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自然、深刻隽永,是林非散文的鲜明特色。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林非散文是有感而发,他深得苏东坡“行者所行,止当所止”的妙理。他的散文不嚣张,不跋扈,不拿腔捏调,不矫揉造做。这不是说他的散文直白、平淡,恰恰相反,他的大多作品隽永、深刻,蕴藉深厚,富有哲思和理性。《生命的意义》最典型地体现了上述特征。这部散文集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人生价值的阐发,对封建专制的抨击,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批判,对平等、自由、民主的呼唤,对真理和爱的讴歌,完全出自作家肺腑,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吉光片羽,氤氲着仁者贤者的真情。 他的文章像一条明净清澈的小溪,淙淙流淌,满载天光云影,滋润读者的心灵。如他的《音乐的启迪》《青春的祝愿》《生命的意义》《追求美丽》等等,都极朴实、真挚,把心交给读者,没有俯视之感,倒有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和青年人促膝谈心之温暖。如《青春的祝愿》一文里,他80年代遇到一个小伙子,此人谈到丰厚的月收入,眼睛放光,得意洋洋,显然是一个暴发户面对金钱的眩晕而迷狂。林非亲切而严厉指出“……赚钱和享受,不是人生的全部目标,如果一个人整天都住着金碧辉煌,仆从如云,锦衣玉食,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却丝毫也不懂得整个世界运转的轨迹,丝毫也想不到自己民族的命运,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像行尸走肉吗?”又声色严厉地指出:只想着攫取金钱,就一定会变得蔑视道德,狡诈诡谲,贪得无厌,与人勾心斗角,丧尽人性。这是三十多年前说的话,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仍有着尖锐的针砭作用,有着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这本集子里,最感人的是“散文纪事”中一些篇什,这大多是记述名作家、名学者的生活轶事以及他们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细节,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妙趣横生,敏感生动,洒脱流畅,笔端流溢着浓浓的温情,给读者以亲切、新鲜、温馨的感受。青年时期的林非和一些文学大师有过较多交往,心里涌动着一种感激之情、敬慕之情,所以林非怀念他们时,笔下总流淌着一股暖流,氤氲着一种温馨的气氛。 散文实际上是一种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抒发情性是散文的主要功能。林非为人宽厚、真诚、仁爱,正是他人品和文品的融合,才使他的生命世界与散文世界富有激荡人心、暖人肺腑的魅力。他写赵树理、冰心、秦牧、茅盾、萧军等等,最长的篇章六七千字,短者两三千,但篇篇写得情深意浓,或精雕细刻,或浓笔重抹,大师风貌,言谈笑语,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真可谓举重若轻,大家手笔。 林非散文最大的亮色是他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内涵,而这一点又突出地彰显出他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林非年近八秩,有着丰厚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他既是60年文化界风云变幻的目击者和亲历者,又是新时期30年新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生命经验,使他上能窥视千秋人类功罪,下能洞察人世间真伪,因而他的散文闪烁着人性光彩。 林非在许多作品里痛斥丑恶,激浊扬清,展示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情操。阅读“人生感悟”这一辑,几乎每篇都闪烁着人文主义启蒙的光辉,他的呐喊、他的疾愤、他的追求,都是呼唤民主、自由和爱。诸如《询问司马迁》《浩气长存》《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五四前夕和一点感想》等篇章,正像鲁迅说的“无论如何总要对中国的毛病刺他几针”。林非的散文无论是人生感悟、记人记事,都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是人性光芒的闪耀。他研究鲁迅,也研究卢梭,他的笔墨既有鲁迅笔锋的冷峻,又有卢梭的犀利,还有二者兼有的呼唤人间平等、爱和自由的精神追求,继承了“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