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知向谁边”的困惑与无奈——读杨文学的长篇小说《错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许真 参加讨论

    《错地》是山东作家杨文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散文和报告文学领域中的一个辛勤耕耘者,杨文学已经为当代文坛贡献了十几部散文与报告文学集。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弦易辙,突然写起长篇小说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小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失去了生存之根的乡村青年在都市中的奋斗与挣扎、困惑与浮沉,却表现了作者以往散文与报告文学写作中的一贯风格,即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底层民生、关注当下人生的困惑和无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质,《错地》才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描写转型期农村青年走出封闭落后的乡村到繁华开放的大城市去谋生活的打工文学已经不少,但这类小说要么写得轻松轻易,要么写得悲情无限,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单纯的精神消费而拿这些人说事,骨子里并没有多少人文关怀。《错地》之令人感动,在于作者真正站在这一群无根者的立场上,以和他们一样的来自心灵深处的痛感,真实地写出了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生存现状,细致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困惑与挣扎,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表达了强烈的忧虑。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曾经的老师和他的四个学生、小老乡,在省城偶然相遇了。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来到城里,当然有着不同的原因。司甲相本来是一个乡下小学老师,他热爱这一职业,曾经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希望用自己的才华与勤奋,教育出一批好学生。但是,他却遭到了嫉贤妒能的校长的排挤,只好离开学校,应聘到县广播站工作。在广播站当副站长被下属觊觎职位暗中搞鬼,不得不逃离县城来城市捞生活。至于那四个女孩子,则主要是因为乡村生活的贫困。卫冰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压抑住自己对于诗歌的向往,报考职业学校,早早走上谋生之路。小申更单纯,为了能够穿上一身好衣服。玉露和风丫也是为了改变贫寒的家庭状况而来到城市的。总之,他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想来到城市的。应当说,他们来到城市,并非为了一个高尚的精神的追求,仅仅是为生活得更好一些而已。他们的梦想虽不崇高,但他们寻找自己的理想,哪怕是相对卑微的理想也并没有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是为正在转型的中国社会负担着人生的巨大代价。因为正是当下中国的现代性转型,使得农村这一传统的生活家园变得荒芜,农民不得不踏上外出谋生的新路。但是,生活对于这一失去生存之根的群体并没有张开欢迎的双臂。事实上,更大的压力正向他们袭来。司甲相虽有妙笔才华,但在省城杂志社编辑的位置上,没干多久,便被他人顶替,惨遭解聘。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一个挂文学之名、行广告之实的所谓刊物打工,将自己的文学才华付于所谓企业家的业绩,在这些大款们的手指缝里讨生活。他辛苦地出卖自己的“文学”,而且,他的才华仿佛也将他送上了成功的人生大路,但是,他终究是个文人,最终也无法逃脱被那些大款们戏弄的悲剧命运。四个正值青春的年轻女孩或端庄秀丽气质高雅,或才貌出众精明强干,或天真无邪清纯烂漫,她们本来应该得到生活的眷顾,但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都受到了来自代表着都市强权的男性不同程度的伤害。卫冰是四个女孩子中最富智慧和能力的人,她的境遇最好,得到餐饮业大亨刘老板的赏识并一步步走向事业的成功,但是,因为刘老板的急功近利致使多年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虚无,卫冰也失去了住房和事业,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依靠。玉露以自己的美色为饵,发布征婚广告诱骗男人参加保险,在事业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一个女人使用她的小聪明,为自己的事业开道,虽然不能说是正派的,但也不至于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那个曾经为她所骗的处长就很理解她。可是,就在她的美梦即将成真的时候,那个因为没有得到她的白酒商人,却极为残忍地扼杀了她的梦想。小申以自己的天生丽质,几乎征服了这个城市,但那个贪恋小申美貌的服装公司老板,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强奸了小申,致使小申精神失常,堕入了地狱。“对现实苦难的背负与呈现,成为某种女性生存的‘特权’;现实社会的种种尴尬与困窘,转化为女性生命中的‘特色’。”《文化理论研究:理论与实际》,总主编:金惠敏,主编:金元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第288页。繁华的都市给这些来自乡野的人们编织了一个美妙梦境,眼看着一个个梦圆了,但一瞬间,梦却碎了。人是靠希望活着的,一旦希望破灭,这些如无根浮萍似的人又将会漂到哪里?这很残酷,但很真实。
    《错地》不仅为转型期流进城市的无根者群体的人生命运谱写了一曲悲愤的挽歌,也把关注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推向了整个社会。是到了整个社会都应当关注一下这一无根群体的时候了,他们的悲剧不应当再发生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无根群体的人生悲剧?
    “站在彩桥上,我伤心地想呵/都市虽大,却不是我栖身的村庄”,这是司甲相做编辑时收到的一位打工仔写的一首诗的一段,也是理解《错地》的一把钥匙。“错地”,可以理解为“错误的地方”、“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交错之处”、“冲突之处”。对于主人公来说,城市确实是他们人生的“错地”,当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后,他们才发现一切都恍如隔世。“都市的冰冷无情如陷阱的四壁”,“都市虽大,豪华气派,却没有乡下人的容身之地”,“城市的土地都被水泥钢筋硬化了,乡下的庄稼那软弱的根须无力穿透这层看似平坦却毫无情感的坚甲”,“不是乡下的庄稼不愿享受都市的华丽,实在是都市虚伪的表面阻碍了乡下庄稼扎根的希望”。但这是城市的错吗?不是。城市本身并不是人生悲剧的根源,也不是罪恶的渊薮,而且,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说,城市的发展正是现代化的必然。世界发达国家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尽管在作者笔下,乡村似乎总是美好的,田园风光、脉脉温情、民风淳朴、感情真挚,而城市总是与尔虞我诈、纸醉金迷、奢侈糜烂、人情冷漠联系起来,说都市是物质和欲望的代名词并不为过。我认为,这其中虽然不乏作者对城市的拒斥与误读,小说如此写来也未尝不可。但作者还是在同情之外,也对这一群体自身进行了痛苦的反思,这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又是非常清醒的。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主人公的悲剧,与其说是来自于生存之道上的错误、不适,不如说更多是来自精神构成上的城乡对立、冲突。他们满怀对都市的渴望与希冀,带着各自的梦想,走出了贫穷、封闭的小山村,来到这个理想中圆梦的城市,向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城市的主人。面对机遇、面对诱惑、面对欺骗、面对不公正待遇,他们以不同的价值观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迎合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力图真正融入城市。但是,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撞中,他们既没有塑造出一个新的自我,反而失去了自我,凸显了自己的人格缺陷。比如说,司甲相来到城市,虽有种种不如意的个人原因,但也有着他对金钱、名利向往的内在要求,甚至有着很世俗的人格缺陷。他既羡慕城市的繁华,千方百计要出人头地要在这片钢筋水泥的地方扎下根来,同时又瞧不起城市和城市人,“司甲相知道他们的底细,别看他们瞧不起民工,其实他们的经济状况比民工强不了多少,唯一的优越性就是有一张居民的身份,享受着国家发放的生活保障金而已。”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心理吧,想融入都市成为其中一员,怀才不遇不被城市接纳时就对其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他的文学梦想破灭了,转而寻求一种更为实际、更为功利的生存方式,赚钱,成为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在生存的困境中,司甲相开始向城市文化举起双手。但是,他毕竟是来自乡间的文化人,当他向都市文化投诚时,又无法将自己的过去彻底埋葬,于是他也就无法将自己完全融入于新的生活中。人物性格和表现的蹊跷之处,最是考察人物性格的突破口,具有阐释和拓展审美价值的空间,司甲相性格中的顽固和不甘心从他对都市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也正是从乡村环境中生成的这种狭隘导致了他与城市生活的抵牾,因此,他的人生失败就不能说是与自己的人格弱点没有一点关系。至于小说中的四位青年女性,都寄托了作者来自故乡一样的亲人般的感情。但是,在同情着甚至是有意原宥着她们的同时,小说也对她们自身的悲剧性格及其农民式的狡黠进行了有分寸的批评。特别是她们利用自己的青春、美貌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跳板,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作者所否定的。虽然《错地》作者的倾向性一直很明显,他自始至终都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与主人公一起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作者仍然没有忘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批判性,也正因为葆有了这样的文学观念,他并不沉溺于人物简单的道德同情之中,而是经常出乎其外,表现出清醒而强烈的批判意识,这使小说有了更深一层的思想冲击力。
    提到现实主义,似乎有必要多啰嗦几句。在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现实主义写作因为与现实生活贴得太近似乎为一些追求所谓文学性的作家所潇洒地抛弃。山东作家因为坚持现实主义写作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当下的中国还没有进入纯粹的精神消费时代,只要是有着清醒头脑的人,都不会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失去了市场,因为我们的生活并非已完美到不需要作家们的理性批判了。也许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繁华的商业街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人目眩,但站在主人公司甲相等人的角度来反思,城市现代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文明进步,还是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人们更多的只是注重那些表面光鲜的事物,《错地》的作者却坚持山东作家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其特有的锐利和敏感来大胆反思现代化,反思精神、制度、社会层面所发生的变化和趋势,质疑我们要追求的现代化,确实表现出了一个青年作家难得的艺术勇气。社会上一个新的阶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这些有钱人是城市的新贵,都市的宠儿,自成一个贵族阶级。小说中提到两个服装公司老板,一个是以走私发迹;一个是为富不仁,玩弄女性。虽说他们“不太讲规则,好像还缺点什么,但市场不是君子的天下,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是只认得成功不认识过程”。社会不仅包容了这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新贵们,而且还一味地迎合他们,有这些所谓的榜样做例子,就难保不会有向他们一样投机取巧、钻法律空子的追随者。作为一个有着知识分子良知的作家,面对这些灰色的生活,是不能也不应该闭上自己眼睛的。
    至于说到表现技巧,《错地》或许让人觉得有些平淡。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先锋手法,也没有围绕身体大做文章。但平淡中其实包含着作者对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坚持,也包含着对人的尊重与理解。当年陕西作家路遥以其毕生的心血写出的《平凡的世界》,也曾被人认为写得过于平实缺乏艺术性,但至今仍是人们阅读最多的当代小说之一。而一度大行其道的先锋小说,除了它的在文学史上所谓的研究意义之外,已经几乎被人淡忘了。《错地》既然是为无根者的一群所写,当然不能无视这一群体的人生体验与审美情感,而激活这一群体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表现方式,就是始终关注人物的命运。初读《错地》,开始感觉很平常,慢慢地,你笑了,你欷歔了,你激动了,你关心起人物的命运来了,你同主人公一起流泪了。最后掩卷,你又不得不去回味一番,思考小说中由人物命运带来的尖锐而深刻的社会问题,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层的意义。正是对人物命运的细致把握,构成了《错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都市梦醒了,一群失意的人带着自己的行李搬出了别墅。一切又回到原点,绕了一大圈回到梦起始的状态,一路走来留在他们身上的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痛苦、身体的疲惫和心灵上的创伤。即便这样也没有人要向现实低头,舔干伤口的血迹,抚慰受伤的心灵,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梦碎了,但希望不曾放弃,勇敢的人不会被轻易击垮。司甲相对自己亲手侍弄的庄稼的未来命运感到惋惜和无奈,感叹“它们的根扎错了地方”,但毕竟它们还是长了出来。这是他们这些都市打工者命运的真实写照,还是作者对他们寄寓的热切的厚望?不管怎样,认识到了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就是进步,就是新的人生的开始。
    《错地》,一部令人感动的小说,也许它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但读过了,就不会无动于衷,我想,这就足够了,一部小说的意义与价值不就是这些吗?
    原载:《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二卷)
    
    原载:《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二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