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混迹网络的侃爷——宁财神创作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赵新丽 参加讨论

    宁财神乘着“internet”的快车,驶入网络写手的行列,作为中国第一代网络写手的领军人物,他与李寻欢、邢育森被誉为网络“三驾马车”。从1996年开始网络写作,他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国内几个有影响的文学网站像榕树下、新浪网读书频道、中国新世纪读书网、白鹿书院都收有他的作品集。尽管学术界对网络文学仍然存在质疑,但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文学从“纸上”跃到“网上”,其表现出的蓬勃生命力使那些固守传统文学壁垒的创作者感叹不已,依托技术生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其非线性的超链接和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因素使得语言不再是唯一的工具!
    一
    宁财神是最具有网络写作风格的作家之一。住在北京的上海人,操着十足的京腔做着“侃爷”,那股熟透了的上海味还有些傲气,骨子里有一车愤世嫉俗的髓。有人曾将他的作品称为“四类分子”即:网络鬼故事、情感故事、幽默调侃、杂谈随笔。我认为这个划分不够全面,还要加上他的剧本创作,将一些故事总归到小说名下。
    第一类:网络小说
    情爱是文学经久不衰的叙事主题。宁财神的第一批作品也就是让他成名的“酸段子”,很多都是“苦情”戏,叙写网上网下男女情感故事,他与琼瑶言情最大的不同全在一“贫”上。再纯的故事让他一侃就成了工业酒精——“甲醇”,虽然荒诞,不过更多的还是掩饰不了笔端的无可奈何。像戏仿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第二次亲密接触》、《无数次亲密接触》,台湾腔变成了胡同味;《卤煮男女》中长舌妇的方式煽得人泪哗哗地流;《不见不散》前世今生情未了;《缘分的天空》里“可你是平流层的风啊!风筝只在对流层飞的,我们的距离太远了!”听来让人倍感辛酸。还有一些专事调侃的段子,如《西游记外传之寻找猪二》、《财神传奇》、《在路上之金莲冲浪》等,在《寻找猪二》中猪八戒、白骨精“两个划时代的脏爪子握在了一起”,他们竟与意大利剧作家1997诺贝尔奖得主达里福·奥走在了一起。《念珠儿》第一百零八颗念珠儿阿难,传说中曾被女人诱惑过的罗汉,在财神手下被长鸣和尚和金发女子演绎得凄楚而又不乏荒诞。至于《聊天室泡妞不完全手册》、《聊天室套狼(郎)不完全手册》“工具书”之类的作品也可归入此类。
    第二类:网络鬼故事
    不少人认识宁财神是通过他的另外一个系列——鬼故事。包括《网络鬼故事系列》、《过江》、《过年》、《信使》等。但是宁财神本人却有点不以为然:“如果一定要我列出重大作品,我肯定不会把鬼故事列进去。总共也就十来篇,只花了我两个晚上,纯粹是为了万圣节吓唬人写着玩的。”这类故事可读性强,很能满足读者寻求刺激的心理,讲的都是与电脑障碍黑客入侵相关的故事,懂相关电脑术语的网民才可能理解这种形式的装神弄鬼,恰好阅读作品的也是这伙人。不过每篇后的“解决方法”倒可对不规矩的网民们敲响了警钟。
    第三类:杂谈随想
    这类作品主要有《方寸之间》、《气态瞬间》、《液态瞬间》、《固态瞬间》以及BBS上的大量帖子和博客上的日志。大多是他的随意之作,直接宣泄内心情感,仍然是调侃的口吻。博客上的文章关注自己身边的事,以情感、生活、工作居多,即便是对社会的某一现象进行评论,大多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不求喧闹,不求别人的欣赏,只求达到一种宣泄和释放内心体验的目的。而不会像传统文学作品那样力图表现一种形而上学的人文观照或反映出某些社会本质方面的内容。近期“随便说说”日志针对艳照门事件得出自己的结论:“那组照片,自己在家看,就叫情趣照,拿出去满足公众的淫欲,才叫淫照。”“色戒色戒”影评书评还是自己的结论:“个人生活+爱情>家国情仇。”宁财神的博客http://blog sina com cn/ningcaishen。写张学友、张国荣、郭富城之类的明星也全是自己的追星体验。
    第四类:剧本
    《武林外传》成为央视八套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宁财神作为它的编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群“没正经”的古人背后,恰是对人情冷暖社会的聚焦,给了大众最真实的触动。在这场“恶搞”武林的空前笑声中,他是最严肃冷静的一个,在他前无古人的江湖笑料中我们几乎找不出任何的逻辑漏洞。2008年1月18日上映的大型少儿科幻电视剧《AA欢乐营》承袭了他一贯的幽默诙谐,宁财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再次大放光彩。宁财神将执笔情景剧《新水浒客栈》的编剧,《水浒》毕竟是经典名著,他应该不会恶搞诋毁正面人物。除此之外他编写的剧本还有《网虫日记》、《健康快车》、《都市男女》。
    二
    宁财神被称为“网上第一幽默才子”,幽默调侃是他的最大特色。欧阳友权曾对十大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作过调查,结果表明,爱情、搞笑、武侠题材位居前三位,其中搞笑作品占17%。欧阳有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的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5期。纵观他的创作,不管是悲情故事、戏仿经典、亵渎神圣还是装神弄鬼,总离不开一个幽默调侃的调子,这也是他语言的制胜之处。主要表现在:
    1 游戏式写作态度
    他说:“我在写作时追求一种语言的快感,比如几百字一个包袱,或者说在文字之间追求一种韵律感,然后我会考虑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底蕴……我的大部分读者都限定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孩子……在语言形式上的一些变化,一些追求使我的文章比较受广大‘文盲’的欢迎,每个人的创作习惯不同……我会追求比较表面的东西。”何学威、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67页。他的这种游戏心态源于网上文学的自由性及作品发表的便捷性。
    脱冕姿态下的网络是一个俗众狂欢的共享空间,一个消解崇高、颠覆神性、贱视权威的“渎圣”世界。这与传统写作被视为“经国之大业”大相径庭,传统写作者可以赢得赞誉获取功名,立言立德扬名立万。而网络写手在写作之初大多没有功名的心态,也没有说教立言的社会责任。宁财神说“一开始他就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写作”(吴过:《藏身网络侃江湖——网络访宁财》),“游戏而至反讽,乃是游戏的最高境界”。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233页。宁财神的痞很像王朔,都有“码字儿工人”的架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玩”深沉中常常显示某种真诚。“王朔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游戏人生和对‘既往神圣’的嘲讽,而在于其隐含的反讽或者说对自己的这种嘲讽的嘲讽。”《价值真空时代的“文化孤儿”:析崔建、汪国真、王朔现象》,载《青年研究》,1994年第11期。宁财神有反讽的倾向,但是失之于过硬而显得不自然。《聊天室套狼(郎)不完全手册》文本不加节制,语言游戏化成分相当重,对各类“郎”的分析冗长复杂,总有夸夸其谈之嫌。《有种你丫别跑》简直是京骂大串烧。
    2 平面化的语言
    用大众化、平庸化、生活化的语言展示最本色的生活感受,只有平民的亲和力,却缺乏理性的深度。平面美代替了蕴藉美,追求快感不相信深沉。宁财神坦言写作的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目的,是为了那些个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只是该换个名字,叫记录。”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生机与希望》,载《文学报》,2000年2月17日。用口语式的语言塑造一种浅陋的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无深度的感性平面。王朔说宁财神这小子怎么听怎么是一京油子,“抽你丫的”、“招人待见”、“折一杯燕京啤酒”、“爱谁谁吧”、“怂了”、“忒贵了”……京味弥漫在他段子的各个角落,“ICQ号码”、“伊妹儿”、“猫”、“拨号”、“四通”、“安家”等网络用语更是比比皆是,还时常夹杂“WoooooYeah…”、“Comeon,tell me u love me”之类字母英文。就像面对面跟读者聊天聒噪。
    宁财神经常用短、平、快的方式表现感觉和凡俗。“今晚带谁上床?这得让我仔细考虑考虑,倒不是想回避问题,主要是选择太多,一时半会真是说不清楚。”(《浆糊捣吧捣吧不是罪》)“打算明儿起就让你来上班,朝九晚五,年薪十万,加班工资另外算,有意见么?”(《饭泡粥搭只茶叶蛋》)。这些短句言简意赅,穿透力强,开门见山便于快速浏览而无需细细品味,也便于陈示本真的生活状态,让人不必雕琢玩味,当然作者也不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更没必要“两句三年得”了,没有了蕴藉也就不值得揣测推敲了。“读屏”创造兴奋点很重要,“作品好坏先别说,能让读者从头看到尾就是胜利。这是网络作者的追求目标,也是某些人口中的一个‘悲剧’。”(《吴过藏身网络侃江湖——网络访宁财神》)一次性消费,满足的是读者的阅读饥渴,所以网络创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数量,宁财神写字快废话多,想到哪写到哪,一般很少删改,以数量取胜。“几乎没有一篇能做到起码的起承转合,全靠耍贫嘴和一堆貌似真诚的大白话撑着,一不留神,咵啦嗒几万字出去了。”(《浆糊·爱自序》)
    3 戏嘲崇高、戏仿经典
    戏嘲崇高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东西,但它契合了网络“脱冕”和“贬低化”的游戏精神。经典凡俗大拼接是其惯用手法,如“褪去遍身金缕衣,只为痛快放个屁”(《寻找猪二》),“潘家有女金莲,年方二八(此念做二十八),正青春韶华,生就一双丈八小脚,号称踏平天下路,方知感情苦。”(《在路上之金莲冲浪》)经典的夜奔台词就这样无情地被翻改了。白痴的疯言疯语与哲人的警句根本不再有任何质上的区别。“爱情不过是激情在时间上被阉割的残余体,也可以说是被形象思维误会了的激情。”(《寻找猪二》)“狂热的哲学爱好者石康说的‘无限就是有限,死就是活’,‘权利是人格的,资本是神格的’之类的玄学感悟。”(《浆糊捣吧捣吧不是罪》)“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寻找光明。”(《在路上之金莲冲浪》)假以时日,这些看似充满哲理的话,也许会让说这话的人感到陌生和茫然。
    “沉鱼落雁原是讲一位麻脸姑娘,当她低下头去,麻子在水面的倒影就有些像渔网,惊走了鱼儿,此为沉鱼;当麻脸姑娘素面朝天,脸上的麻子瞧着又像小豆豆,雁群于是呼朋引伴,下来吃豆儿,此为落雁。”(《在路上之金莲冲浪》)千百年来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的沉鱼落雁遭到了如此亵渎。“志摩转身离去前留下诗句:‘我臊眉搭眼地走,正如我兴高采烈地来,怎么套瓷,都换不来半点喝彩’。”宁财神借猪二师爷之手又将徐志摩和《再别康桥》戏耍了一把。《达摩祖师》中佛教祖师爷竟是走江湖的杂耍师,为了早入佛教不得不向自己的师傅般若多罗送礼。“网络文学经典人物戏拟文本所表现出的主流倾向,就是对人的物质欲望的赞美,对蔑视人的物质欲望的话语采取决裂的态度。”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257页。这与众多的书面文学形成鲜明的对照,如邱华栋的许多作品就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强烈仇恨。
    在价值取向上的颠覆崇高与神圣,反叛权威和经典的一种创作理论是现代反本质主义的思维表征,巴赫金将其称为“贬低化”,亦即“把一切崇高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和肉体层次即(大地)和身体层次”[苏]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18页。。鲁迅说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锺书说,“幽默是思想的放假”。而网上的搞笑幽默是看点和兴奋点,宁财神的幽默带着哥们气,不同于孔庆东的书生气更不同于钱锺书的博学多识。《围城》作为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古今中外文史哲掌故和比喻夸张修辞的融会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幽默机智的讽刺风格。“文化昆仑”钱锺书不仅是语言大师也是生活的智者,讽刺的背后他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文人,鞭挞教育机制和人性,那种深刻和力度即使放在当下也入木三分。宁财神的作品幽默中也不乏讽刺,却远没有钱锺书的深度和厚度,当然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知识储备有密切关系。他所谓一些没有起码的起承转合的段子确与内外语境结合得无懈可击的经典有相当距离。
    三
    宁财神在其文集《酸段子》中自称:“我的小说多是自传”,他还在自己的序里提到,作品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虽然换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裁,但还是自己身边的事,《缘分的天空》中的“宁”、《无数次亲密接触》中的“胡同串子宁”、《较量》中的“宁先生”,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或干脆就是作者自己。《爱的进行式》记录了他上网前做期货的经历,有80%的真实性。陈思和先生认为:“不一定非写身边琐事才算是个人叙事,只要作家将自己对生活的个人感受转化为独特的审美形态表达出来,都具有了个人立场的表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9页。在此意义上说,宁财神虽然在其小说中采取了一种戏谑的语言方式,但深层审视这些调侃、戏谑的文本,读者会发现小说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真切的生命体验。
    同是个人化写作,宁财神与女性写作的代表陈染在叙述视角、生命体验等维度上风格迥异。
    1 叙述视角不同
    意识形态拘谨剥夺艺术独创性的年代已成为历史,文学进入了“无名时代”,作者有了更多的言语机会与话语空间表达个人对世界的思索。陈染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特有的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执著情怀书写着女性的“生存之痛”,在突破男权叙述藩篱的压抑与反抗中极致地飞翔。
    宁财神的创作多以大千世界里的小人物为叙述视角,突破了民众在历史建构、时代变迁中长期所处的“缺席”与“失语”状态,用民间的方式在网络的平台上尽情行使自己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避开主流意识形态对思维的控制,抒写出生命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零碎但真实的感受。
    2 生命体验各异
    青年评论家汪政和晓华就曾准确地用“习惯孤独”来概括陈染小说的精神线索,并把“孤独”命名为她小说的第一“主题词”,孤独不仅是陈染小说的人物状态而且是她自己的生存状态,她也曾自称按常理自己已经是一个孤独而且闭塞的人了。在陈染的小说世界里,女主人公在男人们的谎言、窥视、引诱下丧失童贞、丧失爱情甚至丧失所有对爱的憧憬与向往,这种刻骨铭心、锥心刺骨却又难以言说的痛,成为女性灵魂深处永远无法忘却的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财神占大量比重的情感故事,大多轻松愉快,很少悲情的调子。人与人一见面,一套瓷便可能发生一段恋情:“……她把头轻轻靠在我肩上,我想我又恋爱了。”(《假装纯情——较量》)一段恋情,在不经意的一段轻飘飘的文字中就开始了。“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方式是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而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快乐地写作,快乐地点击形成参与的快乐,一句话,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这便是网络版的后审美主义图景。”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97页。在这种快乐至上的语境中,一切的生活忧思、精神沉重、生命的孤独感,全部被网上撒播语言的精神狂欢给遮蔽了,带来的是一种后现代式的轻浮与飘忽不定,“一种没有根、浮于表面的感觉,没有真实感”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0页。,当然也没有痛切感。
    同为个人写作,宁财神和陈染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二人都对美好的爱情表示了怀疑态度。宁财神说:“所谓感情,对我来说,难道真的只是一种取悦自己的工具吗?”“我把她搂到怀里紧紧拥抱,吻她的额,柔声说‘我爱你’,我知道她肯定不会信我那句话的,别说她,连我自己也不太信。”(《假装纯情——爱我,请别臊着我》)感情退而成为工具,说“我爱你”不再有矜持和害羞,跟着感觉走,表白成了应景。大幅的流行歌曲和咏叹调直抒胸臆,“我爱你……我全心全意逼着自己说爱你,让我自己沉迷于这种浪漫感觉中不想自拔地爱你……”(《假装纯情——无数次亲密接触》)陈染在《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中生动剖析了情人之间的冷漠,“我”与莫根似乎是一对无法分离、彼此相知相爱的情人,而莫根的失踪无情地宣告了“我们”不能走入对方的内心,“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内心一向孤寂,世界繁杂的嘈杂永远无法真正进入我的身体。”将感情拒之门外,不接受任何温情。宁财神和陈染的这种相同性,从另一个方面证实,宁财神的娱乐化倾向的写作不是完全的调侃,它在玩世不恭的表面隐含着对真情的渴望,怀疑、绝望正是对不在场的希望有所期待的结果,如同王朔小说所写的“痞子”表面上玩世不恭,骨子深处却有着非常纯情的一面。
    不同的文化语境催生迥异的文本。宁财神的侃爷风格,也是与网络写作的环境分不开的,习惯游戏的宁财神的很多段子是贴到论坛上让知心“贴友”看的,引起互动便热闹开来,“作者所得到的那些直言不讳的评论,传递的是网友们对作品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真挚的心声,文学在这里皈依的是坦诚的品格和健全的精神。”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129页。当网友们对作者坦诚相待的时候,作者也必然以真诚的写作态度来回应网友读者。
    结语
    宁财神的创作具有典型的网络写作风格,也很契合网络文学的自由本质,它是时代的产物,除了一味的游戏和娱乐它也不乏真诚的一面,通过夸张神侃的语言融化了生活中的沉重与艰辛。在文学史的进展历程中,娱乐化写作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学,尤其是生活节奏加快、个人精神寄托匮乏的当下,填充了部分大众的闲暇和心灵。这种写作也拓宽了写作的思路题材,扩大了写作者的队伍,像宁财神这样学国际金融的人也能写那么多文字留给喜欢自己的读者。求知音于后世的年代已成为历史,活在当下,不及时被承认十有八九将被淘汰,正所谓时不待我成名趁早,不然就会被网络文学的车轮碾过,搭不上internet的快车。然而,量的膨胀与质的欠缺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游戏性的作品缺乏精神厚度和充实,更很难有力量面对历史大浪淘沙的选择。点击过后不再被人们提及,点击率越来越低,慢慢就会成为一个过气的网络写手。如果网络写手们都抱着不留下什么的心态写作,生产出的只能是看过之后就变成的文学垃圾,那么网络文学只能扮演走过场的角色。其实宁财神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悲剧性结果,他也说要做精简完善工作,可是至今还未见到这样的作品问世。什么东西都不是既定的,都有待于人的努力。我们也决不能满足于网络文学只是一种文学现象,而要争取它更大的空间,得到更普遍的认可。“无纸化”的网络时代终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应是文学的归途。
    原载:《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一卷)
    
    原载:《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一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