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中国人对《图兰朵》的误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赵健伟 参加讨论

    中国版的《图兰朵》最终要“让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个‘爱的大团圆’的美好而浪漫的结局中”。这样的“大团圆”意识显然是中国人特有的——任何悲剧都可化作喜剧、成为最终的大团圆似乎是这个民族特有的历史秉性。于是在我们眼里,不管图兰朵如何残酷无情,最终结局必须化解为美好而浪漫的“爱的大团圆”。其实这是对普契尼最大的误读。
    不错,“爱”是普契尼《图兰朵》最核心的主题,但普契尼眼中的“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值得讴歌的“爱”,是仆人柳儿对主人卡拉夫的爱;第二层次的“爱”是卡拉夫对图兰朵的爱;而第三层次的“爱”才是图兰朵被卡拉夫感化以后所产生的爱。凡真正的音乐行家都清楚:普契尼在《图兰朵》中把最真挚、最动人、最抒情的唱腔恰恰给了微不足道的仆人——柳儿,其次才是卡拉夫,继而才是图兰朵。事实上,普契尼的《图兰朵》中,真正的主角既不是图兰朵也不是卡拉夫而是柳儿。据史料记载,普契尼正是在写完柳儿自刎后停笔的。西方有音乐学家认为,普契尼生前未完成《图兰朵》,并非全因疾病缠身,相当意义上是因为他在写完柳儿之死后创作情感的终结。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并且认为与柳儿的爱情相比,卡拉夫抑或图兰朵的爱情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作为一个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女佣,柳儿在那个漆黑恐怖的夜晚,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在严刑拷打下拒不说出卡拉夫的名字,并以自刎殉道的方式去成全自己心中暗恋的王子与图兰朵的爱情。这是何等伟大而高贵的情感!也因此,西方观众的眼泪几乎都是在柳儿哀怨真情的咏叹中流淌下来。这不仅是对普契尼深刻的理解,更是对一种感情价值的认同及共鸣。
    然而《图兰朵》的真义,显然是被我们误读了。
    在国人的等级观念抑或张艺谋的商业运作下,一个“卑贱”的仆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更不可能成为商业营销的“卖点”。我们需要的只是“茉莉花”盛开的中国色彩、一个靠不断加码的巨资支撑却魂体不再的虚胖舞台、一首主题错位且被完全误读的《今夜无人入睡》……如此《图兰朵》,早已和普契尼的原作不是一回事了。尤其当张艺谋把作为剧院艺术的歌剧广场化,以“视听盛宴”、舞台背景电影化以及极具商业味道的营销炒作来“导演”《图兰朵》之后,作为艺术的、历史的、经典意义上的歌剧《图兰朵》实际上已经消亡了。
    原载:选摘自《随笔》第2期
    
    原载:选摘自《随笔》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