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应邀参加并主持了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子藏》论证会,与陈鼓应、卿希泰、陆永品、许抗生、王水照、萧汉明、赵逵夫等先生共同为超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子藏》工程的启动献言献策。经讨论,形成了《子藏》论证决议书,一致认为《子藏》编纂,“不仅是对现有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而且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子藏》编纂工程可以成为国家重大学术文化项目,表明盛世修藏,功莫大焉。”时隔一年半的时间,《子藏》的首批成果——《庄子》卷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卷共收历代《庄子》版本及相关研究性著作302种,精装16开162册,可谓皇皇巨著。惊喜之余,亦感佩《子藏》项目组前期资料准备之充分,日常工作之勤奋。当时在《子藏》论证会上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方面的介绍,即觉得从文献的角度看,《子藏》亦足以传世。今得见其具体成果,更坚定了我的看法。总的说来,《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前期准备充分,积累深厚。编纂者方勇教授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即沉心于《庄子》研究;1997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全力研究《庄子》学术史,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出站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又历经近十年,完成了二百万字的《庄子学史》,于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通过对历代《庄子》学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对其版本传承、价值和特点了然于心,故而编纂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自2003年起,方教授等即有编纂《庄子》集成的想法,历经近七八年的资料搜集,编成《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方先生历经近三十年,诠释《庄子》、撰写《庄子学史》、编辑《子藏·道家部·庄子卷》,三者相辅相成,文献思辨并备,堪称庄子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二是明确的图书收录的体例和编纂原则。超大型图书纂集,是最重要的。在论证会上,各位专家对此也多有建言。今《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编成,为《子藏》的进一步编纂树立了很好的体例样本。首先确立了“全”和“精”相结合的选书原则。全“即凡例合收录原则之书,务必竭泽而渔;”精“即版本必善,印本择善而从,手稿、抄本,搜罗殆尽。其次是针对具体文献具体处理,不搞“一刀切”。如《子藏·道家部·庄子卷》收书下限截至1949年,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整理的出土文献如敦煌《庄子》残卷、黑水城之吕惠卿《庄子义》则不受此限制,一并收入。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不致遗漏重要文献。再次是编纂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古籍原貌。在当前条件下,超大型丛书的整理不外乎影印和点校两种方法,有时只取其一,有时兼而用之。《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版面,设为16开本,原书大小影印,有些善本甚至采用了彩色影印,如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刊本《壬辰重改证吕太尉经进庄子全解》(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原书大小影印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编纂者的“二次”错误,书籍的版本款式得以保存,原汁原味,书的整个精气神也就出来了。同时,名家批点多在天头地尾,如果缩印或拼接,势必割去,十分影响效果。《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三是版本搜罗完备,善本丰富。以历代《庄子》版本汇为一编,最能嘉惠学林者,此前乃有台湾严灵峰纂辑的《庄子集成》初编、续编和《老列庄三子集成补编》,共收中国《庄子》书172种,今《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后出转全转精,共收书302部,不仅在收书数量上超过了严氏,而且在收书质量上也有大幅提升。如明邵弁撰《南华真经标解》六卷、张居正撰《少师张先生批评庄子义》十卷、张位撰《南华真经题评》十卷、李栻辑《南华真经义纂》十卷、顾起元撰《遯居士批庄子内篇》一卷、卢复辑《南华经晋注》、金兆清撰《庄子榷》、陈荣选辑《南华经要删注释评林》、吴伯敬撰《南华经台县》三卷、文德翼撰《读庄小言》一卷、庄元臣撰《南华雅言》一卷、曹宗璠撰《南华泚笔》二卷、陶崇道撰《拜环堂庄子印》八卷等,皆为珍稀之本,严氏未收,本卷一一收录。《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特别注意对版本的遴选。如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十四卷、王雱《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六卷等,不以常见的涵芬楼影印《道藏》本,而直接以原北京白云观所藏梵夾本明正统《道藏》作为底本,因为编纂者发现涵芬楼影印时已将各书中众多扉画尽皆删去,版式也多有改动,已非原书之旧。《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尤其注意搜集抄本、手稿和名家批注本。如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郭庆藩手稿《读庄子札记》八卷,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闻一多手稿《庄子章句》、《庄子校补》、《庄子校拾》、《庄子义疏》,均是庄子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此次均影印刊行。 总之,这部《子藏·道家部·庄子卷》远超严灵峰《庄子集成》等。该书的出版,必定在《庄子》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新世纪的诸子学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以《庄子》卷为代表的《子藏》工程将顺利完满地完成,并成为传世经典,也是可以预见的。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12月05日1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