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芬芳的泥土,浓烈的乡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兰芳 参加讨论

    我是先认识北京作家、北京市昌平区文联主席周振华其人,然后才接触他的作品的。换言之,就是先读周振华这个人,后又读其《跪拜大地》——这部饱含着浓烈乡情的散文集。
    认识周振华是在2008年初,北京市昌平区成立文联之前。后来通过大会选举,周振华当选为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我则荣幸地被昌平区聘为区文联名誉主席,并到会送上了我的祝贺和致词。就这样,周振华成了我的“同事”和好友。
    初识周振华,给我的印象是质朴、敦厚、热情。那种对所有人的尊重,弥漫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让你感到信赖、感到温暖、感到可以心心相交、相映。而后,振华便不断地和我保持着“热线联系”,邀请我出席昌平区文联的各种活动,汇报文联工作,也请我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即使不谈工作,他也时常问寒问暖,交谈里仍是那么一如既往的人性仁义饱满温润。这令我感动。我为有这么一个可信赖的朋友而高兴,也为昌平文联在短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而欣慰。非常难得的是,周振华能从大量的文联事务工作中腾出空来,坚持创作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听周围的人说,他经常创作到深夜,白天还要处理工作。他说的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从事文联工作,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拉近与艺术家的距离,更好地与他们交流。”
    去年八月,我收到了由周振华同志签名的他的散文集《跪拜大地》。虽然我担负了中国曲协的工作以及全国各地这个那个活动,诸事万般,占时耗神,而我自己也永远舍不得占用表演和创作时间,但因了周振华这个人,我还是挤出时间逐篇读了他这本厚重的、分六个单元辑百余篇作品的散文集。我是在感动、泪水、感恩、回忆、心疼等诸多心理、精神因素的体悟中合上这本书的。
    环顾中外文学史,可能作家的最结实最感人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他记忆中的故乡和给了他生命、生活的故土、父母和乡情。对于周振华来说,故乡和亲情就是他浓浓的枣花香、太阳下一闪一闪的镰刀、漫山摇曳的紫荆花、红灯笼般的柿子、暮色下袅袅升起的一缕缕飘着柴禾味的炊烟;就是父亲忍辱负重的肩膀、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针线、就是被窝里的冻柿子、村头的石碾子……文学的语言,是要经过心灵和谐融入生命和情感后所发出的回音,才能传达出来的。在《跪拜大地》第二、三单元的作品中,我聆听到了振华对故土、故乡,一草一木、一蜂一蝶、一花一果的淳朴真挚自然的诠释。文学作品就是这样,往往越朴实、越自然的语言越能走进读者的心里,越能带给人们真切动心的感动。他的那些对田园生活、对亲情的动心动肺的描写,让人自然而然地怀念起童年、怀念起故乡、怀念起父母,由此读者收获的是内心的感恩。而作为一名用心灵歌唱土地的作家,周振华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领悟,已升华为一种责任和使命。这种责任与使命,在他《跪拜大地》的六个单元里,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叙说物体和对象中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也许,正是因了这种从内心流淌到文字中的责任和担当,也成就了周振华在区文联主席的位置上,将文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像一部扣人心弦、上好的评书作品那样,启迪心灵,令人击掌。
    我不是文学评论家,难以对周振华的作品作出带有文学意义上的评论,仅就我个人阅读体验而言,我感觉周振华是用大地作底色,善于以细小的事物作为叙述切入点,细腻、贴切、质朴、老实,少了些高谈阔论,多了些浓郁、平淡、自然和诗意。他的语言无华但有情,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颇具散文的本性。他的作品是有体温、有呼吸的,是经得起细读、推敲和研究的,这与他的人格境界与品位以及内心情操的修为是一致的。周振华的散文是真性情的散文,一如其人。读后,我写下以上这些零星感受,并祝振华所主持的文联工作和自己的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更上一层楼。我充满信心与期待。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