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1082—?),字少隐,号竹坡、静寄老人(或静寄老翁)[1]、蝇馆主人,宣城人,早年应试不第。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始以庭对第三释褐,十五年五月设六部架阁官,紫芝以迪功郎掌礼兵两部,十七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编修官。……二十一年四月知兴国军。”(1)秩满归居九江庐山,约于绍兴末年卒。 周紫芝一生著作颇丰,据《宋史·艺文志》有《竹坡楚辞赘说》一、《太仓稊米集》七十、《竹坡诗话》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有《竹坡词》一卷。今除《楚辞赘说》不存外,上述著作皆存。此外据《竹坡词》原跋称,紫芝还著有《尺牍》、《大闲录》、《胜游录》(一作《钱塘胜游录》,见《太仓稊米集》卷五十二《钱塘胜游录序》)、《群玉杂嚼》(疑作《群书杂嚼》,见集卷五十二《群书杂嚼序》)等(2),今皆佚。 《太仓稊米集》共七十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集部四云:“凡乐府诗二十七卷、文四十三卷(按:实误,当为诗歌四十卷,文三十卷),紫芝年过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谀颂秦桧父子者,连篇累牍,殆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其诗在南渡之初,则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又云:“略其人品,取其词采可矣。”(4)其诗清丽典雅,在江西派中算为小宗。 至于周紫芝诗文集的版本考辨及流传,祝尚书和王岚二位先生都分别在大作《宋人别集叙录》(5)和《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6)中对版本源流和传世抄本做了详细而又深刻的论述。这里只是做一点补充,对明梅鼎祚刻《周少隐存集》刊本和八千卷楼藏丁丙跋清影宋抄本略作描述,希望能对《全宋诗·周紫芝集》的最终修订略尽绵薄之力。 一、明梅鼎祚刻《周少隐存集》刊本 周紫芝文集生前没有得到刊刻,直到卒后于乾道二年(1166)宣城人陈天麟帅襄阳时才对《太仓稊米集》进行刊刻发行。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十八年登第,尝从周紫芝游。这个刊本是周集的祖本。周紫芝的儿子周栞在《竹坡词》原跋中说其父“著述缀集成七十稊,椠板襄阳。”所署日期是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十五日(2)。可见周栞所说的本子就是陈天麟在襄阳的刊刻本。此后,淳熙八年(1181)陈公绍因赴襄阳学官,又从周紫芝次子周畴那里得到家藏善本,对祖本进行了修整刊刻,改正了不少的错误。陈公绍刻的这个本子实际上只是祖本的修订本,两者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此后宋本流行颇为广泛,至明时尚有存者。据《近古堂书目》卷下、《绛云楼书目》卷三、《玄赏斋书目》记载都有宋版《太仓稊米集》(1)。 明代该集刊本甚少,《增订四库简明标注》云有明初刊本,今却不见录于各家书目。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明万历间宣城人梅鼎祚的《周少隐存集》刊本。梅鼎祚字禹金,宣城人,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尝与王世贞游。据《明史·艺文志》记载梅禹金著有《古乐苑》、《衍录》、《唐乐苑》、《书记洞诠》等书。梅刊本今不见传,然《宣城右集》卷十九有梅禹金《刻周少隐存集序》。其文曰: “余少修郡乘,至宋周少隐,忤相桧卒以宦贫,晏如也。盖雅重其操介云。顾少隐平生多撰述,集卷七十,今散见《武林西岳志》、《梁溪漫志》与《宣城总集》、《宛陵群英集》者,董千分之十一。诗话录置《学海》中而词不少概见。岁戊子予在金陵得宋诗百余家,悉录本,则少隐之《竹坡老人词》、吴丞相《履斋词》俨然存焉。是冬归而益哀两公前所董存者各为集。丞相集以授其孙伯敬,而少隐久无胤。余小子为刻以传,集诗文三之,词五之,……集成于万历已丑夏六月,越明年庚寅春三月刻成。”[2]可见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诗文词合刻本,其时《太仓稊米集》七十卷尚存,不过梅氏无缘得见,所以就有了文存本的问世。 二、八千卷楼藏丁丙跋影宋抄本 《太仓稊米集》刻本今已不存,多以手抄本传世,如北京大学编《全宋诗·周紫芝集》时所用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金史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徐时栋跋清抄本(简称徐本)等。王岚先生对以上诸本已经作了仔细的考述,这里不再重复。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的丁丙八千卷楼清影宋抄本(以下简称丁本)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本子,然而在编订《全宋诗》周集时没有引起编者的注意。 丁本七十卷,十册厚,线装,无边栏界格,楷书抄写,间用行书,字迹工整,但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半页十行行十八字,文中多有朱墨二色笔校。书中有虫蛀之迹。第一册封面右上钤有一小篆阳文“集”字,然后是墨笔“十册”二字,右下方用墨笔书有楷体“八千卷楼插架”六字,下钤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楷体阳文朱印。书名“太仓稊米集”,用墨笔小篆书。书口上方有“太仓集”三字,中间和下方分别是卷数和页码。书中时钤有“江苏省第一图书馆藏善本之印记”。 丁丙跋见第一册,是另用一张25. 4cm×8. 0cm的纸贴在扉页的后面。七行,每行字数不等,字迹颇为拙劣,并有多处涂改的痕迹。其云:“《太仓稊米集》七十卷,旧抄影宋本。右宋宣城周紫芝(注:芝,原本缺)少隐撰。自号竹坡居士。绍兴中廷对第三,年已六十有一。历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为政间静不扰而事亦治,秩满奉祠,归入庐山终焉。乾道丁亥,陈天麟及唐文若序其集称七十卷。紫芝自序云:昔者山谷先生书告其甥曰:‘文章只是太仓一稊米耳。’黄公文可与马迁、扬雄、刘向之徒相为表里,诗则子美、子瞻而不下数也,而犹小之,如此说不逮其万有一者乎? '末有淳熙癸卯陈公绍志,并程光远、王牧、程恭、孙光祖衔名,犹有宋椠旧式,惟集中谀美秦相,连篇累牍,即武穆之冤,亦未尝深惜。《提要》谓略其人品,取其词采旨哉言乎?”与《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太仓稊米集》跋同。 第一册正文首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太仓稊米集提要》,后依次是唐文若序、陈天麟序及自序,接着是七十卷诗文目录。第十册末附有陈光绍跋。跋云:“稊米集,宣城周左司少隐之诗文也。公之所作裒聚成集,既没而未传。乾道丙戍其乡人殿撰陈公天麟帅襄阳始锓诸木,然校勘之不精,刻画之舛错,凡三百八十有五而为字千馀。淳熙辛丑春,公绍赴襄阳学官任,道过九江见左司仲子畴,得其家藏善本,比至重加是正,命工修整,庶几观者靡有疑。时淳熙癸卯孟夏中浣谨志。”衔名“司书程光远、乡贡进士学谕兼司书王牧、学录兼直学程恭、免解进士府学正孙光祖、从事郎府学教授陈公绍。” 丁本具有如下特征:1、影宋抄本,避宋孝宗赵昚讳,集中凡是“慎”字都是空格,用“今上御名”或“御名”代替。如卷二《黥奴行》(范琼)“慎勿更如奴跋扈”、卷三《次韵伯尹晚游松林寺》“兹游慎无厌”、卷十九《题南金慎独斋》等,像这样的地方书中还有二十余处之多。由此和陈公绍跋表明,此本可能自淳熙八年修订本抄岀。据书前附录的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提要》,则说明它最早可能产生于清代中期,即四库全书编订之后。 2、诗歌乐府共四十卷,文章三十卷,与诸本同。经比较,丁本没有缺收的诗篇。文章部分也较文渊阁四库本全,如卷六十九《为郡僚祭李刑部文》此本即存,并且注也较完备,如卷四十七《拟廷试策一道》就注明:“绍兴五年御题”。此外除去书写错误,异文亦不鲜见。 3、第一册诗文目录大体上与正文符合,但是也有一些出入。首先,目录较正文题目简略。今略举数例,如
其次,目录与正文有不相符的个例。如卷十九《次韵静翁雪中见过三首》,正文位于《次韵邵文伯怀桐渚与陈子髙唱酬之乐》之后,然而目录却置于《题南金慎独斋》后。第三,目录有页码混置的现象。如第26页后置于第40页之后,第34、35页前置于第30页之后。 4、书中有明显的朱墨二笔校正字样,如卷二十五《梅尽一首》下有“此篇当在二十四卷《天申节湖上早归》后”十六字,显系校对时所加。 另外在用丁本校《全宋诗·周紫芝集》时发现: 1、无整首诗缺的现象,所缺的只是零言散语,如卷三十八《五月二十四日晚雨忽晴……既夕方散》“忽从海底”以下“出三山就中蓬莱正奇观黄金塗阙射白光白”十八字缺。卷六《九日登凤凰台》“自对斜阳滴”丁本缺后三字“斜阳滴”。卷十四《雨过凉甚》“好风聊为老人留。今宵枕箪凉如水”两句中“人留今宵”四字因书页受损而缺。又有如卷十五《次韵元素见寄二首》丁本缺“二首”两字,《仆将南归笑庵以诗见留次韵》缺“次韵”二字,概不影响阅读。其他缺字漏字,如卷十六《陪徐使君登秋浦楼》末句“朦胧想山色”缺一“色”字,诸如此类当为传抄之误。 2、诗注较全,然而亦有缺漏,如下: ①卷五《河鲀三绝》其三“鯯鱼”下自注,丁本无,与徐本、四库本同。②卷十七《次韵吕仁父教授题余秋浦诗卷》题下注丁本缺。③卷四十《詹伯尹挽词二首》题下注,丁本缺,与明本、金本、徐本同。 3、诗次独与四库本异。 ①卷十八《次韵静翁雪晴有作》在《次韵道卿观诸葛生制笔有感而作》之前,与其他本同,与四库本异。四库本二诗倒置。②卷三十四《王元东寄长篇病中未能和韵先寄此诗为谢》,丁本置于《谒梅公墓》和《次韵飞卿二首》之间,与他本同,与四库本异。四库本将其置于《仆归自武林蒙舒元相徐美祖诸君皆惠诗乍归老倦未苏姑以塞后时之责耳》和《次韵元相阅猥稿见赠二首》之间。 总之,与《全宋诗》周集所用诸本相比,丁本诗歌不但数量、注释、诗次都比教完整,而且异文亦胜。最为明显的要数卷十二《何元静以诗索花次韵诗尾致剪花之约》“衡门无酒客不知,寒谷少春花更迟”,丁本下有“东家放艳雪满眼,西家着蕾枝空垂”二句。又如卷十六《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溪西雨作不可回三絶》其一后两句云“老去莫辜元夜眼,试凭江阁看渔灯”,丁本注:一云“风雨哪知是元夕,共凭江阁数渔灯”。这两例明抄本、金本、四库全书本俱无,仅存于徐本中;而丁本正好有力地证明了该异文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丁本还有许多异文是《全宋诗》周集所不具备的,如卷七《高公墓》(并引)引文中“公之父少卿公与公之墓皆其手迁”,丁本“其”下有“子孙”二字,逻辑上较为合理。又如卷三十九《十月十七日大风约客登虎渡亭观浪人言今日下水风不可往也戏作此篇》“人言上水得风浪,下水得风终少功”,上半句丁本作“人言上水得风浪如屋”,意较胜。诸如此类丁本中还有不少。可见,丁本是周集诸抄本中不可多得的善本书,然而在编《全宋诗·周紫芝集》时却没有得到重视,诚为憾事,希望今后在修订《周紫芝集》时能够使此本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1]《全宋诗》第二十六册《周紫芝集》(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卷首小传作“静观老人”,误。按:《太仓稊米集》卷四十一《蝇馆落成赋》、卷四十三《静寄老翁自赞》、卷六十六《书安定郡王长短句后》等皆作“静寄”。 [2]汤宝甲《宣城右集》,明天启间原刊本。 参考文献: (1)陆心源.宋史翼[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竹坡词:原跋[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3)[清]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王岗.宋人文集编刻流从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7)冯惠明,李万健.明代书目题跋从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任群(1980—),男,湖北房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级研究生。 原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25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