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在中国也流传甚广。其经文先后译出7次,存有大批的注疏。此外,敦煌经卷中还有多种演绎《维摩诘经》的讲经文。经过诸多前贤的整理研究,与《维摩诘经》有关的讲经文已在数量上小有规模。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辑录《维摩诘经讲经文》6种(分别是S.4571、S.3872、P.2122、P.2292、BD5394和P.3079、罗振玉《敦煌零拾》所载),另有《维摩碎金》(φ101)、《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φ252)。《维摩诘经》凡三卷十四品,而现存的几种讲经文演绎的内容全部集中于前五品,即《佛国品》至《文殊师利问疾品》。郑振铎曾推测整部讲经文“总有三十卷以上的篇幅。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则认为“至少当在六十卷以上”。项楚在《<维摩碎金>探索》一文中说:“《维摩诘经讲经文》是规模极其宏伟的巨著”,“还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经文的讲经文迄未发现(假定它们有讲经文的话)。” 前贤对《维摩诘经讲经文》数量的推测于今可以有所证实。国家图书馆藏BDl5245(新1445)即为新发现的一种《维摩诘经讲经文》。本卷演绎《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中文殊受命前往维摩诘处问疾的部分。原卷首残,尾题为“文殊第二”。其内容则恰与原见于罗振玉《敦煌零拾》所载的《文殊问疾第一卷》相接。 《文殊问疾第一卷》与BDl5245(新1445)演绎的经文都为《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前面部分。从二者所述的经文看,《文殊问疾第一卷》止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人昆耶离大城”。接下来的一段经文是:“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人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BDl5245(新1445)首残,但残存的文字中仍可见“内除去所有及诸”等字,而其讲述的内容也正始自维摩诘空其内室、专候文殊的部分。从叙述文字来看,《文殊问疾第一卷》的结束部分讲的是文殊领命将去问疾,最末一句唱词是:“居士见文殊入室内,如何排批也唱将来”,根据讲经文的惯例,此句当是对下一卷内容的提示。而BDl5245(新1445)开头部分的“白语”中还有“于是文殊受敕,遂别菴园,问居士之病身,传慈尊之恳意。威仪一队,诣大士之室中”,这些语句复述了《文殊问疾第一卷》结尾部分的内容。两卷的首尾形成了内容上的呼应和衔接。此外,二者篇幅相当,行文和用语也颇为相似。它们之间应当存在着密切的关联。BD15245(新1445)接续《文殊问疾第一卷》而来,其尾题“文殊第二”,当是“文殊问疾第二卷”的略写。 BDl5245(新1445)所记的这段文字,《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等均未收录。BDl5245(新1445)首残,尾题为“文殊第二”。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所编《敦煌劫余录续编》即据尾题定名为“文殊第二”。现据本卷尾题、罗振玉旧藏尾题及前贤对于《维摩诘讲经文》定名习惯,拟标题为“维摩诘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兹据原卷逢录BDl5245(新1445)文字,试为校注。其中,讹字在原字后的()中注明或说明,衍字加(>表示,脱漏之字在原字后的[]中补出。敦煌写本中有很多俗字别体,凡无异议的本文径写作现在的通行字,凡字形差距较大或假借字则在()中加以标注。 维摩诘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 (前缺)师利与诸菩萨 (前缺)[室]内除去所有及诸 (前缺)云 此唱一经,是空<是)其室也。是维摩大士,尔(示)现病床。文殊既到问来,唯见空其内室。居士有偈: 居士英雄不可论,功圆果满众皆闻。 权施方便毗耶国,示现赢形一病身。 知道圣徒来问病,先于方丈聘(骋)威神。 空留一室都无有,专候文殊大觉尊。白语 于是文殊受敕,遂别巷园,问居士之病身,传慈尊之恳意。威仪一队,诣大士之室中。菩萨三千,从文殊之为使。是时居士,独侵(寝)病床,见文殊队仗到来,睹声闻听徒不少。龙神宝盖,遍满云中。释梵幢幡,塞于丈室。遂现无边之神变,化一室以皆空。眷属尽寄他方,小幼权时遣出。或有金银宝贝,数目难知;绫锦之徒,莫穷多少。总令运出,唯置一床,专候文殊,来过问疾。一要论于法义,二要论化众生。颓颐只望早I临,语了唯宜速降。有偈: 文殊虽即未过从,居士先交(教)净室中。 玉女且令天男去,金花权寄在诸宫。 更无眷属为其伴,唯置空床总遣空。 专候文殊师利到,论量妙法大乘宗。断平 维摩室内逞威神,接侍(待)文殊礼不亏。 恐怕众人无立处,潜交(教)并当又腾移。 金银宝贝权般(搬)出,祗候文殊大觉师。 茶果又无看客处,空留一室作祗持。 现神变,实希奇,只首维摩有大悲。。 接引众生身现病,提携凡辈示尫赢。 八千菩萨围花座,五百声闻总愿随。 将入维摩方丈室,若凡若圣数难知。 方丈室,彩云旋,龙节幢花雾里看。 天女双双擎伞盖,天男对对执珠幡。 相随菩萨无边众,陪从声闻不可宣。 为听文殊居士语,礼辞圣主别菴园。 入室内,圣兼凡,礼拜维摩尽意虔。 竞取旃(栴)檀炉里燕,各将花果献于前。 祥云幕幕围花座,瑞彩氛氛绕宝莲。 营空中弹两指,颙颙会里合双拳。经 问疾众,实堪夸,尽人维摩圣主家。 一队队尽皆擎宝器,一群群手里执天花。 珠幡动处祥光(日煞),云服辉时惹翠霞。 居士见文殊来入室,先申慰问唱将来。 经:“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亦无所去。”一、维摩先申赞叹,言“善来文殊师利”至“不见相而见”。二、文殊显理,“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不来者,为无所从来。且维摩申念,圣主遥知。遣七佛之祖师,过一丈之石室。居士道:我比望声闻小果,来问于吾。谁知大圣文殊,亲临弊室。且见声闻浩浩,菩萨喧喧。龙神杂于云中,天众徘徊于雾里。文殊是七佛祖父(师),妙德是三世之道师。既来垂问于吾,但不一身人室,何要百千徒众、万忆(亿)天人,动尔许多之威仪,现广大之神变?一真之理,体性湛然,何假文殊现诸相貌?不来相上, (罔)现相来;不见相中,迥然得见。文殊被问,寻启维摩:利益之门,各有方便。若是真如之理,来去何关?绝相门中,现时何怪?我若一身来问,谁人知道过从?争显圣主之殷勤,岂知居士有病?若是凡夫之类,睹相生心;小果声闻,见境学道。一要发杨(扬)凡辈,二徒诱化群迷。徒(徙)声闻速进大乘,遣菩萨早登圣位。如斯队仗,不要怪论;些少威仪,何之惊惧?居士有偈: 一真法界湛然清,何要神通广发明。 离劫相时光相有,言于形处本无形。 文殊既以来为使,不假威仪动众情。 但不一身来问疾,方知真体本来平。 文殊有偈答维摩: 来去形中本是常,不须惊怪不须忙。 门门尽有修行路,处处还留楱径方。 圣主遣差交(教)问病,慈尊敕我现威光。 真如若见来时相,何说来时事矩(短)长。又断上下 真理凝然离过非,寂绝忘心相坌污。 纤毫万善皆圆备,但是功能总以周。 仁者身为七佛师,何故现斯多相貌。 但不运通过弊止,何要威仪汝许多。 不来相上迥然来,不见相中亲得见。 自为三世慈悲主,何要威仪尔许多。 既承佛敕问如来,相貌何须广施展。 真如之理无其相,何要威仪尔许多。 澄澄妙体本无形,方表真源法界性。 但不一身来问病,何要威仪尔许多。 室中菩萨数无边,会上人天难算数。 但不一身来问疾,何要威仪尔许多。断 我虽久远证真常,利益门中各有方。 发策钝根须现相,提携凡辈逞威光。 侍承佛敕来相问,须现神通指道场。 劝诱众生过贵室,只徒亲礼法中王。断文殊报 莫于相上苦相论,莫向形中道未闻。 来去本无分别相,真如之理体常存。 世尊遣我为其使,现相亲徒夸众人。 要显释迦慈父语,表于为使不因循。经 菩萨分疏道理开,先蒙居士赞奇才。 巧谈真相无差错,能说真经义不乖。 再向众中师(狮)子吼,重于会里震春雷。 整肃威仪合掌立,陈佛情指(旨)也唱将来。 经:“文殊师利言:且置”至“当云何灭”。 文殊既入其室,将问维摩,舒目爱之慈光,问染疾之大士。净名才见,便赞善来。文殊止言:且置斯事,居士且莫说法,别有启陈,侍(待)我申慈父之言,待我问居士之病本。文殊有偈,告居士曰: 亲蒙圣主会中差,持遣毗耶问病来。 待我申传慈父语,表于为使礼无乖。 勤勤合掌前头问,渐渐将身近宝台。 居士病因何事得,乞垂指引为宣开。 故经云:居士是病,从何所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居士>白语 居士此疾,奠是风黄痰饮,四大乖和,便(使)无边之苦恼愁生,遣一室内呻吟沥沥。吃何汤药,稍得安和?遣谁人主持患身,如何知其病本?我蒙圣主处分,得故问来。大觉丁宁,专来丈室。今日幸垂指示,强起宣陈,令我等知此病因,使人天疑心息断。侧 文殊对众申情旨,便把心诚启居士。 我奉金仙处分来,不知所患从何起? 病本元来从甚处生,疗始不得发憎炽。 为当四大有乖和,为当[五]腑沾时气? 佛世尊,亲处分,时遣来过方丈问。 强扶身起为宣杨(扬),我要此时知病本。 四大中,万代损,吃甚汤药除得尽。 慈尊遣我问因由,略起此时申病本。 莫是心家气不和,莫是风黄及痰饮? 幸望今朝为众宣,我要今朝知病本。 为世尊差,令我问,方敢会中陈意恳。 强抬身起为宣杨(扬),我要此时知病本。 伏(服)何汤,吃何药,得磨(麽)尫赢身体弱。 幸望慈悲为众宣,不要藏情请道却。 病生时,善与恶,四代之中何代错? 幸望慈悲为众宣,不要藏情须道却。断平 文殊发语极殷勤,恳切情诚为众陈。 病本不知何处得,分明为说其因[由]。 免交(教)小圣怀疑悟(误),徒使声闻会正真。 倘若得逢居士语,含灵从此免漂沉。经 文殊慰问向维摩,居士将身强对和。 我病本因贪爱起,致令著体受缠痾。 众生难灭三毒火,菩萨能降四种魔。 既被文殊恳切问,净名祗对也唱将来。 经:“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即我病生”,乃至“众生病灭,即我病灭”。 前来文殊师利,既入方丈,人天尽以悄然,他便起立座前,安祥慰问云:是疾何所起?是时居士启白文殊:我病因由,本从痴有。为众生贪爱,錤(错)处循环,流于六道之中,未省将心觉悟。长居三界,似游大(火)宅之坑;恋爱六尘,岂观身之不久。汩没生死,长处漂流。近魔近邪,逐凶逐党。见斯徒类,我病万(方)生。不干四大之缠痾,岂关五腑之增损。我之病本,自为贪生。何劳七佛之祖师,来降一间之小室。更蒙慰问,岂敢胜当!频赐问安,实多悚惕。都无祗待,又乏茶承。今以身处缠痾,伏乞慈悲不怪。八千菩萨劳德立在延(筵)中,五百声闻谢君来于法会。天人大众,八部诸王,久立实是不安,为望且垂知察。居士有偈: 深蒙菩萨问殷勤,我病生来必有因。 皆为含灵说五欲,致令候病在吾身。 远劳大圣亲垂降,又沐慈悲恩念频。 此病不从诸处得,盖缘一切有情人。 大圣维摩诘,虔恭白上人。 迥蒙慈念力,远降问吾身。 感激终难忘,酬恩未有因。 菴园三界主,忧念病中身。 我病从痴有,都缘一切人。 长居生死内,致我病沾身。 劝策何曾悟,宁求出离门。 循环居六道,致我病沾身。 日日耽声色,朝朝染欲尘。 为忧含识故,致我病沾身。 善处无心匹,恶缘有意亲。 不知没后苦,致我病沾身。 吾见众生类,三途来去频。 不求出离处,致我病沾身。 恳切丁宁劝,何曾觉吾因。 天堂不肯去,致我病沾身。 清净逍遥国,无非百宝珍。 劝生不肯去,致我病沾身。 凡凡居三界,迷迷六道沉。 才生生又死,致我病沾身。 妙德殷勤问,维摩与我陈。 为忧含识故,致我病沾身。 居士重申告,筵中逞弁(辩)才。 文殊合掌立,专候震春雷。 五百声闻众,虔恭近宝台。 愿闻居士语,免得众疑情。 方丈维摩语,喧喧唱善哉。 申陈病起处,句义莫能偕。 吾为众生故,忧心挂我怀。 忧怜如父母,便请唱将来。 经:“譬如长者唯生一子,其子得病”,乃至“何须空无侍者”云云。居士诗断 示相同凡丈室居,常忧我辈与门徒。 亲辞净土来凡世,接引群迷现病躯。 何异人家怜爱子,恰如长者护明珠。 含灵若得皆成佛,我病多应一点无。白 维摩大士,再启文殊,陈病本之所因,喻长者之爱子。五为因中发愿,誓救群迷。忧念含灵,况论苦海。一切愚痴之类,不求出离之门。向六道中似蚁循还,处三途内如蚕作茧。堕落畜类,力负艰辛。生向人间,贫穷下贱。饿鬼即曾经历,那个得知?天堂即往复千回,谁人觉悟?见斯徒类,我病方生。何殊父母之恩,有若长者之子。婴儿忽然得病,慈亲忧念情深。孩儿病未痊除,父母亦乃抱病。吾身染病,体喻如然。但令总得超真,我病多应得差。吾之忧念,共父母无殊。观三界六道众生,如长者一个之子。见痦哑者之类,常兴救护之心。睹遇(愚)痴无福之人,常垂方便。见耽色逐声之辈,交(教)求断忧之心。欲已断于善根,色已说于生死。我之病起,皆向此生。深蒙圣主慈悲,持谢法王垂问。侧 菩萨筵中再陈启,我病生时深有故。 忧怜三界四生人,长日沉论(沦)向恶趣。 大士心,忧遍匝,恰似人家男与女。 见子绵,父不安,菩萨慈悲堪比喻。 孩子娇,有病苦,疾病痊也沾于父母 孩子身安父母安,菩萨慈悲同此喻。 见含灵,沉恶路,没不心中生觉悟。 忧怜我辈有情人,菩萨慈悲同此喻。 似一人,家具(巨)富,有一孩儿长守护 儿若非安母不安,菩萨慈悲同此喻。 我今染患在于身,为见众生沉恶趣。 众生安了我亦安,菩萨慈悲同此喻。 来又去,来又去,沉沦恶道千万度。 恰如长者有娇儿,菩萨慈悲同此喻。 三界中,实是苦,谁人略解生觉悟。 恰如长者有娇儿,菩萨慈悲同此喻。 辞净方,来秽土,助我释迦大慈父。 恰如长者有娇儿,菩萨慈悲同此喻。 净土中,好来去,且没三灾兼八苦。 为怜一切有情人,菩萨慈悲同此喻。色经 正当论裁法筵开,菩萨声闻百万垓。 无限圣人居丈室,几多天众绕花台。 会中有个声闻怪,独自思量暗起猜。 为见众人无座位,如何作念唱将来。 文殊第二终 原载:《敦煌研究》 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