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观照现状 探寻未来 ——对网络文学的再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朱斌 参加讨论

    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因一些网络写手所创作的较有影响的网络作品颇受读者欢迎而迅速热遍网络,成为当代文学景观中的一大热点,从而与传统文学的低迷形成了强烈对照。但经过一阵热闹之后,它也忽  然跌入低谷。读者与写手们在热情过后,渐渐回归到冷静的审视中,使过热的网络文学回到它更显正常的轨道上来。在这之间,理论界也一改以往沉默、不置可否的态度,而转向对它的重视和关注。因而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渐渐升温。其中,研究的一大热点是对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的评定。总体上肯定者较少,批评者甚众。笔者想通过重新审视网络文学的现状,结合更多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反思,谈一点自已的看法。
    一、对网络文学现状的再认识
    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景观中的新面孔,它刚刚出现就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色,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和研究,这些特色被研究者们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在内容和社会学意义上,体现为:1、平面化、浅俗化。网络文学作品大多不讲求内容的深层意义,对其表现的人、事疏于反思和批判,作品无价值深度、趣味浅俗、拒绝崇高、喜作无厘头搞笑。2、欲望生产。创作动机多为宣泄情绪、炫耀表达技巧、表现感性愉悦,乃至自娱、自恋、发泄情欲等。其中不少作品已几近于色情之作。3、大众狂欢。网络赋予了写手们前所未有的创作的自由、发表的自由,赋予读者们阅读的自由、评说的自由,使网络成为权威缺席的众生平等的言说与感受的狂欢场。
    在形式上体现为:1、多媒体表达,新语汇、新句式层出不穷。即通过网络技术把声频、视频与文本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同时,网上操作与网络生活启发写手借鉴已生成的或自创的新风格语汇及修辞,使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2、多向性与互动性。文本借助新阅读方式提供了多向发展的可能性。读者常与作者及时互动,共同完成作品。写作由原来的“历时性”转向“共时性”。
    对于网络文学的形式,研究者多数予以肯定或持不予置评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否定者;而对于其内容和社会影响,大部分研究者却给予鲜明的否定和批判。因此,学院派的研究者面对目前状态下的网络文学多抱失望、悲观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强烈要求创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强烈呼吁理论界加以价值引导,以免让它如“荒原上的野草随意疯长”,或是让它自生自灭。但笔者认为,公正、客观地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全面而多方位地认识现状的得失,这才是正确评价当前网络文学的关键。
    关于内容和社会影响,理论界批评得最多的是它的浅俗化、游戏态度和欲望生产。这些从表象来说确是事实,但若考察一下它的生成状况,我们可以发现,简单否定它并不合理。首先,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十分年轻,而且多数是非文学专业出身,他们的阅历、心理特征、思想水平决定了其写作的深度和写作视野等文学功力的有限。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初这是难以避免的弱点。但在此之后,随着写手们的成长与成熟,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加入,这些弱点是能够被逐渐克服的。而网上读者闲散、随意的心境使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短小、简明、直白的风格特征,热衷追求即时效果,而不注重整体的、长久的效果,所以作品往往缺乏深度。但浅俗从心理学角度看,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或心理的需要,而且应该是一种日常需要,精深之作则是人的特殊需要、终极需要。因此,浅俗这一特征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其次,网络文学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文化中,尤其是审美文化中,平面化、欲望表现是一种普遍特征,并非是网络文学所独有。因此,这一弱点不应归罪于网络文学本身,而应向整个社会扣问。诚然,网络文学中确有一些粗俗的、色情化的描写,但纵观作品整体,骨子里却往往透出作者对生活、对情感最真挚、最执着的追求。如,邢育森的《活得象个人样》中,男主人公平时虽极不严肃地与一个又一个女性随意地交往,但文中常不经意地提到的未出场的“那个人”,却是他内心矢志不渝的真爱对象。只是他不该用对爱情的玩世不恭来发泄他因失去一份真挚情感而心生的无限悲伤与绝望。其它许多作品,如《第一次亲密接触》、《迷失在现实和网络中的爱情》、《告别薇安》等,都是貌似随意、粗鄙,实则苦心经营、纯情不二。这既是年轻作者可贵、可爱之处,也反映出他们在表现生活时的单纯、稚气与情感深度的有限。
    至于游戏、娱乐化倾向,正如“榕树下”网站创始人Will所说:“现在的网络文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写出来就爽了,就舒服了的感觉,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可见,自娱、娱人本身就是它的一种价值取向,若否定这点,网络文学就会失去网络赋予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点上用传统文学的批评标准来限定它无疑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当理论界这样做的时候,就立刻遭到了网民们的普遍不满与抵制。其实,娱乐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身并非一定有损于它的文学性,问题在于目前这种娱乐性格调较低,有些甚至是低俗、痞气的。从社会学角度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年轻的作者们出于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因无奈、愤懑而导致的情绪发泄,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尚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对事物更深的认识,因而表达方式也就显得不够理智、平和。从作品的意义上看,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间接反映。所以,我们要否定的是过度的游戏及它的低格调,而不应是娱乐本身。另外,网络文学作品中虽有不少游戏成分,其中人物对人生甚至也抱游戏态度,但游戏之后,人物的内心却表现出回归现实的强烈愿望,虚幻与梦想在作品中最终也往往被否定。所以,这些作品从实质上说,主题仍是严肃的,娱乐色彩应属其次要特征。
    我们再来审视一下它的形式特征。网络语言是它最突出的形式表现之一,它包括源于电脑操作而产生的网络专用语言和网络文学中的风格化语汇与句式。它们的最大特点是鲜活、形象,但又不无调侃之气、粗俗的搞笑,给人一种格调并不太高的轻松愉快与新奇感。对此理论界给予的是小小的认可、大大的批评。这并不十分公正,因为娱乐与调侃既是网络为人带来的缓解生存压力的最有效功能,也是它的主要使用者——年轻人的性情表现,这种自然生成的特征是不宜用传统批评标准来评价的。此外,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来说,主流媒体过于严肃,它的社会性、政治性与正面宣传的原则对个体来说过于沉重,也不能实现对个体的内在关怀。因此,网上言说呈现的是调侃的、个人的、私密的、直言不讳的万千气象。网络作品是这种言说的表现方式之一,它也因此同样带上了这些特征。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大量的鲜活语汇与新风格语言的出现,显示出了人们在网络上创造语言的无穷活力与无限可能性。我们可以设想,那些夸张、生动、痛快淋漓的表达,若能与更深入、广泛、更有力度地反映生活的写作思维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网络文学必将成为值得称道的文学的新时代亮点。这种潜在的价值是不应该因它目前的粗陋而被忽略的。毕竟,新事物总是要经历一个成长过程的。在成长之中,它的价值必定会逐步显山露水,逐步被认同、被发扬光大。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网络文学中写作的非功利性、表达的率真、反讽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简约而酣畅的表达都是对文学发展的有益贡献。只是它们被作品思想与格调的局限遮蔽了应有的光芒。理论界对此应该取舍有度,因噎废食只会打击与阻碍网络文学的正常发展。
    二、网络文学的未来
    目前,正式的文学网站已发展到数百个,在网上阅读其作品已成为网民们常态下的文化消费。尽管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评价莫衷一是,这并不妨碍它义无反顾地前行。未来的它究竟会如何?又应该如何?网络文学到底能承载什么样的使命呢?
    有不少人很自然地将传统文学作为参照或比较对象,于是在传统文学的标准下,网络文学显得难登大雅之堂,只是迎合了某些俗流、俗趣,而且稚气、浅薄。因此,略有成就的写手成名后,不少毅然走下网络,归附传统媒体,努力向纯文学靠拢;有的感到“网络上东西过得很快,它是一种很喧嚣又很空洞的载体。”(安妮宝贝语)因此,最终也更认同传统文学及其传播方式。还有人认为“随着网络文化的积淀和成熟, (网络文学)会跟纯文学的距离越来越小。”(李寻欢语)即,网络文学终会发展成传统文学而不再有起初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被理解为缺点和弱点)。以上这类对网络文学的未来看法不妨称为“归顺传统论”。从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看,的确有这种趋势。但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往往是指写手个人的创作历程。也就是说,当一个网络文学作者逐步成熟并获得广泛认同之时,他的作品便由网上转到纸上,从而走进传统文学作家的行列。这是一个文学创作者成长的自然结果,也暗示了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起步和初级阶段,传统文学才是它的高级阶段或成熟阶段。尽管人们也不能否认网络文学中确有一些优秀之作,但要得到社会的正式认可似乎还是必须进入传统出版媒体。因此,归顺传统成为多数成熟写手的最终选择。而就整个网上的文学创作来说,新手总会不断出现,稚气的、新奇的、无所顾忌的作品仍会大量产生,因此,网络文学总体上不可能变成传统文学,它是流向传统文学的百川之一,而且只有一小部分最终融入传统文学,其他的部分可能自生自灭,或改变航向,不知所终。
    第二种看法可称为“民间存在论”。由于网络赋予人们无限自由和巨大空间,使人人有权利参与文学创作,似乎真的可以实现“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福斯特语)的理想了,文学不再能以高高的门槛将平民大众挡在门外,民间话语在此得以存在并不断扩展。因此,它使文学变得口语化、通俗化,并且率真无忌,特别形象、生动。它使我们联想起从前的民间文学,它们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只是网络文学的民间性体现得更彻底。它不仅将创作的权利送给每一个人,它也将作品展示给几乎所有人,只要他愿读。它像过去的民间文学一样,不仅有自身独立的文学价值,而且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如:诗、词、曲、小说(民间形式为话本、传奇)等艺术形式最初都出现在民间,再由文人雅士们推动其朝精致、高雅、博大、深远的方向发展。网络文学日新月异的面貌、千姿百态的内容和样式,也同样可成为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巨大资源宝库。不仅如此,它还直接成为大胆创新者的文学实验场、新锐作品的发布地。“自由”将使网络文学的民间姿态始终如一,因为民间的这种表达需要是不会消失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将来终有一天网下的写作会不复存在,任何写作都将在网上进行。因而网上、网下的区别也不会再有,当今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会完全融合,不分你我。的确,网上写作与发表是如此便捷,而且成本极低。网络的普及似乎使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就像文学的传播媒体曾经从口头转向纸质,现在又由纸质渐渐转向电子、转向网络。纸质的出现几乎使口头文学完全消失,那么,网络的出现会不会让基于纸质媒体的传统文学退出历史呢?从理论上推测,这并非不可能,但我们当中总有一部分人,我们许多人心中总有一个角落,对传统文学是留恋不舍的。新的事物故然好,旧的珍品也会让人恋恋不舍。也许将来人们对这种老式的传统文学会像现代人对待手工制品那样,将它作为收藏、作为奢侈品,而不是作为日常消费品,它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经典。
    其实,不管人们怎样预想网络文学,它真实的发展是在网民的评论声中进行着的。评论表达着人们的期望、不满与喜好,评论影响着写手们的创作。这种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推动着创作的成熟和方向调整。而评论就必须有标准,网络文学的评论标准是什么呢?网上的评论多是印象式、比喻式、感想式的,其中的标准难以规范化、系统化,评论也不像传统文学那样有权威、有中心。那么,这些它是否需要呢?当有人试图制造中心、引进权威时,立刻激起了网民们的强烈反对,因为中心与权威会威胁、甚至取消网络的自由。网民们的反干预正是为了捍卫这种自由,而网络文学的兴盛与这种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在“自由”的旗帜下,网络文学展现了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层出不穷、永不停歇。这种状况使其难以找到固定的评价标准,
    评论只能以动态对动态。所以,对网络文学来说,评价它应当从它对读者、对文学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出发。比如,网络文学能快速地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迁,它是语言与其他表达手法的实验场,能最真实(可直抒胸臆)又最虚假(可完全虚构)地进行表达以满足写手的叙述愿望,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阅读快感,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目的,如此不一而足。从这些功能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适用于网络文学的大标准,如:新颖、活跃、易读、先锋等。当然,网络文学中的某些文化糟粕是另当别论的,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网民们的反感。所以网络在为文学创作者提供自由的天地时,应不忘坚守文化的价值底线—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因为反人类、有违健康的东西终究是会被人们抛弃的,不管它初看起来有多么诱人。
    网络文学尚如此年轻,它的自由天性与民间姿态似乎决定了它我行我素的性格,但实际上,它的状态仍然是由关心并参与其中的人们决定的,它包括已经身在其中的内在力量与正在不断加入的外在力量。换句话说,所有关注网络文学的人们的愿望之和与影响力之和将造就它的未来。在开放、平等的网络世界里,网络文学终归是属于多数人的。
    参考文献:
    〔1〕张英主编.网上寻欢[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1.
    〔2〕于洋,汤爱丽,李俊.文学网景-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
    〔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J].文学评论,2004, (06).
    〔4〕邱华栋.我的网络文学观[J].网络传播,2005, (10).
    〔5〕司宁达.迷惘与清醒-网络文学批评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6〕杨延生.网络文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J].新疆社会科学,2006(01).
    〔7〕白寅.网络文学的社会学价值[J].求是学刊,2005(01).
    〔8〕刘月新.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原载:《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原载:《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