最早编成于北周大象元年.是由北周滕王宇文逌编定的。宇文逌为集子写了序.称集二十卷.仅包括魏、周时的作品。《隋书 ·经籍志》著录‘《庾臾信集》二十一卷并录’,有人认为增多的一卷.乃是隋平陈后所得的南朝旧作。新、旧《唐志》又谓《庾信集》二十卷.这或者是将隋二十一卷本重新加以编次的结果。宋代的公私书目所载与《唐志》无异。从元代以后.二十卷《庾信集》实际上己经散佚.明清书目中关于二十卷的记述大抵袭取旧说而己。不过庾信的诗作.自南宋以降.代有传抄和刊刻。今天我们尚能看到的《庾信集》早期刊本.就是在宋钞(刊)诗集本的基础上.经明人抄撮《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而成编的。明刊诗集本主要有两种:(1)正德十六年朱承爵(存余堂)重刊《庾开府诗集》本,四卷;[1]嘉靖间朱曰藩刻《庾开府诗集》本.六卷。[2]分析以上信息,.大致是说《庾信集》最早编成于北周大象元年.由北周滕王宇文逌编定.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北周宇文逌为庾信集资所作的序言现存于《文苑英华》.倪(9)《庾子山集注》也有收录并详为注释。其中云:“昔在扬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摧乱.百不一存。及到江陵.又有三卷.即重遭军火,一字无遗。”[1]可见庾信原本有集.只是兵祸之中失落。但这也足以说明宇文逌所编《庾信集》只是较早并非最早。这个早期流传的集子宇文逌序中称“凡所著述.合二十卷,”[1]可见诗文皆具。这个集子只是网罗诗文.没有注释.并且至宋元时代己经基本散佚。其间在隋代被重新编次过.并新增了一些篇目。值得注意的是.据《隋书·魏澹传》称:废太子杨勇曾命他注释庾信的集子.只是其书至今己经失传.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对庾信集子进行注释的记录.因为这个集子如上所述包含诗文.因此可以推断名篇《哀江南赋》应当在被注释之列.所以这也应当是《哀江南赋》最早的注释。由宋代至明代.虽然最先的版本散佚.但庾信的集子却依然时有出版,不过这些集子多为诗集。既然多为诗集.自然不可能包括《哀江南赋》.就更谈不上对它的注释了。“明刊诗文合编本主要有三种.(1)万历中屠龙评点《徐臾集》本《庾子山集》十六卷;(2}天启元年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庾臾开府集》十六卷;(3)天启六年江士贤校刊《魏六朝名家集》本《庾开府集》十二卷。至于明末阎光世的《文选遗集》和张溥的《汉魏六朝一百二家集》。前者翻用屠龙奔.后者承袭张燮本。[1]以上所列举的诗文合集的本子.基本上现在都能寻到.尤以屠龙本为常见.它就是《四部丛刊》本庾信集的底本。但这些庾信的诗文合集中也没有注释本。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