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儿童文学的正负文化价值透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侯颖 参加讨论

    网络儿童文学这个概念的界定现在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就我们的理解,网络儿童文学似乎应该包括以下三种形态:第一种,儿童文学网站将中外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网络上登录出来,供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第二种,当代儿童文学写手乃至作家们将自己已经写作完成并发表在正式儿童文学刊物上的作品登录在网上,供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第三种,当下一些作家或爱好者将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在网络上原创发表出来,供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便于自己快速听取读者与受众的反馈意见,从而,使自己极大缩短了获取读者反馈意见的时间和修改的周期,乃至有的作品在网络上发表三五分钟之后便可获得相应的反馈意见,这些作者中的部分人不仅有文字稿,还有画片、插图、乃至flash动画和影视视频的制作相配合,试图通过此种方式吸引读者眼球,以达到通过现代技术领先于文化竞争市场的目的。本文拟以网络后童话写作这一网络儿童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进行教育性与反教育性的正负文化价值的辨证思索,并试图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以透视出网络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心态,分析出他们创作的优长与不足,以此为网络儿童文学的健康、持续与稳定的发展,做一点基本的文化上的梳理与铺路的工作。
    净土坚守的尴尬 首先,这些作家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是极具文学性和教育性的,同时又能辅之以娱乐性与审美性,确乎是网络时代儿童文学佳作的代表。这类作品虽少,但由于其有超凡的艺术魅力,而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在成人读者的世界里确乎有着更强大的影响。比如和小筱小筱的《想吃熊猫到兔子的饭店》,讲述了一个维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故事,由于人类对熊猫等动物的猎杀和肆意残害,导致兔子们的义愤,促使颇有侠义心肠的兔子群起而攻击人类。小说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对愚昧无知、纵欲无度和贪口腹之欲的人类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讽刺,乐感和悲感相互渗合并渗透于字里行间。令我们慨叹小作者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以自己的纯净的心笔勾画着心中的一方净土。从本质上说,这个故事不但具有人道主义的关怀,而且具备世界主义的关怀,因为它关涉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灵的生命生存关怀。
    再比如小碗的《是谁邮给了我一只象》,亦是一篇人道主义与世界主义关怀兼具的佳作。话说由于人类野蛮砍伐森林、猎杀大象并获取象牙,促使象妈妈担心自己孩子未来的生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期,象妈妈知道远方有个好心的姑娘叫阿熏,于是将自己的孩子小象打包邮到阿熏家里,让她帮忙照顾,虽然阿熏对照顾小象有些不大在行,但她还是全力以赴、竭尽所能。这样的作品确乎充满了智慧的因子,通过人们愚昧行为造成的可怕后果,来起到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加上带有某种未来幻想的成分,其文学性、审美性、娱乐性与教育性融合得近乎完美。
    但这类努力维护心中净土、勿使沾惹尘埃的优秀作品毕竟相对较少,不足以代表网络儿童文学的大气候与滚滚主潮,且这些优秀佳篇中精华与糟粕同在,促使我们梳理和分析网络儿童文学文化价值与内涵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更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网络后童话写作”的这部分优秀佳篇深受小读者喜爱,其糟粕与精华的文化强势影响会同样强大,因此,不可不重视,也不能不关注这部分作品的文化梳理工作。
    媚俗的时尚当下,在网络儿童文学中,各种童话作品或在浪漫传奇的演绎中,或在悲剧的抒写中,或在“无忌”的童言中,或在冷静的叙事中,演绎着色彩斑斓的多元图景。透过重重的迷雾与斑斓的色彩,其核心精神似乎一反中国儿童文学传统以教育性为核心,以此向外衍发出审美性与娱乐性的文化价值取向,而是以反教育性为导向,给予中国孩子的是一个另类的世界。这无疑给我们教育根本的儿童文化领域敲响了一记“万不要走错路”的警钟。
    那么,在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心态也异常浮躁、生存环境异常喧嚣的当下,这些反教育性因子对孩子们究竟意味着什么?限于篇幅,本文所要透视的网络儿童文学姿态只从中择取了以下4种:
    1.浪漫传奇的娱乐姿态
    这部分作品似以娱人娱己为主要目的,带有空灵之美与奇特曼妙的想象,但却似乎是由于对现实观察与思考不足所带来的突兀式的浪漫传奇,这构成了“网络后童话写作”的一种主要潮流与姿态。比如疾走考拉的《入梦羊》,这部作品写了一个想离开现实世界到梦国去的女孩,通过数羊,并与第107只羊对视,最后与第107只羊互换了身体而常驻梦国。在梦国,她真心思念起现实世界,因为梦虽美,但永远无法触及、无法拥有自己的所爱。所以,她体悟到“梦国再美丽,我也会更加幸福于每个醒来的清晨,比梦乡更迷人的是真实的生活”。(1)整个故事充满了空灵之美与曼妙的想象,同时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梦与现实的思考,如果从纯艺术价值上来衡量无疑这是篇上佳之作。而从教育价值这个角度来看,斩获却会有所降低。我们在这种作者所渲染的空灵曼妙的气息里,难以切实感受到作者对梦与现实思考的根基,从而,很容易就将作者诉诸读者的人生领悟如虚幻般轻弃,这样的接受效果似乎与作者娱乐化的创作初衷有一定的关联。
    当然,她们的作品中没有以拼杀和征服为标志的男性儿童作家印记,但其至阴至柔的柔弱与缠绵有时虽无爱情之名,却有着爱情的情感心理状态之实,这也是我们的隐忧所在。比如:小碗的《小巫婆的故事》确乎凄楚动人,小巫婆因为对王子的爱,而颇具自我牺牲精神。可见,作家自己首先建立起理性精神的重要,特别是建立起以智慧为皈依的意志品质体系尤为重要。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儿童文学的全部指归就在于理性、智慧与品德的教育,但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这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较高的精神追求与道德责任。儿童文学教育如果不能为理性精神和以智慧为皈依的意志品质教育体系建立做有力助缘的话,那么,这样儿童文学的负面价值定会在审美想象等教育旗帜下彰显出来。
    我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沉溺于妄念与无根的幻想之中,不想让孩子以失之理性与智慧的眼光情绪化地来看待这个世界。儿童文学的存心长善、知性养性的救失、动心忍性的意志培养、寡欲淡泊的人格养成、知耻改过的勇气造就,这都是作家应给予孩子的,如果儿童文学不能为这些意志品质的铸就提供强大的助力,至少不应该先培养孩子们的妄想性情感和欲望型想象,即使这些情感与想象确实令人眩目与眩惑。
    事实上,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理性精神的建立和以智慧为皈依的教育的最后完成,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中的文化经典的教育和父母对经典演绎的言传身教来完成,而后才是父母为之拣择的文学、音乐、美术和书法等审美教育作补充似较为妥当。
    2.叙传式悲剧审美姿态
    “网络后童话写作”存在着一种准叙传式的贵族化悲剧,这种悲剧的效果能令成人都为之动容,其美学效果令人称道,但由于对个性化自由写作的追求,有使儿童陷入是非善恶混淆乃至易位的泥淖中的嫌疑,因为,毕竟儿童文学从根本上还是良心的事业,所以,建议作家在这一点上应慎之又慎。比如:小碗的童话《我的小鲸,永不沉没》中讲述了生活在鲸背上的人鱼族,他们都长着美丽优雅的鱼尾。其中一个叫陶子的女孩,她出生时就畸形的鱼尾。因此,她受到人鱼族其他成员的歧视,她为此难过和自卑。可是,有一天,老天让充满爱心的陶子获得了一颗生命的种子。她将种子放在自己的衣兜里,在外仔细缝好,并每天让它接受阳光呵护、风儿抚临与雨露的滋润,终使这小生命得以孕育和诞生。当这个小生命小鲸第一次叫陶子“妈妈”的时候,陶子是何等的欢跃与幸福啊!但小鲸出生后三十天就生病了,小鲸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陶子带到了传说中的陆地,只活了四十天的小鲸自己却沉入大海,而陶子最终获得了人生命的依托——陆地,这也是因为小鲸的存在和帮助才使她获得了新生与人生的新感悟。陶子在心里高声呼喊:“小鲸,你在妈妈心里,永不沉没。”(2)无疑,这是生命感悟的悲剧,因作者那充满爱心的情感诠释,使这个故事弥漫着凄楚之美与真诚之爱。个人凄惨的境遇,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并促使人们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新的领悟。无疑,作者运用了转移与变形的笔法,但我们还是看到了这种叙传式的痕迹。实际上,青少年读者往往感受不到生命的苦难与阵痛,而能感到的与可能效仿的恰恰是那种传奇的现实经历。
    作者小碗在给竖琴天使的信《谢谢你喜欢我的童话》中说:“过于善良便可能软弱,而一颗真的充满爱的心要能做出一些事情来,一定要有力量,我现在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这样才爱得更智慧,生活得也更好。”(3)诚然,作者也意识到仁、勇、智三者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实际上作者的感悟早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学》里就已经阐释透彻,这个道理可以指导、印证我们从事各项事业,包括童话的创作,而我们绝大部分的“网络后童话作家”大都是凭一时之灵感、灵动之想象、创作之冲动与充沛之情感来创作。她们对于生活中那些真正属于平民的苦难和人生路上的苦难却没有深刻的体验,加之没有高度智慧文化的引领与提升,这都决定了“网络后童话写作”的贵族化倾向与悲剧精神根本的滑落。
    3.“童言”无忌式的无礼姿态
    这种“童言”无忌式的无礼姿态具体表现为:作品情感动人有余,文化底蕴不足;清澈坦率有余,含蓄蕴藉不足;无忌式“童言”有余,礼仪之美不足。比如童话《两只鱼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
    小鱼也看到他了,很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嗨,老头鱼,你好啊?”嗯?这只鱼吓了一跳,我有这么老吗?她居然叫我老头鱼?他很生气地说:“你好没有礼貌啊,我还很年轻呢,怎么能叫我老头呢?”小鱼哦了一声,装作明白了的样子,重新打招呼说:“你好啊,老爷爷鱼。”他气得咬牙切齿。小鱼嘻嘻笑着说:“再敢提意见,就叫你老不死的鱼。试试哦。”他没办法…… (4)
    无疑,篇中的小鱼连基本做人或做“鱼”的礼貌都谈不上,那就更不用说什么礼仪之美了,再加上作家潜在欣赏态度的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到文本具有某些媚俗的价值取向。这媚俗形态的成因是作家的文化底蕴与礼仪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是作家在市场经济的强势之下所做出无奈之举?我们认为,无疑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潜在欣赏态度及其文化底蕴状态衍生到他们的具体创作中,还会有种情感紊乱心理状态存在。比如:《装象》中是“我”让爸爸装象,“我”装爸爸的妈妈等,角色互换让人感觉“我”对爸爸的感觉很奇异,不仅仅是父女之间的感觉,还有天真无邪的朋友间的感觉,和角色互换之后微妙感觉。这些微妙情感确乎令我们动容,但动容之余总感觉有种种缺憾,这些缺憾促使笔者真情感动之后,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礼仪的消失与距离的消泯,人与人之间微妙过界的情感,致使读者在面红耳赤之余,在记忆里只留下了一个复杂变化的情感轨迹,而没有留下更有益的文化上的深度智慧启示、心灵净化与升华以及持久的感动与震撼。
    综上所述,当下网络儿童文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具有娱乐性、审美性与教育性结合较为完美的佳作,并以真情动人,为我们开拓出一片心灵的净土,从而让人眼前一亮。但由于很多作品从最初的心灵追求,到最后公开发行而对销量的追求,于是有了作家心态的转化,表现在文本上有了喧嚣热闹好看和充满曼妙想象的呈现,但这些表面的好看由于文本深度智慧和教育因子的缺乏,导致了作品思想教育价值的降低,事实上也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停留在浅薄的表面,而使这些作品常常成为好看的空洞或唯美的花瓶,这似乎已经形成了我们当下网络传媒时代的一个时尚的潮流,势必难以阻挡。而且这些作品也没有给我们塑造出理想人性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形象,似乎还存在着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嫌疑。当然,我们相信,网络儿童文学作家有能力来弥补这些缺憾,使他们的童话作品既有高度智慧的教育性又有极具审美高度的娱乐性,可以达到贺拉斯所推崇的 “寓教于乐”。如果我们的作家就只能以激情和各种奇特复杂的故事动人,以浪漫传奇和曼妙奢华的想象让我们晕眩和迷惑,以对西方童话的模仿与追随来获得网友的支持和点击,这样的写作永远不会成为大气的写作,且终有黔驴技穷的一天。
    注释:
    (1)疾走考拉:《“e蜘蛛丛书”·入梦羊》,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小碗著:《“e蜘蛛丛书”·谁的心里藏着谁·我的小鲸,永不沉没》,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3)小碗著:《“e蜘蛛丛书”·谁的心里藏着谁·谢谢你喜欢我的童话》,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4)小碗著:《“e蜘蛛丛书”·谁的心里藏着谁·两只鱼的故事》,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载:《文艺争鸣》 2007年第6期
    
    原载:《文艺争鸣》 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