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关于《尤袤、万卷楼、遂初堂书目》中的几个史实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燕生 参加讨论

    陶宝庆同志《尤袤、万卷楼、遂初堂书目》(载《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年第三期)对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的生平及其所编《遂初堂书目》作了扼要介绍和评论,读后深得启发。作者对尤袤藏书之所万卷楼的详细考辨,很使人叹服。我因为工作之便,也曾对尤袤和《遂初堂书目》做了一点资料搜集和初步探讨,所得一些结论,与陶文略有出入,愿在此提出,供陶宝庆同志和其他同志参考。
    一、陶文说:“尤袤绍兴十八年二十二岁时中进士第一名,……”按《宋史》本传仅记载“绍兴十八年进士”,据《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第三甲第三十七名尤袤,字延之,小名盘郎,小字季长,年二十二,二月十四日生。”陶文认为“中进土第一名,”大概据《梁溪遗稿》附录的《家谱》所云“二十二岁礼部试第一,廷拟状元,以不呈卷秦桧易之。” 尤袤虽曾于礼部考试中获第一,实未得此荣耀,而是以殿试第三甲第三十七名的名次上榜的。
    二、陶文说:“其后人清代尤侗曾千方百计辑录散佚民间的尤襄诗文,编成《梁溪遗稿》二卷传世。据尤侗《梁溪遗稿跋尾》所述成书经过:“今岁庚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秀水朱竹垞检讨偶过西堂,追话及此(按:指寻访尤袤遗文之事),自言家有载籍略见一斑。遂归而搜箧,衍得古今诗四十七首、杂文二十六首,汇成二卷,手钞示予。予……随命梓人授之剞劂。既考诗文所出,如赤城、临安、茅山志,《朝野杂志》,《瀛奎律髓》等类,亦非希有之书。”由此可见,(1)注意并搜访尤袤遗著而且功绩卓然的首先是朱彝尊,自称尤袤十八世孙的尤侗虽曾“千方百计”地查访搜寻,仍是“不劳而获”,他的主要贡献是镂板行之.使其流播于世。(2)《梁溪遗稿》的材料来源,并非“散佚民间的尤袤诗文”,主要是出自常见的别史方志,如《咸淳临安志》、《嘉定赤城志》、《茅山志》、《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
    三、遂初堂是尤袤读书之所,是南宋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但是遂初堂建于何时,它与万卷楼是何关系,诸史籍记载不一《乾隆无锡志》卷四载:“乐溪在西郊梁溪之下,袤未筑遂初堂,居束带河。”王永积《锡山景物略》卷四亦称“尤文简公致仕归,尚未筑遂初堂。”这些材料认为遂初堂是尤袤致仕以后才有的,当建于光宗绍熙中(1191-1194),据《乾隆无锡县志》卷十四引《慧山记》:“遂初书院在读书台左,始于袤从祖文献公辉,名依山亭,文简公取孙兴公《遂初赋》义以名,宋崇陵为御书‘遂初’以赐。”此材料又认为书堂早建,尤袤仅易名以“遂初”。按尤袤于绍熙四年(1194)去逝,大约在绍熙三年或四年方告老还乡,若依上述史料所云,致仕后还迟迟不建遂初堂,先在乐溪大第住上一阵子,那么,遂初堂得名不久,堂主便谢世了,在这样短促的时间居然能名噪一时,确实令人费解。我以为,“遂初”一词虽含隐退之意,但尤袤未必在退休后方以此名之书堂。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有《题尤延之右司遂初堂》《跋尤延之左司所藏》二诗,后一诗有云,“太史结庐伴鸥鹭,锡山山下荆溪渡,红光紫气上烛天,箇是深藏宝书处。”从二诗的标题和内容看,尤袤的遂初堂藏书楼在尤袤官枢密检正兼左谕德时已建立起来,值孝宗时期,不会有光宗题匾之事。因此,清代方志所云遂初堂建于尤袤致仕之后,恐未确然,而陶宝庆同志认为宋光宗题“遂初堂”匾额以后,得此堂名,是值得商榷的。至于万卷楼,诸史籍也有不同说法,王永积《锡山景物略》卷四东溪居称:“尤文简藏书之富,素甲天下,于溪西置万卷楼.”《乾隆无锡县志》卷十四在“袤未筑遂初堂”语后,又说“(乐溪)中有万卷楼、畅阁、来朱亭、二友斋。”这里所说的万卷楼与遂初堂显然不是同一建筑,但在当时尤袤好友的诗文中,却都是将万卷楼与遂初堂视为一物的。陶宝庆同志举列的陆游诗云:“遂初筑堂今几时,年年说归真将归,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遭书围。”蒋重珍《东溪居万卷楼诗三首》之一“小艇溪边月,来寻万卷楼,遂初读书处,鹤去白云留。”看来,尤袤虽官居二品,广置家园,但也没有搞两处藏书楼的必要。不过,综观以上记载,万卷楼得名并未晚于遂初堂,陶文所育“万卷楼本名遂初堂”,余意以为改作“遂初堂又名万卷楼”为妥。
    四、尤袤《遂初堂书目》分类四十四,其史部有十八类,陶文写成十四类,当为笔误。又陶文所列史部、子部、集部的种数(分别是793,926,779)也与实际数字不符。下面为我据《海山仙馆丛书》本作的《遂初堂书目》著录图书数目的统计。
    总计《遂初堂书目》著录图书3,151部,去其十八部重出,共有3,133部。《遂初堂书目》在南宋诸家目录中的突出特点就是重视史部,尤袤在史目设类十八,收书978部,冠四部之首,明显反映出藏书家的趣好。
    五、陶宝庆同志指出“《遂初堂书目》不但为我们记录了许多已经失传的古书书名,而且开目录一书兼载各种版本之创,”这个结论是很正确的,但作者在说明此结论时,提到了周易类内有《晁氏周易》,《吕氏周易》和《吴氏古周易》三书,其实,这三种书分别是三种不同注本的《周易》,而非《周易》一书的不同版本,现在通常也不把此种情况视为版次之别。
    六、《四库总目》在评介《遂初堂书目》时指出,是书“不载卷数及撰人,”陶文沿袭了四库馆臣的说法,提到“所举书名下无撰写人、无卷册数、无版刻者、版刻地点和版刻年代等重要内容,显得过于简略。”《遂初堂书目》确无卷数著录,但撰人记载却是随处可见,如《汉纪》作者荀悦,《唐书备阙记》作者吴竞,《史通》作者刘知几等,个别图书也注明了撰著时代,如目录类有“梁、阮孝绪、《七录》,”书名、作者、撰著时代皆很清楚。著录无定式是该书目的特点之一。对此,我曾在拙作《“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中提及这一问题。
    原载:《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