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太平府宋为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辖境包括今马鞍山、芜湖、繁昌。笔者从这几处明清方志和其它地方文献中共辑得《全宋诗》[1]失收或残缺的诗作27首,重录2首。几种方志是康熙《太平府志》[2]、乾隆《当涂县志》[3]、康熙《蟂矶山志》[4],另二种地方文献总集为《谪仙楼集》[5],《太平三书》[6〕。这里将这两种总集略作介绍: 《谪仙楼集》三卷,明骆駸曾编,万历刻本。此书在先前两种同名总集的基础上编成,收有历代关于李白传记、集序及祠墓碑记、凭吊诗文作品三百多篇,大部分为诗作。此书曾著录于四库存目,今仅存一残本藏黄山市博物馆。 《太平三书》十二卷,清张万选编,顺治刻本此书二、三部分收录自南北朝至清太平府境域山水胜迹诗文题咏共七百多篇。此书亦较稀见,曾著录于四库存目,今有《四库存目丛书》本。《太平三书》所辑较多,得19首。 本文辑录的这29首诗涉及作者18人,有几位是知名人士,如黄庭坚、沈括、郭祥正、贺铸、洪迈等,还有韩元象、鲍信叔、王文遒等3人不见《全宋诗》,这些应当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潘阆 泊牛渚 扁舟不复见袁宏,故垒犹连谢尚城。潮落潮来知旦暮,云收云出辫阴晴。骑鲸仙子千年恨,化石佳人万古情。牛渚矶前浪如屋,区区名利与生轻。 (《太平三书》卷三。此诗《全宋诗》据《舆地纪胜》收录,题作《游当涂》,缺颔联,特予重录)
张伯玉 嘉佑间(1056——1063)知太平州(补《全宋诗》小传)。 白纻山 天天白纻歌,曾此发清唱。疑是姑苏台,移来楚江上。瑶音邈已久,翠带谁相向?谩动古今愁,临风一惆怅。(《太平三书》卷二) 凌敲台 高台出烟空,曾是乐游苑。草树带清香,扰疑奉雕辇。云韶九奏后,春色几回晚。独有大江流,沦波与天远。(《太平三书》卷二) 龙山 桓侯慕清躅,登山宴重九。叠鼓出烟云,落帽醉僚友。我来亦嘉节,风物皆依旧。高客安在哉,踌躇眷芳酒。(《太平三书》卷三) 陶隐居故址 昔有山中相,宅此开三径。炼石晓寒烟,弹棋秋日静。孤云多野意,遗老谙药性。犹喜松风楼,萧骚入幽听(《太平三书》卷三) 隐静山 高士浮杯来,投锡顿清绝。到今千丈松,闲伴五峰雪。凌烟孤鹤起,向晚啼猿歇。不见纤尘飞,寒泉湛明月。 (《太平三书》卷六、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全宋诗》录颔联、尾联题作《明月泉》,文字亦多不同)
杨杰 灵山 方丈门须四面开,为师绳墨栋梁材。不惟剩得江山景,兼有清风面面来。(《太平三书》卷六)
沈括 碧霄峰 岩深映碧萝,金鬣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
承天观 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检梢。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何当脱尘滓,来结皓然交(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
郭样正 采石渡 采石渡头风浪恶,九道惊湍注山脚。金牛出没人莫知,翠壁巑岏险如削。上有藤萝幂雾张羽盖,下有洞窟崩澌震天乐。水神开府定岁年,犀烛朱衣马争跃。我来览古凭阳春,高吟未遇谢将军。骑鲸捉月去不返,空徐绿草翰林坟。风期亢爽非今古,冥寞神交两相许。倒提金斗倾浊醪,滴沥招魂寂无语。斜阳衔山溟潮退,两两渔舟迷向背。便欲因之垂钓竿,六鳌一掷天门外。(《太平三书》卷一○,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全宋诗》收录《楚江行》自“冥寞神交两相许”下与此相同,该诗上有八句,此诗上有十三句,文字全然不同《舆地纪胜》卷一八于太平州景物采石山下收此诗前四句及九至十二句)
凌歊台 宋武登临避暑歊,当年歌吹逼云霄。天涵暗色收平远,潮逆江声送寂寥。人迹有谁能暂息,客魂无着易为消。只今莫问兴亡事,且拨香醅醉一瓢(《太平三书》卷一○)
游酢 凌歊台 今古豪华一梦回,刘公遗迹有荒台。青山空野双门壮,白浪排云万马来。涧涧松篁生夜响,年年桃李为春开。更寻小杜题名处,玉筯银钩昏藓苔。(《太平三书》卷二、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全宋诗》据《舆地纪胜》已录此诗颔联,“空”作“控”,“云”作“空”) 青山海棠二首 绛唇皓齿发春阴,野径翻成锦绣林。端为雾中看未了,少陵当日岂无心。群仙丽服戏朝云,雨过啼妆泣暮春。野客强吟无好句,直须分付谪仙人。(乾隆《当涂县志》卷三二)
梅灏 太白墓 孤坟三尺隐疏林,太白遗踪尚可寻。一命不沾千古恨,万言空载百年心。高标重假丹青手,旧珑新添桧柏阴。从此谢公山上路,行人谁不为登临。(《谪仙楼集》卷三)
黄庭坚 赭山 读书在赤铸,风雪弥青萝。汲绠愁冰断,村酤怯路蹉。玉峰凝万象,绿萼啄青螺。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太平三书》卷四、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九)
贺铸 隐静山 不有非常事,妥能警世顽。浮杯临巨浸,飞锡卜灵山。六代兴亡际,三生去就间。空徐窣堵在,只履又西还。(《太平三书》卷七)
徐俯 大信河 南人北人朝暮船,东梁西梁但如旧。此去家山尚千里,兹地何时复回首。(《太平三书》卷三。此诗《全宋诗》已收录,题作《太平州二首》,为其第二首,用韵和字句不同,故重录之)
尤袤 太白墓 呜呼谪仙,一世之英乘云御风,捉月骑鲸。来游人间,蜕骨遗形。其卓然不朽,与江山相为始终者,则有万古之名。吾意其峥嵘荦落,决不与化(《李太日集注》“化”上多一“万”字)俱尽。或吐为长虹,而聚为华星。青山之下,埋玉荒茔。祠貌巍然,断碑谁铭!(《太平三书》卷三、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李太白集注》卷三六外记)
周紫芝 吉样寺 春江渺渺一鸥飞,欲解扁舟未得归。试问颠风何似恶,浪花丛里看蟂矶。(《太平三书》卷四。《全宋诗》据《舆地纪胜》辑入末一句)
韩元象 字中文,韩元杰之弟。 吉祥寺 黄尘久厌市朝梦,青蒻已孤鸥鹭盟。谁解携琴来此宿,夜深随意写江声(《太平三书》卷四、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八。《全宋诗》引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辑此诗,作者作韩元杰,恐误)
洪迈 洞斋 佳眠起清坐,目送孤云飞。婆婆此室中,浥浥炉烟氛_鬓边霜千丈,羞说翰墨勋。桃李明未了,明妆罗缟裙。庭竹虽不多,照屏友墨君。俗尘斫已尽,底用成风斤?(《太平三书》卷二)
王之道 秋日由秋浦抵敬亭舟过蟂矶有感而作 砥柱中流几万秋,波翻隐隐淡云浮。三山半落青天外,四野回环绿水流。分散鸳鸯拒柳岸,惊飞鸥鸟宿沙洲。莫言此处风涛恶,变化龙飞天际头(康熙《蟂矶山志》卷下,作者作王文道,并署官衔为丞相。按宋文献查无王文道,当为王之道之误。之道封枢密使,未任巫相,此当由其号相山居士误署) 鲍信叔 淳熙间(1174——1189)官承议郎,知繁昌(见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七○《荐举鲍信叔政绩奏状》)。 马人山莲社院二首 朝南暮北遍田畴,蓝舍茅茨得暂休。今日不知何处宿,月明霜冷逼衾裯。 半天石壁倚睛空,中有招提拱翠峰。试问书堂何处是?砚池清诸白云封。(《太平三书》卷六)
吴 渊 宁国府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订正《全宋诗》宁国县之误)。 李白墓 翠峰埋骨处,仿佛见英灵。素月诗魂远,清泉酒面醒。一时踪迹困,千古姓名馨。畴昔流离处,无人为眼青。(《谪仙楼集》卷三、《太平三书》卷二) 蟂矶 恨别刘郎一水悬,真孤此际月婵娟。山留拳石归吴女,神映峨眉望汉川。霜骨千年灯火在,香魂四下水云连。才添彤史登题句,又被芦花一缆牵。(《蟂矶山志》卷下)
王文遒 世代不详,《蟂矶山志》谓宋青州人。 蟂矶 日出风烟没,江平易渡洲。远山环翠黛,怪石激清流。塞雁团沙集,江豚吹浪游;相逢须尽饮,诗句设题留: 绝胜江心阁,慈航济晚游。雄涛翻定水,落雁乱沧洲。萧索鱼龙静,虚无殿宇浮。题诗有高适,逸兴逼清秋。((蟂矶山志》卷上)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清)宋骧.康熙太平府志〔M].刻本.1673(康熙十二年). [3](清)万繡.乾隆当涂县志「M].刻本.1750(乾隆十五年). [4](清)柯愿.康熙蟂矶山志「M ] //四库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5](明)骆駸曾.谪仙楼集「M].万历刻本. [6](清)张万选.太平三书[M]//四库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作者简介:汤华泉(1944——),男,安徽贵池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