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然而,“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 在 “扁平”的世界里,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英才惨遭埋没的可能,伪学与赝品一手遮天的可能,在传统意义上都会减少。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在“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力比责任更动心,任何共识难以达成,真理永远缺位。圣人、先知、导师一类从此不再,文化成了一地碎片和自由落体。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时值21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人类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选摘自《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6期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0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