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明万历范大冲编《天一阁书目》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尚恒 参加讨论

    明嘉靖间范钦在今浙江宁波创建的天一阁,400余年来虽历尽沧桑,至今却岿然独存,它是我国私家藏书中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藏书楼,向有南国书城之誉称,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在历史长河中,天一阁产生并流传下来许多藏书目录。据骆兆平先生《天一阁藏书目录》一文[1],从范钦时代到新中国成立止,反映天一阁藏书的各种目录,多达17种(其中《碑目》一种),这在我国私家藏书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书目,不仅是研究范氏天一阁藏书源流变迁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图书史、目录学史、藏书史,乃至文化学术史的珍贵资料。而骆文称,反映天一阁初期藏书情况的清康熙以前书目,“都是稿本或抄本,均因未刻而失传”,“现存最早的天一阁藏书目录是清初抄本《天一阁书目》,其传本有二,一是漫堂抄本,一是介夫抄本”[2],看来这些说法有改正的必要。
    最近笔者在整理天津图书馆藏抄稿本时,于清管廷芬稿本《待清书屋杂抄再续编》中,发现一份抄自范钦长子范大冲所编[8],刊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的《天一阁书目》。管廷芬字培竺,一字芷湘,号渟溪病叟,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卒于光绪六年(1550)。他一生耽嗜典籍,尤熟谙乡邦文献,除了佐钱泰吉辑《海昌备志))、蒋光煦刊《别下斋从书》,自撰《天竺山志》及诗词外,主要摘抄他人著述。这类杂抄,有北京馆藏的《花近楼丛书》、天津馆藏《一瓶笔存》、《待清书屋杂抄》、《销夏录旧》[4]。天津馆藏本系民国初年从热心搜罗乡邦文献的嘉兴忻虞卿家购得,所以来源是可信的。其二,据清末鄞县(今宁波)黄家鼎《天一阁藏书颠末考》称:“阁书有目,始于大冲登阁时草创”[5],与管氏抄本相符。在此之前,明隆庆四年(1570)朱睦?《万卷堂书目》著录的称《范氏东明书目》1册(范钦藏书处初名东明草堂),万历三十年(1602)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称《四明范氏书目》2卷,而第一部以阁命名的书目,’首见于泰昌元年(1620)祁承□(左火右业)《澹生堂藏书目》著录的《天一阁藏书目》2册、4卷。此在范大冲编刊书目之后的30余年,故祁氏所录当即此目。
    据目前所知,这部存世最旱的明万历十五年(1587)范大冲编刊的《天一阁书目》,原刻本早已散佚,这个抄本是清同治三年(1864)管氏从刻木中抄出。从管氏抄本看,书目计分12类,录书109种,兹抄录并略作考订如下:
    天一阁书目(原注:明范钦尧卿从万厉丁亥刻本)
    1.经类(7种)
    2.体制音韵法书类(4种)
    3.人物类(11种)
    4.目录类(10种)
    5.氏族类(2种)
    6.图志类
    7.杂家类附小说各家(8种)
    8.刑家类(8种)
    9.兵家类(4种)
    10.医家类(22种)
    11.别集类(37种)
    12.词曲类(4种)
    以上于范氏藏书可考的计32种,其中见于《范氏呈送书目》的12种(其中收入《总目》者8种,内2种不见于《范氏呈送书目》),见于《阮目》的19种(其中又见于《范氏呈送书目》者2种),见于《康熙间旧目》的l种。这里可以说明两点:第一,《总目》收录且明确注明“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的《忠义录》、《宁藩书目》,却不见于《范氏呈送书口》。薛福成谓“当时进呈之书固不止此矣”,《范氏呈送书目》录602种,薛氏《重编进呈书目》增至638种,是可信的。第二,《同文备考》、《广州人物传》既见于《范氏呈送书目》,又见于《阮目》,说明范氏进呈书有少数发还其家的。
    最为值得重视的是管氏全文抄录范大冲的跋文。跋文中“肖翁蔡太公祖”,谓福建同安蔡贵易。据《(乾隆)同安县志》卷21《循绩》载:“蔡贵易字尔道,又字道生,一号肖兼,……嘉靖甲子(四十三年(1564)举人,隆庆戊辰二年(1568)进士,授江都令,……知宁波府,……晋浙江按察使”。《(雍正)宁波府志》卷16《秩官》、《(乾隆)郭县志》卷11《名宦》均载:蔡贵易字道生,同安人,万历十年(1582)任宁波府知府。有政绩,祀名宦。
    这则跋文不仅告诉我们范钦毕生聚书、建天一阁及其子范大冲编刊书目之缘由,最重要的据此一可考向为人所不知的范钦生卒行年。
    《(乾隆)鄞县志》卷16《人物·范钦传》谓其“卒年83”,然未说明年份,却与跋文所云“致政20余载,享寿8帙”,基本吻合。范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致政回宁波,距万历十五年(1587),凡27载。根据跋文中“今遽仙逝”和范大冲的“泣血百拜”,’当是卒于本年,那么上推82年,则范钦生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时年28岁,致政时(1560)56岁,建天一阁时大体在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1561—1566),即57岁至62岁,万历十五年(1587)卒。
    末了还需说明的是,此目是管氏全录本,抑还摘抄本呢?我以为是摘抄本。尽管黄家鼎谓范大冲登阁编目时,“凡坊间易得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未及”[6],然而这份书目于正经、正史、诸子、唐及唐前人诗文集毫无反映,显然不应符合范氏天一阁藏书的实际情况。同时,从管氏在同册中抄录的《阮目》、陈第《世善堂书目》及《总录》看,均寥寥数纸。管氏摘抄的取舍标准,我们不得而知,或者大体以稀见,或个人爱好所为。因此,这份书目所收书籍及类目,不是万历原刻本的全貌,只是万历刻本于今不存,这一简目却使我们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其意义正在于此。
    注释:
    [1]骆兆平《天一阁藏书目录》,载《文献》丛刊第14辑,1982年12月。
    [2]骆文谓漫堂抄本据宋荤的生卒年,断为“此目原稿的编制时间,下限不迟于康熙五十二年”,而介夫抄本首有康熙五十五年芝柄跋,五十六年林佶跋。故云“清初抄本”不确。又谓“此目原稿的编制时间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无据,而骆在其所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考录》中称《康熙间旧目》,则较上述准确。
    [3]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谓“范钦之次子大冲,放弃万两白银而取藏书”,应误。清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云:“吾闻侍郎(范钦)二子,方析产时,以为书不可分,乃别出万金,欲书者受书,否则受金。其次子欣然受金而去。”
    [4]参见拙作《清管廷芬稿本二种叙录》,载《文献》1991年第3期。
    [5]清黄家鼎《天一阁藏书颠末公》,原载长白廷恺编刊的《二黄合稿》,此转录《藏书纪事诗附补正》卷2。
    [6][5]
    原载:《图书馆学研究》1992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