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美丽的传说 可爱的精卫 ——评中国木偶剧团的新戏《精卫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欧阳逸冰 参加讨论
  中国木偶剧团近日为孩子们献上了珍贵礼物——以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为蓝本,最新创作的剧目《精卫传奇》。
    其实,在《山海经》里,刻画主人公精卫(女娃)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然而,正是在这寥寥数语里,先民们铸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可贵精神:豪迈的心志和不懈的奋斗。为了将之呈现在儿童戏剧的舞台上,《精卫传奇》的主创人员做了十分可贵而又颇有成效的努力。
    编导们睿智地抓住了原故事的三个节点,让大胆而瑰丽的想象充满了戏剧性,用现代人的目光和思索解读出崭新的,富于欣赏性的主人公与情节——
    女娃为什么会“游於东海”?
    父亲神农(炎帝)在女娃和部落人群的久久盼望中,发现并带回了黄豆、大麦和黍米的种子,它们会被“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开拓出解决大家温饱的农耕之路。然而,红脸蟹等三个恶作剧的家伙拔掉了定海神针,惹出了大海泛滥,淹没陆地的危机。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游於东海”,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堵住海眼,根绝后患。
    女娃为什么会“溺而不返”变成“精卫”鸟?
    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精卫为什么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为了同胞安定的农耕生活,精卫(女娃)必须年年月月,永不停歇地飞返于海山之间,用五彩石制止大海的嚣张……
    就这样,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而对这一深厚的蕴涵,编导们又举重若轻将其编织在女娃与神农(炎帝)的父女关系的主线之中,让伟大孕于亲情的眷顾,让崇高显于经年的劳作。
    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神话不是历史科学,然而“人类的童年”却善于用神话反映先民们开天辟地的历史创造。儿童剧《精卫传奇》意味深远地将神农所代表的先民们对农耕的发明与作为艺术形象的女娃(精卫)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然而直接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又是那么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现场的小观众开口应和:“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梦想可以相信/你给我梦想/给我希望的天堂……”而珍爱和保护农耕产生的情感,体现在剧中便是,由性格阳光的女娃(精卫)与金豆儿(黄豆种子)、金芽儿(大麦种子)、金蛋儿(黍米种子)结为好友。甚至在冲突发生时,金豆儿挺身而出,戏弄了红脸蟹们,保护了女娃。在寻找五彩石的关键时刻,又是金豆儿抢在女娃的前面,变成了石头。女娃舍身变成精卫鸟,让父亲神农和金豆儿复生。这样,抽象的内心情感得以生动直观地显现在人物的戏剧关系中。有意思的是剧中的“丑角”设置:红脸蟹们的恶作剧使戏剧情势走向危机,而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们感动于女娃的精诚,不但认错,还引领女娃走向了五彩石所在的五彩山,促使戏剧情节走向了最后高潮的情境。在儿童戏剧中,这些“丑角”惯常被视为“撒胡椒面”的调味品,而在这里,这些家伙们不仅是调味品,增强了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令人感叹的是,导演将作曲、舞美和造型设计等各方艺术家的才智融于精巧的构思之中。特别是作曲创作的悦耳、流畅、富于儿童情趣的旋律,反复出现的童声合唱,都使得导演构思得到了美好的体现。
    新剧目在给人清新、愉悦的同时,也有继续经受观众检验,继续打磨之处。然而,重要的是,中国木偶剧团和儿童戏剧家们满怀敬畏之心,满怀饱满的热忱,在中国古代神话丰厚的土壤中培育出新剧目,让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感染,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作者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编剧)
    原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8日 14 版)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08月08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