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军旅文学的新浪漫主义——评陈可非《红菩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晓明 参加讨论

    陈可非数年前就以《天啸》在军旅文学界颇受好评,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红菩提》(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度引人注目。陈可非的小说写得委婉曲折,却透着一种旷达与豪气,这里面流宕着一种清新可人的浪漫气息,在新的历史情境中,这种浪漫气质,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新浪漫主义”。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国的主流文学史叙述都把十七年文学称之为“现实主义”,其实,十七年文学带有很强的虚构性,特别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这是与中国现代文学显著区别开来的那种气息。中国现代文学逐渐以革命文学占据主流地位,倡导“为人生的艺术”,直面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人民的苦难,其基调是灰色与悲悯,因此要唤起民众参与革命的愿望。1949年后,中国文学要为新中国的合法性建构文学想象,重述革命历史成为其重要任务。因此,那些书写革命历史的作品,就更偏向于虚构想象,经常以夸张笔调塑造革命历史英雄人物。这些文学想象被叙述成“革命现实主义”。后来进一步被概括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但实际上,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要远远多于现实的冷静批判,特别是那些富有传奇性的革命故事,《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烈火中的永生》《铁道游击队》等,无不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豪情。
    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主义洗礼,已经褪去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虚构与想象。特别是发展到寻根文学、现代派、先锋派等等,开启的都是人类的困境,都是小人物的命运遭际,这里面流宕的多是绝望、荒诞与虚无。当然,也是在对困境的表现中去体现人类克服和超越绝望的精神与意志。但那种更加昂扬的浪漫主义是隐匿不见了。实际上,在军旅文学中,始终还承载着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只是在新世纪,军旅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与时下兴起的大众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读读陈可非的《红菩提》可能会更鲜明地体会到这一点。
    小说讲述一位英俊潇洒正直刚强的年轻军官雷诺与美丽清纯的女大学生林若水的爱情故事。显然,这里的爱情由朦胧到鲜明历经波折,它紧紧地依托在人民军队的伟大的事业上。军队的活动构成一条线索,雷林的爱情关系构成一条线索,二者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互相映衬,互动展开。使得爱情的浪漫中多了一种豪情;也使得军队的风风雨雨多了一些委婉。
    这部小说的突出之处,在于写出了新时代一群新型的军人形象,这就是以雷诺和林若水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富有朝气的军人形象,他们有理想抱负,有专业知识,有顽强的精神意志。他们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高度自觉的认识,能从国际视野出发去理解军人未来的使命。这些人中,有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后代,也有来自底层平民的子弟,但他们都能胸怀大志,有勇有谋,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小说重点写了两代军人,上辈军人以秦怀扬为代表,年轻一代以雷诺为代表,都显示出坚毅刚强的性格。也正是因为其理想化地塑造军人形象,在这一意义上,它承继了红色经典的革命浪漫主义手法。
    当然,小说也以比较尖锐直接的笔法揭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和小农意识在军队中依然有所保留,而权力崇拜与机关衙门化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小说在表达年轻一代军人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没有遗忘其批判性立场。小说对另一类人物的表现虽然也有脸谱化的嫌疑,但对人性的丑陋的表现,还是颇有力度。丁小北虽然也算不上反面人物,但她为爱情所困,几乎不择手段要算计林若水,结果三番五次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丁小北也是受害者,小说对她的心理的复杂性,以及作为一个多少有些悲剧性的人物的刻画还可再为深入些。这部小说确实做到了爱憎分明,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另一方面,这部作品有着对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正面思考,因而,也可见出作者思想积累的深厚所在。
    这部小说在叙述方面显著的特色在于它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小说开篇就是一个戏剧性十足的场景,二位军人雷诺和查大吹在火车车厢里坐着,列车启动之际,窗外一位美丽清纯的少女挤不上火车,情急中只好爬窗进来,正巧选中雷诺这个窗口,就势倒进雷诺的怀里半天回不过神……不用说,这样的开头浪漫情调已经涌溢而出。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这条爱情线索一直放置在朦胧暧昧的境地。林若水初识雷诺时还在读高三,后来考电影学院未果,读了大学的材料系,毕业时经历过一番严格的考核进入部队。这就与雷诺的关系近了,他们的朦胧爱情就走向了暧昧而危险的边缘。其实他们心心相印却又并未有越轨之举,激化他们爱情非法化色彩的在于雷诺的女朋友(随后成为妻子)的丁小北。这个浪漫的爱情只好向着三角关系发展,而且发展得如火如荼。小说明写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暗写林、雷的朦胧爱情。实际上,他们的爱情连朦胧都有些谈不上,只是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测推断他们的爱情才使得他们的爱情叙述得以成立,但在小说的叙述推进中,林若水始终是一个戏剧性的核心人物,故事的关键转折,一系列故事单元的建立,以及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林若水来设计和展开的。可见这部小说在叙述结构安排上十分紧凑,也颇具匠心。
    这部小说因其故事的戏剧性和描写性的出色,具有相当强的阅读效果,读起来令人愉悦而引人入胜。小说用一个近乎三角的爱情关系把和平时代的军旅生活写得生动有趣,它在军旅文学的世俗化方面也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而在与消费社会接轨方面,也显示出它的勇气。这些都表明在中国目前的文化语境,军旅文学依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当然,小说的理想笔墨倾注于塑造雷诺和林若水,这两个人物写得几乎完美无瑕。他们清纯正直,坚强不屈,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也总是能化险为夷,终于获得成功,结果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有点像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的略加变形,也有点像琼瑶故事的翻版,不用说,其爱情也投合了当今年轻人关于金童玉女的全部理想化想象。在这一意义上,小说似乎也有点概念化,这两个人物太过完美,其性格也无需变化发展,因为一出场就是那么美好,他们两人凝聚了善良人的美德和美好的全部理想。林若水作为一个女性,似乎更具理想化的色彩,如此美丽的女性,又自强不息,善良而圣洁,有点像新时代的圣女。直到雷诺结婚前夕,林若水还是非常理性劝告雷诺回到丁小北身边,她只能做他的朋友。她的那一番关于爱情的表白,似乎有说教的嫌疑。人物过于完美无疵,也就缺乏立体感和性格的内爆力。当然,这或许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大众文化正在形成的“新浪漫主义”的潮流。二者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制造理想化的“圣女”这一想象上,军旅文学的新浪漫主义与大众文化也算是殊途同归。
    这就是说,这个时代文学的写作,趋向于形成一种新浪漫主义精神。这是自90年代初期以来就在逐渐形成的适应消费社会和中产阶级主流的审美想象。正如我们前面论述过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深受现代主义影响,已经很难写出正面人物。现代主义重在于表现小人物的身处绝境的状况,从而去揭示人类面临的精神危机以及克服和超越的可能性。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去除了宏大叙事的历史主义观念,存留下来的只是小人物的苦难与悲悯。确实,在后现代的文学经验已经逐渐被熟识的时期,我们的文学作品更难处理正面人物。现在,只是在军旅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久违的正面的乃至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尽管它多少有些观念化的痕迹,但对于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而言,也不失为主旋律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的积极尝试。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26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