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道是无晴却有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之路 参加讨论
拜读了高尔纯的新作《也无风雨也无晴》,平易、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细品其中滋味,忽然想起唐代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本书书名看似散淡,文章内容看似平静,却充满了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人联想,叫人回味,真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过街》一文中,作者写了与妻子手牵手过街口,面对茫茫人海、滚滚车流时刹那间的感受。千言万语化成短短几千字,与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真情实意跃然纸上,令人动情。文章结尾处写道:“我们手牵手,因为还有许多街口要过。”读到此处,心中一动。我想,多少精心打造的歌词也不过如此吧。《我的母亲》《父爱无声》《老人与麻雀》中对父母一辈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潸然泪下;在《凭虚御风》中对恩师的怀念更是让人感叹……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的平凡、他们的不幸、他们的坚忍、他们的学养、他们的伟大令人唏嘘感慨。
    老高是个有情的人,老高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别人称呼他为“高教授”、“高厂长”、“高主任”、或者“老高”,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姓高。我却别有一番心思,我称呼他老高,不仅仅是他姓高,还因为他的高个子,以及敦厚、平易、博学的内涵。于是称他老高的时候便觉得这称呼于他非常的贴切和恰当,同时有种发自内心的亲热和想与他多坐会儿的愿望。
    老高是个性情中人,他工作认真、作风严谨,就是做学问也引经据典,处处要有着落。但他的内心却是渴望自由的,他从不谄上傲下,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他的喜怒哀乐与世情的是非曲直紧密相连。在这部文集中有许多作品都是老高有感而发,比如《瞽僧之叹》《俺娘说了》《藏拙》都是这类针砭时弊的好文章,尤其是对当下“文坛艺场”不啻苦口良药、逆耳忠言。
    老高是个电影人,他的大半辈子心血和才华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担任了七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文学厂长。那正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鼎盛时期,有多少优秀的影片产生在那个时候。文学厂长要负责电影剧本的策划、组织、编写,要物色导演,与导演讲述未来电影的前景和要求。这个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责任重大。这个工作需要水平和才华,但却不显山露水。电影人有幕前幕后之分,幕前的演员、幕后的导演都为广大观众熟知,风光无限。幕后的编剧、编辑就是无名英雄了。但显而易见,电影剧本的作用是重大和关键的。老高就是这些幕后默默为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头人。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1997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老高调任中心任副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策划剧本的工作。从那个时候起,这个剧本中心成了编剧、编辑们的娘家,老高也成为了中国许多编剧和编辑的挚友。在这本书中,有篇《关于〈我的1919〉》的文章。从文章中,我们既看到这部优秀影片诞生的过程,也看到老高对这部电影所付出的心血和冷静的分析。
    文中写道:“精心未必能成精品,但不精心肯定成不了精品。当我们在向精品努力时,不妨先从精心做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电影是不能解释,也无需解释的艺术。因为观众只对可听可视的银幕形象做出评价,并不理会创作者们的‘解释’”。这两段话对当前许多公司投资电影趋之若鹜、但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态势无疑是金玉良言。
    西安电影制片厂曾是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镇。作为电影厂的文学厂长,他经历目睹了西影厂的花开花落、风风雨雨。他的许多电影内容的随笔让我们也看到充满质感的电影人的“幸福生活”。因为工作关系,他能近距离地以同仁或朋友的角度接触了解“圈子里”的“大腕”。因此他“闲笔”记录的电影人和电影往事的文章也很值得一读。那不是粉丝们的顶礼膜拜,也不是娱乐记者为引人眼球的故作惊人之笔。他以朋友或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而又平易地为我们记录了那些演员、导演等电影人的工作和生活,不但文采飞扬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自己阅读的时候就有一种读电影小史料的感觉,有趣还长见识,比如中国老一代艺术家孙道临、王丹凤、日本电影界元老新藤兼人,以及更加年轻的一代……我从老高的讲述中有了更鲜活的了解。
    老高是个学者型的电影人,在大学当教师多年。他的文学功底、理论学养为后来的电影策划、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曾经出版理论专著《论短篇小说结构理论与技巧》,发表文学、影视论文80多万字。在这部散文集《也无风雨也无晴》中,作者无论是对人生的感悟、对成长的记忆,或是对故乡的怀恋,都让人感到自然清新、文采斐然、意蕴深厚。这确是一本倾情而作的美文,一本能给人诸多启迪的书,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30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