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吕祖谦佚文补遗推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灵庚 参加讨论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文献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全谢山《同谷三先生书院记》说:“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熹)学也,吕(祖谦)学也,陆(九渊)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 可知在其时,吕祖谦的学术成就之丰、社会影响之大,在朱熹、陆九渊辈之上。
    据现存文献所载,吕祖谦生前各类著作有54种之多,仅存为27种,散佚一半之多。其著名者有:《古周易》、《丽泽论说集录》、《东莱书说》、《吕氏家塾读诗记》、《春秋集解》、《左氏博议》、《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大事记》、《欧公本末》、《历代制度详说》、《卧游录》、《东莱集》、《少仪外传》、《皇朝文鉴》等。
    《东莱吕太史集》则为吕祖谦的诗文总集,凡36卷。这个集子不但收录吕祖谦诗文最全,而且出自宋椠,自然备受学人重视。但是,这个集子非吕祖谦生前所辑,是在吕祖谦殁后,由其弟吕祖俭及祖俭子乔年陆续编辑起来的。据吕乔年嘉泰四年(1204)
    《东莱集跋》称, 祖谦殁后,有《东莱先生集》流传于世,然“真赝错糅,殆不可读。而又假托门人名氏,以实其传,流布尔日广,疑信相半”。其弟祖俭“乃始与一、二友收拾整比,将付之锓木者,以易旧本之失”。时祖俭坐上疏赵汝愚及论不当黜朱熹、彭龟年等,以忤权臣韩侂胄,被贬置韶州,故祖俭在世时只编过一个15卷本《东莱吕太史文集》,“卒未就”。以后,其子乔年在此基础上,将“家范、尺牍、读书杂记之类”辑录成集,即为16卷本《东莱吕太史别集》。之后,乔年又陆续发现吕祖谦的一些诗文,结集为5卷,即《东莱吕太史外集》,同时将“年谱、遗事,与凡可参考者,皆总之《附录》”;后又将楼钥的《吕氏祠堂记》附于后,别为1卷,总4卷。这便是祖俭、乔年所编辑而传于世的40卷本《东莱吕太史集》的始末。其书分为三个阶段,非成于一时一世。父子二人可谓不遗余力。尽管如此,诚如朱熹对祖俭辑录的15卷本《东莱吕太史文集》所说的那样,“伯恭文集中,如《答项平甫书》,是傅梦泉 子渊者;如《骂曹立之书》,是陆子静者。其它伪作,想又多在。” 至于失收、遗漏,更在不可避免。新编纂出版的《全宋文》所收录的吕祖谦文,为《东莱集》所未收者竟有72篇之多。可见为祖俭、乔年父子所辑录《东莱集》并非全帙,确有增补之必要。
    笔者近年主编《吕祖谦全集》编纂、出版,并亲自点校《东莱集》,于集外之佚文特别关注,其所得佚文凡81题,比《全宋文》多出6篇。对此,现作补遗、考辩如下,以供学人参考。
    修祖师院河堤疏
    三乘佛地,六祖道场。适忧东去之惊波,将害西来之胜境。既非曹溪一滴,盍障狂澜?如得陶朱千金,乃成彼岸。幸矜诚恳,特系芳衔。
    案:此文见于[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0《劝缘疏·修造》,《全宋文》未见收录。当补。祖师院,指六祖惠能住锡的南华寺。旧寺在今韶关市曲江的曹溪畔,于南宋属广南东路。祖谦的高祖吕好问南渡后,于高宗建炎三年(1130),率族“避地转徙于筠、于连、于郴、于全、于桂,靡有定止。绍兴七年(1137)七月丁酉以疾薨于桂州”,“后二十四年,乃克改葬公于婺州武义县之明招山,实绍兴二十四年(1154)闰十二月也”。 吕好问去世的这一年,正好是吕祖谦的生年;吕好问迁墓之年,祖谦时年18岁。在此以前,吕祖谦的少年生活,多在岭南的连、郴、全、桂一带停留,故对六祖惠能的事迹耳熟能详,且极有可能在祖院游览过。此疏盖祖谦居岭南时所作。
    吕祖谦毕生以弘扬孔、孟道统为己任,身体力行,辟邪说,正人心,视释家如杨、墨,无父无君,不忠不孝,故不公开“佞佛”、“溺佛”。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对佛学毫无兴趣。相反,吕祖谦“泛观广接”,对佛学颇有研习,且达到很高水平,渗透在他的著述中。如,在与朱熹研讨《孟子》“尽心”这个命题说:“若云六君子由尽其心而能立天下之大本,如何?释氏直曰‘吾见是性’,此述释氏之辞耳,非许释氏为见性也。若后章释氏‘见性而不尽性’之类,则诚有病。” 又如在论述“知”、“行”时说:“知犹识路,行犹进歩,若谓但知便可,则释氏‘一超直入如来地之’语也。” 难怪朱熹批评说:“伯恭亦看《藏经》来,然甚深,不见于语言文字间。” 故祖谦作此类阐扬佛学的文章并不奇怪。祖俭父子盖出于有害于“吕学”之纯正的考虑,故一概未收,深为可惜。
    修兴福院疏
    崎山胜践古圣,迦蓝远接苍波。浸灌湖田几千顷,傍连粉雉;锁断闽城十万家,桧栢排青。峯峦拥秀,气象依然;森列门庭,那得萧条?兴废在时,扶持有待。更劳斧凿,振居士植福之基;愿发囊金,证如来显化之地。
    案:此文见于[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0《劝缘疏·修造》,《全宋文》未见收录。当补。兴福院本在今福建泉州惠安县的崎山妙觉岩下,久已荒废,在南宋属福建府。兴福院原名罗山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改为兴福院,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名神霄宫,宣和元年(1119)又改为女真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恢复为兴福院。这是一座名驰八闽之间千年古刹,“道化盛行,学侣云集无所容”, 可见其盛如此。文人墨客多有吟作。陈舜俞《兴福院僧房》:“东西游遍两山村,栀子黄时橘满园。唯有小轩临小涧,病僧欹枕听潺湲。”李弥逊《和尚书兄留题兴福》:“殿阁群峰合,山根一水长。檐楹接云树,钟馨杂凤篁,客枕愁花雨,斋鱼搅梦梁。篮舆隔溪路,目断佛龛香。”张侃《宿弥陀兴福院遇诗僧妙宁》:“今宵僧院借床眠,风误秋声在枕边。起共诗人谈隽永,瀹茶新汲磵泉煎。”祖谦对这座名刹亦不会无动于衷。绍兴二十五年(1155),吕祖谦之父吕大器任福建提刑司干官,祖谦随父至福唐(今福州)。时年三月,遵父命从三山林之奇受学。明年十二月,与朱熹首次相遇于福唐。祖谦游兴福院并为此疏,盖在此时也。
    修忠靖庙疏
    栋宇恢闳,子厚尝致诚于太白;堂陛颓落,昌黎亦轸念于相君。神祇既安,休祥自至。惟黄柏 洋场之胜境,自忠靖 昭烈之行祠。无感不通,所求皆应。天宝之际,誓挺身于二贼之间;熙宁以来,尤发灵于七闽之地。一指之弃,千载如生。顾庙貌之未崇,虑神游之弗称。此邦之念在是,过者为之怃然。欲广规摹,一新庑殿。何以侈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未能辨瓴甓之费,板干之工。度财约千余缗,落成需二三载。愿惟乐施,同集殊缘。特开严毅之颜,以介明灵之佑。雨赐恊序,即看弥望之耕桑;诗 书礼家,会见满门之朱紫。
    案:此文见[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0《劝缘疏·修造》,《全宋文》未见收录。当补。忠靖、昭烈庙,所以祀唐张巡、许远也,庙在婺州(今浙江金华市)。清俞樾云:“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婺州碑记,有张巡、许远双庙,辨云:‘嘉泰甲子,余谒郡侯南康李公景和,见其追逮土偶,械系于庭。问其罪,则云李侯家眷为祟所扰,故加之罪,杖之溪浒,投土偶于深渊,未尝不重李侯之果决也。及余之郊外,听舆人之诵曰:“此庙非它,即唐张、许之祠也。郡侯以其烹爱妾而无所归,旋扰其室,既伏其罪,而怪乃绝。”余独念张、许置庙始末,郡志无所见,志乃洪公遵诠次,必不逸书。后繙阅故书,见《唐·张巡传》,载许远子玟为婺州司马,柳子厚《南公庙碑》载南霁云子承嗣为婺州别驾。今婺之双庙与倅廨邻,意南、许二子之所立乎?不能不讥李侯太果,而诮洪公之略也。’按张、许为唐之忠臣,何至为祟如此?必邪鬼所凭依,遂使二公受身后之累,亦可异矣。” 则吕祖谦居婺州时,张巡、许远二庙犹在。盖有感于金人入侵,社稷播迁,欲奋发忠烈之士以振国人之图复,故吕祖谦乐为婺人修张巡、许远之神庙而作此疏。其与时人李景和之辈之所为,不亦霄壤之别乎?
    修龙王庙疏
    九秋龙跃,万里云从。方平陆以为渊,念灵祠之无所。愿叩陶朱之富室,共新彭蠡之离宫。神则奠居,障百川而归海;人斯蒙福,随四序以宜家。
    案:此文见于[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0《劝缘疏·修造》,《全宋文》未见收录。当补。古之龙王庙可谓夥颐,盖凡有水患之处皆有祠祀龙王之庙。吕氏于此疏云:“愿叩陶朱之富室,共新彭蠡之离宫。”则指“彭蠡”之龙王庙。《江西通志》卷109《祠庙》:“龙王庙在鄱阳义感乡龙王山。”此疏所指,盖即是庙也。
    化度牒疏
    圆顶方袍,名为僧相。圆外方内,号曰钱神。要觅护身符,正须阿堵物。历三河祗而登觉苑,始自今朝;兴六波罗而开施门,共成兹事。
    案:此疏见于[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0《劝缘疏·修造》,疏文原有二则,《全宋文》收录前一则,唯此一则,遗而不录,未审其故。“化度牒”者,官府予僧家化缘行乞之“通行证”,然后文人往往在此“化度牒”上为僧家说明化缘募捐的缘由、用度以及意义所在等等,而称之曰“疏”。此等文体盖兴于两宋,前所未有。祖谦为何寺院之僧疏其“化度牒”,则未可得知。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