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中国的文化是一条无间断的河流”——访作家苏叔阳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武翩翩 参加讨论

    今年1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选送的苏叔阳作品《中国读本》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这部于1998年出版的作品开创了“读本体”的文学先河,以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德、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韩文等十几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出版,累计创下了发行1400万册的出版奇迹,在10余年间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被海外业界誉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金钥匙”。近日,苏叔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把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浓缩成十几万字,对创作者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您拥有扎实的史学功底,但也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能否简单讲述一下您当年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它的创作历程是怎样的?
    苏:这要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让我写了一本《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向高中以下年龄段的孩子们介绍中国版图、领土、思想、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部作品反响很好,前些年还入选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后来中宣部出版局的同志找到我,希望我为青少年写一部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中国读本》。我当年身体不大好,并不敢接受,而经过认真考虑还是答应了下来。创作的过程很辛苦,有段时间还把作品的提纲和初稿写在医院的病历纸后面,但我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励。
    《中国读本》不是历史材料的堆积与简化,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我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的省级博物馆,翻遍了最新的考古报告,尽力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和历史专业人士的长处。这部作品给我的人生和写作生涯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记:有评论说您这部作品将儒家的人文关怀、历史的求真精神、文学的温情想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今尝试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者很多,您有什么经验与他们分享?
    苏:历史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真正的历史,而谁也无法将其百分之百地复制和还原出来;另外是流传下来的文本和传说,体现出当时的创作者对历史的观察与复述。这就要求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家们拥有去伪存真的辨别力,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面貌,捕捉时代的氛围,而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评判历史,不能用想象代替真实的历史,对于古代先贤要心怀敬意,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记:《中国读本》问世以来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千万计的发行量,以及最近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您又因《中国读本》获得由联合国总部颁发的“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您如何看待这部作品带给您自己和社会的影响?
    苏:我一直认为,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与世界文化的对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希腊、中国、印度等国的古代先贤对人类的很多终极问题作出了各自的阐述。这些阐述是超越时空的,今日各民族文化正是那个时代思想文明的延续。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那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大家,现在的中国文化也正是他们思考的延续,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是人类伟大思想的一部分,已经超越了“中华民族”这四个字的范畴。
    再者,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不是单一的链条,而是一条无间断的历史河流,后朝是前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延续。找到这些元素,就等于找到了学习历史的钥匙。中华民族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止它的前进。它所经历的封闭保守时期都是局部的、暂时的,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中华文化并不保守,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间也从未断绝往来;在古代交通如此不便的时候,天各一方的民族却分享着不可思议的相通性,比如都拥有玉文化、都把持着相近的价值观念等等。如果说我的《中国读本》对社会有所贡献,我认为是贡献了这样两个观点。
    我的作品受到如此的关注,这一方面令我高兴,一方面也让我有种“后怕”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而且用几句话概括历史的复杂风云,总容易失之偏颇。所以每逢这部作品再版,我都认真地修改自己的文字和观点,逐句把握和揣摩历史评判的分寸。今后我也会一直修订下去。
    记:您刚刚荣获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是为了表彰为版权保护和版权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企业而设立的。您是如何看待作家版权保护问题的?
    苏:我以前是个版权意识很淡薄的人,在这个领域犹如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整篇整部被搬到网上,还觉得人家是给自己做宣传。在中国作协权保办的提醒和帮助下,我明白了维权意识的普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开始注意出版合同的签订规范。我现在还是中国作协著作权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今后也会对作家的维权问题保持关注。
    记:听说保定正在建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文学馆?
    苏:这个文学馆正在建设中,地点选在莲池书院“直隶图书馆”旧址上。建这个文学馆主要为了延续莲池书院的文脉,给大家提供一个汇集研究文章、组织文学讲座的平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之所以用我的名字命名,一是因为我是保定人,二是因为我涉猎的领域比较广,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都囊括其中。这个文学馆不是为我个人树碑立传,但是它体现出家乡人对我的厚爱,我也由此感受到沉重的责任。
    记:您目前有什么创作计划?最近有没有考虑剧本创作?
    苏:前些时候尝试了戏曲创作,反响还不错;最近在酝酿一个话剧本子,打算把自己这些年的思考融入到创作中去。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